有关拒绝的哲理故事 应变的哲理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有关拒绝的哲理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应变的哲理故事和有关拒绝的哲理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子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大将军。一次,他带兵与秦国作战,前线断了粮草,派人向楚王告急。使者顺便去看望子发的老母。老人问使者:“兵士都好吗?”
使者回答:“还有点豆子,只能一粒一粒分着吃。”
“你们将军呢?”使者回答道:“将军每餐都能吃到肉和米饭,身体很好。”
子发得胜归来,母亲紧闭大门不让他进家门,并派人去告诉子发:“你让士兵饿着肚子打仗,自己却有吃有喝,这样做将军,打了胜仗也不是你的功劳。”母亲又说:“越王勾践伐吴的时候,有人献给他一罐酒,越王让人把酒倒在江的上游,叫士兵们一起饮下游的水。虽然大家没尝到酒味,却鼓舞了全军的士气,提高了战斗力。现在你却只顾自己不顾士兵,你不是我的儿子,你不要进我的门。”
子发听了母亲的批评,向母亲认了错,决心改正,才得进家门。
小故事大道理:“子不教,父之过”,子女成长的好坏,长辈负有极大的责任。若要孩子成为大器之才,必须在孩子心中植下博爱之心。有了博爱之心,才有施爱于他人的可能。
有关拒绝的哲理故事
那一天,妻子过生日,向来不会做饭的丈夫决定给妻子炒一个菜。菜炒到一半的时候,三岁的儿子跑过来捣乱,妻子赶紧追上去抱孩子,孩子拼命挣扎,大家都手忙脚乱,结果把锅从煤油炉上碰下来,孩子的下巴上溅了一些滚烫的油,落下一个触目惊心的伤疤。
若干年后,孩子上了小学和中学,在学校里常常受到其他同伴的嘲笑;再后来,孩子上了大学,追了很多女朋友,人家都嫌他脸上有一个伤疤。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接着,孩子大学毕业了,但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他的专业是英语,可是与外国人打交道,形象很重要,他无法埋怨接收单位,于是把责任追到父母身上。如果父母当年精心一些,哪里有自己后来遭遇的这一连串不公平待遇。他越想越生气,甚至不愿意再见到自己的父母。大学毕业后的两年时间里,他都不回家,连电话也不肯打,就那么一个人在外面孤独地漂着。
其实,父亲比他更难过。几次与儿子联系也没有结果,只好去求助一位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听父亲介绍了情况后,决定帮这位父亲一个忙。他费了很大的劲,才找到那个小伙子。医生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父母会有意去伤害自己的孩子,事出偶然,儿子应该理解他们……但是,一个下午的时间,小伙子始终听不进医生的话。两个人边走边聊,来到郊外一个墓地。
抬头望去,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松柏,一阵风吹过,刷刷地,让人感到浑身从外往里发冷。一个又一个坟茔,呆呆地站立着,更增添了一丝肃穆和悲凉,静得可怕。医生忽然想到了什么,他问小伙子:“你真的不能原谅你的父母吗?”小伙子点点头。医生说:“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离开了你,也来到这里,你是否愿意他们带着愧疚和遗憾来到这里?”小伙子愣了一下。医生接着说:“即使那时你原谅了父母,那么,那时的原谅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面临终极追问的时候,所有恩恩怨怨都豁然而解了。泪水盈满了小伙子的双眼。他疯狂地跑回宿舍,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号码……我的同龄上司,今天给我讲起他自己的这件故事,依然是情绪难平,“我庆幸,在我的亲人还健在的时候,自己学会了珍惜。”
小故事大道理:对于父母的无心伤害,我们不能耿耿于怀。父母是爱我们的,在他们健在的时候,我们应该珍惜这份感情。
应变的哲理故事
一个穷苦的学生考上了大学,可是家里没有多余的钱给他交学费,为了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他利用暑假挨家挨户推销商品。为了凑足学费他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他硬着头皮向人讨些食物。
他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是个小女孩开的门,他不好意思,就只向小女孩要了一杯水解渴。小女孩看他非常饥饿的样子,拿来水的时候还捎带了几块面包。他狼吞虎咽地吃着,小女孩偷偷地在旁边笑着看。
吃完后,他问小女孩多少钱。小女孩说不用了,这些食物她家里很多。他很感动,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在陌生的地方还能得到他人如此温馨的关照。
多年以后,小女孩得了很严重病,住进了医院。在医生的尽心医治和护理下,小女孩的病情逐渐缓和,过了一段时间,基本上康复了。出院那天,护士交给她医疗费用账单,她怔了好久都不敢打开,她知道自己可能要花一辈子辛苦工作,才还得起这笔医疗费。最后,她还是打开了,看到了上面空白处有一行字:一杯凉水和几块面包,足够偿还所有的医疗费。
她禁不住泪水涟涟,也明白了,主治医师就是当年的那个穷学生。
小故事大道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善良的人,是不会被生活遗弃的,因为,他(她)的生活里充满了感恩。
以上内容是关于有关拒绝的哲理故事和应变的哲理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