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苦难 乐观的人会在苦难中看到机会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苦难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乐观的人会在苦难中看到机会和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苦难的精彩内容哦。
学会在苦难中看到机会
每个人都可以有巨大的雄心及高远的梦想,区别在于有没有能力实现这些梦想,当梦想成真的时候,你是否会在成功的台阶上更知进取?当梦境破灭,无力转败为胜时,你是否会套在自命不凡的枷锁里?是否会沉浸在万念俱灰无所期待的沮丧中?
再有学识,再成功的人,也要抵御命运的寒风,虽然我在事业发展方面一直比较顺利,但和大家一样,我也有达不到的梦想、做不到的事,说不出的话,有愤怒、有不满、有伤心的时候,我也会留下眼泪。
在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自己处于逆境的时候,我认为我够!因为我勤奋、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一个信誉。
苦难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尤其是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的东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这些,是我今天用10亿、100亿也买不来的。
我不看小说,也不看娱乐新闻,这是因为我要从小争分夺秒地“抢”学问,我的学问,我的知识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抢回来的,我一直好勤力,有时间便自修,现在的人说求学问,我是偷学问。
一个真正做大事,有远见的人,会看世界的潮流,估计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事在人为,不能有志无才。你可以夸口说你的志向是摘天上的月亮,但你知道怎么摘吗?所以我说事在人为,靠自己,靠意念,还要有最新的知识及经验才能达到。
17岁的李嘉诚辞去了中南钟表的工作,到一家很小的五金厂做推销员,这一事件让很多人都诧异,他们本以为这个学艺精湛、推销技术娴熟的年轻人一定会在钟表行业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角色,没想到,李嘉诚在中南钟表势头猛进时离开了,偏偏又转了行,从头做起,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李嘉诚一反常态的做法让人们不得不想:李嘉诚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啊?
李嘉诚对钟表行业前景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是看好中南公司的前景的,但是,对他更有吸引力的是香港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和手到擒来相比,他更喜欢充满挑战和刺激的游戏。他想趁年轻多闯荡一番,扩展视野;多趟出些路子,趁着这多变的经济形势干一番大事业。
五金厂很小,却也要从销售做起。销售是最锻炼人的,特别是商人,只有做过销售的商人,才真正懂得市场。与茶楼和钟表的做店销售不同,五金店的销售需要跑出去找客户,就是在不知道对方有没有购买意愿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显然,和前两种客人找上门来的销售有很大的区别。
面对新的挑战,李嘉诚经过深入思索发现在推销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很多问题,比如:如何和客户搭上话,又该如何维持关系?这对于生性腼腆的李嘉诚来说是不曾遇到的过的问题,在书上也没学过,他只能在实践中去悟就连当年的李嘉诚自己也没想到,几十年后他在各种场合竟然能谈吐优雅、思维敏捷,成了一个辩论家。
老实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诚实,这在做销售时最容易博得客户的信任。有着犀利的商业眼光,却稚气未泯,这一点为李嘉诚赢得了客户。五金厂的销售一般对准的是杂货铺,这样一次销售额度很大,还能建立长期客户关系。很多人都按照这个路子做销售,而李嘉诚却有意避开了。他决定向客户直销。他直接找到酒楼、旅店的相关部门,一次就销售了100多个产品。面对家庭用户,他则跑到居民区上门服务。他摸清了老太太们的脾性,晓得只要在一个小区里卖掉一个,也就意味着能卖掉一批,因为老太太不上班,喜欢串门,自然就是他可利用的宣传员了,于是他就专门找老太太卖桶,物美价廉,自然不愁销路。
总结做推销员的经验,李嘉诚说:若想客户买你的产品,就得事先想好应付一切的办法。面对不同的客户,采用不同的说辞。为此他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途径搜集市场信息资料,并和不同层次的人交谈,了解客户心理和产品反馈,对拒绝产品的说辞要做到心中有数。李嘉诚曾经根据一个区域的市民生活习惯,摸清了他们对塑胶产品的需求,在他的产品没有生产出来时,就锁定了销售客户。
