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忠诚的哲理故事 关于忠诚的简短小故事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关于忠诚的哲理故事 关于忠诚的简短小故事

宙界围观:℉更新时间:07-25 16:45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关于忠诚的哲理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关于忠诚的简短小故事和关于忠诚的哲理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关于忠诚的哲理故事 关于忠诚的简短小故事

《狮子、狼与狐狸》


《伊索寓言》一书中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那一个个好故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它们在时间的打磨和沉淀下散发着古老浓郁的陈香。它们就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伊索寓言》里面既有《聪明的阿凡提》这样的诙谐故事,也有《掩耳盗铃》这样的经典寓言。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寻找理想的小田鼠》这篇寓言故事了。

故事讲的是杰克和吉米两只小田鼠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一起找到了传说中的智慧老人。智慧老人知道了它们的来意后,交给它们第人一粒种子,并要它们找到保存这粒种子的最好方法。几年后,智慧老人找到两只小田鼠,问它们种子的情况,杰克用盒子把种子装了起来,吉米把种子种在了地里。智慧老人夸奖了吉米,并说:“理想就像这粒种子,你整天守着它不去行动,总有一天它会变坏的。”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想到平时的我,光说大话而没有实现行动,也没有什么大收获。现在想起来真感到羞愧,以后我一定要向吉米一样,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伊索寓言》通过这些含意隽永、脍炙人口的好故事,将正确、美好的思想植根于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学到更深的道理,得到更多的智慧。我一定要从中吸取更多的精髓。从这些故事所折射出的道理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关于忠诚的哲理故事

知音之交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3633365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知音难觅,知已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


出自《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2113,钟子期善5261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4102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1653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内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容复鼓。


这是一个知音之交的故事出自于《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抄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袭音”一词的由来。。伯牙子期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故事原文

伯牙鼓琴2113,钟子期听之,方鼓琴5261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4102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1653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传说楚国的俞伯牙善于弹琴,不论俞伯牙弹的是高山还zhidao是流水,钟子期全都能够感受得到他内心所想表达的内容,他们成了知音,以至于子期死后,伯牙恨世无回知音,乃断琴绝弦,终身不再操鼓.这就是古代有个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子期的故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高山答流水(《列子·汤问》)

关于忠诚的简短小故事

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小故事大道理】: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所长无用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经典故事】心得: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们要根据社会得需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经典小故事】心得: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 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小故事大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


生活哲理篇(04)《神父与司机》 一位神父离开尘世后,来到天堂,天堂的守门人静静地接待他进入天堂。过了不久,来了一位刚离开尘世的计程车司机,守门人却很热情的招待他;神父很不解的问守门人:「在人间,我是一个专门教人如何祷告的神父,而他只是一位计程车司机,您为什麼对待我们的态度上会有这麼大的差别呢?!」 守门人说:「没错!在人间您是一位教人如何祷告的神父,而且您也很认真的教人祷告,可是,听您教导的信徒,大部分都在打瞌睡。而这位计程车司机,在人世间时,喜欢开快车,又不遵守交通规则,也常常被警察开罚单,可是,只要一坐上他计程车的人,就一定会祷告!」 注:生活之道贵在坦率,不在形式。 生活哲理篇(05)《点石为金》 有一个小孩,家里很穷,但非常孝顺母亲,吕洞宾很同情他,於是用手指点石为金要送给孩童,孩子摇摇头说:「我不要金子。」 吕洞宾讶异的问:「那你要什麼呢?」 孩童说:「我要您的手指,因为您给我金子我会用完,但是有了您的手指,没有钱时就可以点石为金了。」 注:有时候,需求与贪婪只是一线之隔。 生活哲理篇(06)《心门》 有一个人,每到晚上都会作一个梦,他梦见自己走在很长的走廊,走到尽头时,出现了一道门,看见门他全身发抖,直冒冷汗不敢打开门;就这样,二十年来他每晚都做同样的梦,也找心理医师治疗了二十年。 后来他换了心理医师,也把梦的情形跟医师说明。医师觉得很奇怪,跟他说:「你为什麼不把门打开看看呢?!最多只是一死而已嘛!」这人想想很有道理,於是当晚在梦中他便鼓起勇气把门推开了………。 隔天,他去找心理医师,医师问他:「门打开了吗?」他点点头回答:「打开了!」医师问:「结果门后有什麼呢?」 他说:「打开门后,呈现眼前的是一片绿油油的柔软草地,有灿烂的阳光、耀眼的舞蝶……………。」 注:我们总是不敢打开生活的心灵之门,因为怕,所以缩在幸福之门外不敢面对。 生活哲理篇(08)《换水》 有一个人去造访一位高僧,想拜他为师去探寻人生之道,见到高僧时对他说:「我跟过很多位高僧学过禅道,也了解了很多人生哲理,不知道您愿意收我为徒吗?」 他看见高僧拿著茶壶,倒水在一杯已经有了茶水的杯子,眼见著茶杯的水满溢流出,高僧却还一直往下倒水。 他阻止道:「师傅!您的水一直流出来………。」 高僧说:「哦!我以为倒新的水就可以把杯内的旧水换掉呢!」 注:除非我们屏除脑中主观的迷雾,智慧的阳光才可透射进来。 生活哲理篇(09)《豪猪哲学》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两只豪猪因为太冷,自然的接近、靠拢取暖,但由於身上的利刺,互相的刺疼对方而分开,就这样在本能的取暖之下,合合分分、分分合合,最后,他们终於找到了一个最适当的距离,不去刺痛对方,而互相取暖。 注:对人而言,这项举止就叫———『礼貌』。

以上内容是关于关于忠诚的哲理故事和关于忠诚的简短小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关于忠诚的简短小故事

标题:关于忠诚的哲理故事 关于忠诚的简短小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183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