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败之间 胜败之间演唱视频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胜败之间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胜败之间演唱视频和胜败之间的精彩内容哦。
在森林里,狮子和老虎相互闻名久矣,只是从未谋面。关于它俩谁是兽中之王,动物们看法不一。有的推崇狮子,有的推崇老虎。狮子和老虎私下里都憋足了一股劲,准备有朝一日决出上下论出高低。
这一天,狮子溜达时,闻到了一股肉香,寻香而去,果然看见前方地上有一块肉。狮子正想去吃,却又停住了脚步,因为在那块肉的另一个方向,一个庞然大物也正在靠近。狮子立即意识到,是老虎!老虎也似乎看见了狮子,也不往前走了。
狮子想了想,最终转身离开了,因为它没有把握能战胜老虎,只好把那块肉留给对手了。
几天后,狮子再一次路过那个地方,发现老虎竟然没有吃那块肉,那块肉还在,只是已经腐烂了,有一只秃鹫吃得正香。
原来,就在狮子转身离开的瞬间,老虎也转身离开了,因为老虎也没有把握战胜狮子,只好把那块肉留给狮子。
读者感悟
不要以为只有你害怕,你的对手同样也害怕,当你想着退缩的时候,你的对手可能也正想着退缩。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决定胜败的不是实力,而是胆气。
胜败之间
你有没有在开完会以后,把铅笔、钥匙链、记事本等都收拾起来带回家,尽管这些东西你以后用不到,多半要扔掉?你有没有排在长长的队里,等啊等啊,只是为了一份免费的蛋筒冰激凌?商店买二送一,你有没有为了那个送一而买下那两个你根本就不想买的东西?
免费的东西让人感觉好,这不是什么秘密。原来零不仅仅是一种特别的价格表示法,它还能唤起热烈的情绪成为一个非理性兴奋的来源。如果某商品正在打折促销,你会买吗?有可能。如果从打折促销变为免费,你会不会争着伸手去拿?肯定会!
我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一家电子产品公司的广告说,只要买一台这家公司新推出的高分辨率DVD播放机,就可以免费得到七张DVD碟片。
让我想一下:第一,我真的需要高分辨率DVD播放机吗?可能不需要,因为现在以高分辨率录制的DVD碟片不多。即使需要,等价格降了再买不是更明智吗?这些产品都会降价今天600美元的高分辨率DVD播放机也许明天就只值200美元了。第二,这家DVD厂家的报价背后隐藏着一张清楚的时间表。它的高分辨率DVD技术系统正受到蓝光技术系统的无情竞争,而蓝光技术得到了其他好多厂家的支持。现在,蓝光已经领先,有可能控制市场。因此说,如果卖给你的机器正要被淘汰,免费又值多少钱?这两种想法,起码是理性的,能防止我们被免费的魔咒迷住。不过,这些免费的DVD碟片看上去可真让人心里发痒啊!
我最喜欢讲的是我本人的一个经历,就是博物馆免费开放日。事实上,尽管多数博物馆的门票都不算贵,我觉得还是门票免费的时候更能唤起我强烈的艺术欲望。当然有这种欲望的不止我一个。因此,每逢这种日子我发现博物馆里总是人满为患,队排得老长老长,展厅里人头攒动,几乎什么也看不见,而且在展区和自助餐厅的人群中拼命挤来挤去令人心烦。我认识到在免费日去博物馆是错误的吗?当然认识到了我还是要去。
免费还会影响我们购买食品。食品厂家必须在包装盒的一面提供各种能量信息,例如告诉我们卡路里数值、脂肪含量、纤维含量等等。零卡路里、零反式脂肪酸、零碳水化合物等能像零价格一样对我们产生同等的吸引力吗?如果这一普遍规律同样适用,百事可乐的标签上印上零卡路里会比1卡路里卖得更多。
假设你在一家酒吧,正和朋友们愉快地聊天。一种牌子的啤酒是零卡路里的,另一个牌子是每瓶3卡路里的,即使两种啤酒卡路里含量的差别微不足道,零卡路里啤酒给你的感觉是,它才是正确选择,才有益于健康,喝着它,感觉真是太好了。你会情不自禁地说:服务员,再来一瓶!
胜败之间演唱视频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不是严格估计正确的收益,而是比较容易快速评价它的优劣。卡尼曼教授曾经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假设美国正在救治一种疾病,救治对象共有600人,为此人们提出了两种不同救治方案,分别通过下面两种方式描述:
描述一:现在有两种方案,方案A,可以救活600人中的200人;方案B,有1/3的可能性救活全部600人,2/3的可能性一个也救不活。实验结果是:人们不愿意冒风险,更愿意选择方案A。
事实上,A和C,B和D本质是一样的,不同的描述方法,结果却大相径庭,人们在面对收益和损失时采用的是截然不同的心态。经济学家认为,在可以计算的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所损失的东西的价值估计要远远高出得到相同东西的价值估计。
为了表彰卡尼曼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他,理由是他把心理学研究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了一起,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
随着心理学家的介入,我们对人类理性的认识似乎更加清晰,卡尼曼在芝加哥大学的同事理查德塞勒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人们在以下两种描述中进行选择:
描述一:假设你得了一种病,有1/10000的可能性会猝死,现在有一种药吃了以后可以把死亡的可能性降低为0,你愿意花多少钱买这种药?
描述二:假设你很健康,突然有医药公司想找一些人测试他们的新药,但这种药会有1/10000的可能性突然死亡,那么你会要求医药公司出多少钱来补偿呢?
在这个实验的参与者中,很多人对于描述一会说愿意用几百块钱来买药,以降低万分之一的死亡概率,但另一方面,对于描述二,即便是能获得几十倍的补偿,他们也不愿参加这个增加了万分之一死亡概率的实验。
事实上,人们经济行为中这样的情形更是比比皆是,生活中更不少见。
你很想买票去听一场音乐会,但出门前你发现你丢了一张200元的电话卡,而音乐会门票恰好是200元一张,你是否还会买票去听音乐会?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回答者仍选择去听。可是如果情况变一下,出门前,你把你的200元钱买的音乐会门票丢了,你是否还会去再买一张门票呢?结果却是,大部分人都说不去了。
可仔细想一想,上面这两个回答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不管丢的是电话卡还是音乐会门票,总之是丢失了价值200元的东西,要想听音乐会,都是要再花200元买票。之所以出现两种不同的选择,其原因就是一个关键点心理账户。
以上内容是关于胜败之间和胜败之间演唱视频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