亲身体会挣钱的不易,一个人才会迅速成长。李嘉诚在早起的茶楼生活中练就了从早到晚跑腿的功夫,所以,在做销售时也往往以步代车走遍大街小巷,既省钱,也揽得更多的客户。
如今李嘉诚每每回忆起这段销售日子时,总是自豪的地说:“我十几岁就做销售,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时间总比别人多一倍,所以业绩也总超过别人很多。做到最好时,我的业绩是第二名的7倍。凭着我的业绩,一年后我就坐上了部门经理的位子,两年后就做了总经理。”
机遇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来说非常重要,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往往会事半功倍。对于李嘉诚来说,善于捕捉机遇无疑促进了他的成功。李嘉诚说:“机遇有了,最要紧的就是你要充实,多了解外面的情况,无论政治、经济,最新的行情,你都要尽量知道。这样机遇来的时候才有能力抓住它。”
曾经有一个记者问李嘉诚的推销秘诀是什么。李嘉诚没有给予正面的回答,而是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日本的“推销之神”原一平在69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有人问了他同样的问题,原一平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台,说:“请摸摸我的脚底板。”该提问者摸过之后,惊讶道:“您脚底板的老茧真厚!”原一平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所以脚底板的茧子特别厚。“提问者恍然大悟。
李嘉诚讲完故事,对记者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底板,但我可以告诉你,我脚底板的茧子也很厚。”
可见,机遇不常有,而且只降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正如孟子所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起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李嘉诚是一个幸运的人,机遇多次眷顾到他,而这也得得力于他早年的准备。
在华为,《致新员工书》向每一位入职的新员工表明了公司是多么重视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您想做专家吗?一律从工人做起。进入公司一周之后,博士。硕士。学士,以及在公司外取得的地位均已消失,一切凭实际才干定位。您需要从基层做起,在基层工作中打好基础,展示才干,公司永远不会提拔一个没有基层经验的人来做高级领导工作。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一个环节、每一级台阶对于您的人生都有巨大的意义。”
困境不是不可度过的,凡是在事业上大有作为的人,都是从最简单。最基层的工作开始做起的,他们不会对繁琐卑微的工作抱怨,在每一件微小的工作中,他们都可以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在做这些小事的时候,积蓄力量,逐步走向成功。
每个人都有远大的梦想,但在大的梦想也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在通往远大目标和理想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要像这些苦难低头,要做的是迎头面对困难,从这些困难中看到机会,很多成功的人士就是这样一路迎着挫折而上的,最终成功的。靠的就是他踏踏实实的精神永不言败的毅力。
人们要从困境中看到机遇,而不是在困难中面对未来望而生畏,止步不前。如果李嘉诚一味的埋头在困境中挣扎,只求解决温饱,那就不会有日后的“塑胶花大王”了。所以,能否抓住并善于运用机遇,是对一个人能否厚积薄发的考验,是对一个人判断力的考验。一句话只要做好充分准备的人才能抓住一个个机遇,一步步走向更大的成功。
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苦难
不要怕失败!即使失败到66岁再爬起来,照样可以成为世界传奇!
文/宁财女
前两天,我收到粉丝的一封私信:“财女你好,实在困惑才想找你咨询,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得到你的回信。我自己现在处于一个很迷茫的阶段,自己创业失败,也做过投资失败,现在面临很严峻的现状,快30了,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打算先找份工作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我看了这封信,特别想给她讲一个故事。后来一想,不如讲给大家一起听。
大部分人都吃过肯德基吧?都认得出红白色标志上那个白头发白胡子打领结的肯德基爷爷吧?都承认肯德基是全球最成功的快餐连锁店之一吧?
标志上的老爷爷是肯德基的创始人Sanders,他66岁以前是一个打工失败,创业失败,生活失败,什么都倒霉的人。
Sanders于1890年9月9日出生于美国南部印第安纳州Henryville郊区的一个农场。6岁的时候父亲发了一场烧就去世了,妈妈不得不整天工作养家,Sanders就负责照顾弟弟妹妹。因为要给他们做饭,Sanders7岁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不错的厨师。10岁开始,他就开始打工挣钱了。
