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千里马完整版 沙漠里的千里马原唱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沙漠里的千里马完整版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沙漠里的千里马原唱和沙漠里的千里马完整版的精彩内容哦。
沙漠里的千里马
一个着名老中医的女儿,天生丽质,因为生在医学世家,自幼就对医术有所感悟。后来小姑娘上了医科大学,又读了研,毕业后,顺利地进了市中医院。工作两三年,业绩不错,又因为貌美,她慢慢在中医圈里小有名气,有些患者甚至慕名去找她看病。
本来就应该这么顺风顺水发展下去了,不料因一次偶然,她的人生出现了大转弯。
那天,一个电视台的导演去看病,正逢她当班。导演见她端坐那里,气质不凡。正好台里要拍城市宣传片,需要一个女医生的形象,导演便请她出演。这当然是个好事,她欣然应允。本色出镜,她表现得相当不错。后来电视台做一档医学健康节目,找不到合适的主持人,导演想起她来,力邀她去试试。
这就不是闹着玩的了,如果去了,就等于换了职业。虽然也还跟医学有关,但那是电视台的主持人,可不是医院里的医生。而这两个职业比较起来,当然还是前者对一个女孩子的诱惑更大。反复思量之后,她决定放弃多年研习的专业,去接受那个光鲜的挑战。
试镜通过。她就这么摇身一变,从一个每天给病人把脉看病的美女医生,变成了在镜头前滔滔不绝的主持人。
最初,她非常满意自己的这次华丽转身。尽管做电视压力很大,但那种成就感也是空前的。她忙着给自己充电、练习发音,加快脚步适应工作节奏。
电视台那是什么地方?美女扎堆,人才如流。她这样的,放在医院里非常出众,一扔到电视台,立刻就没影儿了。
她也渐渐感觉到自己做主持人完全没有做医生那么游刃有余,每次做节目时都是绞尽脑汁、胆战心惊,仿佛每天都在爬一座看不见顶峰的山。但不管怎么努力,台领导还是对她有种种不满——嫌她脸圆不上镜,嫌她语速慢,嫌她声音哑… …从容貌到应对能力再到专业素质,都只能给她及格分。每次审片会上,各种各样的意见都会劈头盖脸落到她身上,面对那些挑剔指责,她真是郁闷得要死。但那也不能怪领导,人家说得都有道理。而有些东西,真不是依靠后天努力能修炼出来的,比如声音,比如口才。所以尽管难受,尽管委屈,她也只能憋在心里,哀己不幸,怒己不争。
外人只看到她的光鲜亮丽,哪里知道那背后的辛酸眼泪。
她后来回头想,觉得那些做医生的日子简直太轻松愉快了。那时候她有从小到大的专业积累,也有天生的对医学的悟性,加上貌美懂事,患者和领导都对她欣赏有加。那才是属于她的土壤。她想,如果一直留在那里,她的人生要比现在快乐一百倍。但是显然,她已经不可能再回去了。
就好像一匹千里马,本来在草原上跑得好好的,却忽然被人发现有耐寒耐渴长途跋涉的能力,于是经不住诱惑,投身到了向往已久的沙漠。可是在沙漠里的千里马,哪里是骆驼的对手,它的优势被埋没,成了队伍里最差的一员。可是等它承认自己不是在沙漠里奔跑的料,却已经置身沙漠腹地,不可能再回到草原重新起跑了。
其实社会进化到这个份儿上,分工已经极其细化、精准,实在容不得你三心二意、临阵磨枪了,你必须拿出自己最强的强项来,用最大的时间和精力来打造,如此才有出人头地的可能。你是说相声的料就全心全意把相声说好,不要因为歌唱得也不错就想着改行去唱歌。一副好嗓子对你说相声可能是个很好的辅助,但拿它当主业就未必能成事儿了。
这是很多优秀的人一生碌碌无为的原因。他们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世界,不知道自己最优秀的地方在哪里,也不去坚持自己最擅长的项目。弃优从劣,颠倒主次,于是你成了沙漠里的千里马,貌似怀才不遇,其实是选错了路。
沙漠里的千里马完整版
世上没有哪一种成功,不是有备而来
文/黄小平
加拿大有一种蜂鸟,身长仅3.5英寸,可它却能连续不断地飞越500英里的海面。500英里的宽阔海面,一只小小的蜂鸟又是怎样飞过去的呢?它小小的身体内为什么有着如此大的力量?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这些小小的蜂鸟,在飞越海面的前夜,它们都做了些什么呢?它们首先使自己进入冬眠状态,以降低生命的消耗,此时它保持体温所需的能量只需正常能量的五分之一,从而最大限度地储存了飞越海面所需要的能量。等第二天太阳升起,天气变暖,蜂鸟就会立刻醒来,勇敢地向着茫茫大海飞去……
原来,小小的蜂鸟之所以能飞越宽阔的海面,因为在成功的前夜它做到了:耐心地等待──使自己进入冬眠状态;积极地努力,不断地积蓄能量,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一旦光明在前,机会来临,就勇敢地向着理想的目标进击。
如果你也像蜂鸟一样毫不起眼,你也可以像蜂鸟一样创造成功的奇迹,只要你在成功的前夜,像蜂鸟一样做好了一切充分准备。
再来看看我国南方的一种蝉,它的身长仅1.5英寸左右,可在夏天,它的叫声大得惊人,它那小小的身体里为什么能发出如此大的声音呢?
一次,我查阅百科全书,想从中找出蝉发声的奥秘。书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蝉的生殖过程:公蝉和母蝉交尾后,公蝉就死了,剩下的母蝉,就用它尖尖的尾巴,插到树皮里产卵,产完卵,也从树上掉下来死掉。然后,卵孵化,成小虫,落在地上,钻进土里,靠树根的养分过活……
然而,你知道这种小虫在土里的时间是多久吗?它一直要在土里潜伏17年!孕育17年!17年后才能钻出泥土,从蝉蜕里挣脱,飞上树枝,从而人们听到了“一鸣惊人”的蝉鸣。
小小的蝉,为了这一声不同凡响的鸣叫,一直等待了17年!
原来,蜂鸟“一飞冲天”的背后,蝉“一鸣惊人”的背后,均是耐心等待、积极努力、不断积蓄的结果。是啊,世上没有哪一种成功,不是有备而来。
沙漠里的千里马原唱
每个想飞的人,都是一条向往翅膀和天空的鱼
文/曾颖
在一次心理学讲座上,主讲的心理学家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小鱼,它每天都对着天空发呆,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像鸟儿那样飞到天空去,在白云和蓝天之间翱翔。同伴们对它的愿望都觉得不可理喻,认为鱼儿本应该生活在水里,在山涧和水草间嬉戏,在清澈的河水里,有吃不完的食物和吸不尽的氧气。在水中悠闲自在地生活,本应是鱼儿的本分,而天空,是鱼儿不该有的梦想,除了让自己不开心之外,便再无别的用处。
小鱼儿并不这么想,它觉得天空之所以美丽就在于它的遥不可及,在水里,在一眼望得到底的现实里,没有梦想的生活跟一块石头有什么区别?于是它开始向自己梦想的天空飞跃,一次次努力挣扎着跃出水面,拼命摆动着尾巴,努力向上挣扎着,体验一次又一次短暂的飞翔,它的头,一次一次地撞在水面和山涧边的岩石上,鲜血和鱼鳞四散飞扬……
心理学家讲到这里,突然停顿下来对在场的朋友说:接下来的故事,我想请大家来帮我讲,看看大家能为这只小鱼设计出怎样的结局?
坐在前排的一个中年男人说:
也许小鱼在撞了几次之后,发现天空真的如伙伴们所说的那样,除了带来伤痛之外,便什么都没有了。于是,它从此不再飞不再跳,安安心心地待在水中,渐渐适应以往那些看不顺心的水中生活,并开始心安理得地享受鱼本来应该过的日子……
一位戴眼镜的小伙子说:
小鱼摔伤摔痛,但它觉得每一次的痛苦挣扎,都离它的目标更近一些,在一次比一次高的跳跃中,小鱼渐渐体会到了飞翔的感觉,尽管是短暂的一瞬,却让它看到水里没有的山花、树林和冒着炊烟的小木屋,还有偶尔从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和萤火虫,这些东西,是在水中生活几辈子也看不到的……
一位老者说:
鱼儿跳出水面时,它不知道自己的周围充满了危险。一只在岸边观察了许久的鱼鹰终于决定动手,在空中将它抓住,在水面上划过一道漂亮的弧线,然后逆向展翅高飞。在鹰的铁爪下,小鱼看见自己生活的山涧一点点变小,周围的高山村庄和田野都在脚下,它终于如愿地以鸟的视点审视了世界,它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临死前,它半是悲伤半是欣喜地长叹了一口气……
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女孩说:
为什么把结局想得那么悲惨呢?也许是因为小鱼的京英和执着感动了上苍,上苍派鱼鹰来实现它的梦想,像猫妈妈叼着小猫那样,鹰小心地拎着鱼,让它在天空尽情地体会飞翔的快乐……
另一个更稚嫩的声音说:
那上苍为什么不再慈悲一点,干脆把小鱼直接变成一只鸟?
各式各样的答案还有很多,心理学家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一只鱼,我们心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个梦想,它就像鱼儿眼中的天空一样遥不可及。有人因为它太遥远,而根本不去想;有的人,因为其具备挑战性,而挣扎着去接近;有人因此受伤甚至付出生命;有人牛刀小试之后发现不过尔尔,而重新回到了以往的生活中。有人被遥不可及的梦想逼迫,每天过着焦灼紧迫的生活;有人则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
鱼和天空,永远是一对矛盾体。向往天空的鱼,注定是痛苦而挣扎的鱼,只是因为挣扎的方式不同,悲伤和痛苦的程度也不同。很多人终其一生在做的,便是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
以上内容是关于沙漠里的千里马完整版和沙漠里的千里马原唱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