Sanders的妈妈在他12岁时再嫁了,继父不喜欢男孩子,就把他弟弟送去了跟姨妈住,而他则被送到80英里以外的一个农场做工。Sanders发现自己喜欢打工不喜欢读书,所以7年级就辍学了。
20岁前,他做过农夫,公交车驾驶员,参过军,做过铁匠的助手,锅炉工……
22岁的时候,Sanders因为跟同事打架被就职的铁路公司开除了。24岁的时候,他成了一名阿肯色州律师,但是因为跟客户在法庭上拳脚相斗被拘留,而且被永远禁止在律师行业从业。26岁的时候,他成了一名保险销售员,但是因为不愿意听管理层的指挥又被开除了。30岁的时候他开了一间轮渡公司。开始还运行得不错,可是不久政府在他经营的河流上面造了一座桥,用不着轮渡就可以过河了。33岁的时候他开了一间煤气灯公司,可是电灯的发明让他被迫关门。34岁的时候,他本来卖米其林轮胎卖得挺好,可是他出了个车祸,自己受伤了不算,车子还报废了。因为买不起新车子,米其林把他炒掉了。他就自己再创业开了一家加油站,可是到他37岁的时候,大萧条来了又把他搞破产了。
这些都发生在美国经济蓬勃向上的20年代,周围的人全部发了财,只有他总是失败。他虽然有点压抑,但是没有泄气。
“我认为我面对的每一个失败都给了我重新开始的机会去尝试新东西。” ——Sanders肯德基爷爷
40岁的时候,他又开了一家壳牌加油站。一边经营加油站,一边向客人卖炸鸡增加收入,结果炸鸡很受欢迎,他就关掉了加油泵,把加油站变成了一家餐厅。42岁的时候,他20岁的唯一的儿子阑尾手术后发炎死掉了。49岁的时候,他开了一家带餐厅和汽车旅馆的加油站,用压力锅和自己的“11种香料和辣椒”配方,终于做出了统一味道的理想炸鸡。可是同年的感恩节,他的餐厅被大火烧掉了。
“我们应该记住,失败是走向好事情的垫脚石。” —— Sanders肯德基爷爷
Sanders重建了一个140个座位的餐厅,为压力锅炸鸡申请了专利。1950年,51岁的Sanders被肯塔基州认可他对“本州美食做出了贡献”,封予他“上校”的荣誉称号。从此Sanders穿上白制服和黑领结。52岁的时候,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缺乏游客,他的汽车旅店倒闭了。为了生存,他跑到西雅图和田纳西的咖啡厅和餐厅打工,当了一阵餐厅副经理之类的工作。
“我认为梦想就是建议你开始什么,做些什么。”——Sanders肯德基爷爷
Sanders突然有了一个梦想,就是要特许经营他的炸鸡秘方。他一边经营自己的餐厅,一边走遍全美国,到各个餐厅演示自己的炸鸡,推销特许经营权。57岁的时候,太太忍受不了他不停的失败,跟他离婚了。62岁的时候,Sanders在犹他州Pete Harman的店里签下了第一个特许经营,店里每卖出一块炸鸡就付给Sanders5分钱。在这之后,Sanders慢慢又跟其他餐厅签下了特许合约。
“你得喜欢你的工作。你得喜欢你正在做的事情,你得做有意义的事情才能喜欢——因为有意义,才与众不同。”——Sanders肯德基爷爷
正当自家餐厅生意还不错的时候,有一条新洲际公路的建设,正好路过他的餐厅。因为门口每天都是施工现场,客人根本无法来就餐。在1956年,66岁的他不得不把这家经营了20年的餐厅卖掉。一共卖了75000元,仅仅勉强交了税还了债。他没有了收入,只能靠每月105美金的社会安全福利生存。
当时,他的同龄朋友们都退休了,而且都很有钱。他自己呢?破产了。
Sanders不甘心就这样下去。66岁的他,把压力锅,面粉,配料装满汽车和后备箱,靠105美金的福利支付汽油费和旅费,自己开车到每个州的各个餐厅演示炸鸡,推销特许权生意。为了省钱,很多夜里他睡在车里,早上到加油站服务站的厕所里刮胡子。
被拒绝了超过1000次后,到1964年,Sanders74岁的时候,全国终于有600家餐厅特许卖肯德基炸鸡。75岁的时候,Sanders肯德基爷爷以2百万美金(今天的价值超过1500万美金)的价格卖掉了肯德基。
“财富,就像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够得来的。是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的副产品。”——Sanders肯德基爷爷
1966年肯德基上市。1971年在全球已经有了3500家自营和特许经营店,被Heublein用2.85亿美金买下。1982年Heublein被R.J.Reynolds收购。1986年肯德基被百事可乐从R.J. Reynolds以8.4亿美金收购。
肯德基爷爷40岁才创业,62岁才卖出第一个特许经营权,75岁卖掉了公司后才成名。他用了52年才“成功”,成功之前全部都是“失败”。肯德基爷爷的创业之路跟很多小企业主差不多,一个想法接一个想法地挣扎,直到成功。对于肯德基爷爷来说,不放弃,努力工作,永远相信成功在转角等着自己是成功的关键。
“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得到成就感。” ——Sanders肯德基爷爷
人们记得他工作起来不知疲倦。他的孙女Josephine说,“他从不放弃,从不对任何事情放弃。” 她说,“外公不相信为了快乐而工作。他认为人应该每时每刻都在工作。” Sanders的女儿Margaret说,父亲拥有“很大的动力去战胜人生中所有的逆境。”
Sanders的勤奋一直持续到老年到他去世,他坚持每年都旅行25万英里视察不同的肯德基店,帮助在媒体上宣传肯德基。他活到了90岁。他说:“工作,比什么维他命,营养品都延长生命。”
我想,一个人如果可以一直都有激情,很努力地去做事情,不怕失败,吸取教训,那么成功的概率应该会提高很多,对不对?既然人家66岁开始都不迟,咱们这么年轻怕什么呢?
乐观的人会在苦难中看到机会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值得被回报
文/赤木与森
点点这礼拜第二次和我抱怨新工作加班频繁的时候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她刚从公司出来,哭着喊着叫我陪她吃夜宵。
一盘小龙虾就着一瓶冰啤酒,她激动的面色通红,口沫横飞、手舞足蹈的给我表演新上司开会有多智障。
初春的晚上依旧很冷,我紧了紧身上的棉衣,看她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只好无奈的开口打断了她生动形象的表演,“你最近怎么老加班?新工作很忙吗?”
仅仅一小时之后我就体会到了什么叫“作死”——我简直身体力行的深刻解释了什么叫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个问题突然打开了她的苦水闸。
她说她这个礼拜天天都在加班,今天已经是她最早下班的一天了。新上司要求很高,甲方更难缠,方案修改了三遍都不满意,今晚回去得继续熬夜。已经连续两三周周末没好好休息过了,一个月就拿那么一点薪水真不知道这工作有什么意思。为了这份方案她光收集整理的资料都能码满一张桌子。
说着说着她还抹了一把眼泪,酸溜溜的说明明这组是自己最努力,每周之星还评给别人,大公司黑幕太多了。
我不是第一次听她抱怨工作太忙太累,她的努力与收获不成正比了,但每次看到她朋友圈里凌晨更新的满是资料的桌面和当白开水喝的咖啡,又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努力的还不够吗……看起来已经非常足够了啊!
我最终也只好安慰她时运暂时不济而已,总能好起来的。
我也很疑惑,为什么每一份工作对点点来说都好像特别的困难,她不是一个专业能力不过关的人,怎么会把自己弄得这么累。
后来有一单任务正好是与她们公司的业务合作,对方派出的代表又碰巧是点点他们团队的一位前辈,我旁敲侧击的聊过天后才明白,原来也是万事皆有因——前辈嘴里的点点与我认识的点点大相径庭。
听说点点进公司没多久,她的勤勉就出了名,多少次同事早早下班,偌大公司只剩她一个人,刚开始几乎所有同事都暗暗咂舌感叹现在的九零后小姑娘们的拼劲儿。
但可惜也只是最初而已。
很快各位前辈们就发现,虽然看起来她一直在忙,但效率很低。
她总是策划做一半就跑去微博找灵感,或者就是去微信咨询某位大神朋友,通常都是有去无回。再就是去串门打听琐碎,聊些闲话,取个快递,喝喝咖啡。时间打发起来是非常快的,别人在忙工作的时候,她忙于“社交”,那么别人休息和社交的时候,她补在工作上好像也是合适的事。
前辈说完,思考了一下又补了一句:“可能是因为年轻,还不懂努力是有方法的吧。”
听前辈说完,我突然想起点点上一份工作好像就是因为上班时间刷朋友圈丢掉的,当然,按点点的话说,她明明是在和客户联系,却被上司冤枉,只是因为自己的努力惹人眼红罢了。
听到别人对点点的评价与点点对自己的评价,我发现了一个认知误区(好像很多人都如此):
我们总是会想当然的把努力和吃苦划上等号。
好像大多数人提起努力都会想起埋头苦干,挥汗如雨这种画面感十分强烈的词汇。听说有人累死累活熬夜读书却挂科,有人不吃不喝拼命加班却无缘优秀,我们通常都会感叹这些人吃了这么多苦,最后还没能成功,亏了。
可是你是否有想过,他们吃的那些苦,难道都是因为不可抗力不得不吃吗?
我起初也喜欢这样,总是标榜自己努力多少却没收到过价值相当的回报。直到我发现很多我认为是有天赋的朋友们,都比我会努力多了的时候,我才明白了努力不等于吃苦的道理。
我发现我之所以熬夜赶稿,是因为白天我虽然开着文档却也开着微博微信;之所以通宵码字,是因为我之前几个礼拜一直瞎忙活却没有算好截稿日期;甚至有时候连我拿来标榜自己工作认真的“废寝忘食”也不过是因为工作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的吃不及饭。
把努力等同于吃苦,不免会让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自己“吃了多少苦”上,而不是“是否有科学的努力”上。
过于看重吃苦的结果而忽视努力的过程,会让我们沉浸在自己营造的自我感动的幻想中不能自拔,变成一个只知吃苦,不论方法的“拼命三郎”。
不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改变努力的方法,你吃的苦不过是莫名其妙的徒劳无功罢了。
而其实你只要学会开始讲究努力的方法并掌握之,就会发现有时候努力做事并不会让自己吃多少苦,而当觉着自己吃尽苦头依然不见效果的时候,更大一部分可能是你正在用错误的方法错误的方向进行错误的努力。
千万不要轻易把失败和坎坷挫折当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考验,因为说不定你正在做的努力,不过是在吃莫名其妙的苦而已。
以上内容是关于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苦难和乐观的人会在苦难中看到机会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