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故事100个字 人生哲理故事1000字及感悟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心理小故事100个字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人生哲理故事1000字及感悟和心理小故事100个字的精彩内容哦。
我们的心理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情,科学家们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来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至今没有找到一个确切的解答方案。现在我们要说的就是存在于我们人群当中的一些心理怪象,了解这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人群当中。
1、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 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 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 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2、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 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3、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 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 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4、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 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6、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 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
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作为母亲,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
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7、心理规律七: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8、心理规律八: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 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9、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 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所以,妈妈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10、心理规律十: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心理小故事100个字
小编语:人生在世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很多人都在反思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而乔布斯的答案是人生在世是为了成为最好的自己!那么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呢?更多哲理故事尽在。
“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费生命去过别人的人生。不要被他人的意见左右,不要忽视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乔布斯
真正幸福和成功的人之所以幸福和成功,是因为他们成为了最优秀的自己。这种优秀并非是外在的,而是体现在内心当中。这种优秀与这个人的头衔、声誉、和他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无关。真正重要的是他内在最真实的样子。
我知道,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可是做起来很难。需要你付出极大的努力,甚至要花费一辈子的时间。
生命里那些值得去做的事情没有容易的。如果你想获得巨大的成就,就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需要走出你的舒适区,需要冒不同寻常的风险。但是你要知道,你找不到比这更好的方式去过你的人生了。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不去发现和成为最好的你,那人生在世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这就是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所说的这段话的意义:“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费生命去过别人的人生。不要被他人的意见左右,不要忽视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你需要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会影响你的未来。你需要相信一些东西——你的天赋、命运、因缘、人生,随便什么。拥有这种信念会从此改变你的人生。
获得卓越成就的唯一方法是喜欢上你所做的事情。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你喜欢做的事,努力寻找,不要妥协。
现在,让我们实际一点。这条建议也许听起来有点太抽象和困难,而无法与现代社会快速变化的文化氛围相匹配,如果你不能直接告诉人们他们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那么人们就会听而不闻。
不仅如此,要做到乔布斯和我所说的这些,还需要高度专注和原则性,而这两点也是现在人们很难做到的。为什么?因为,高度专注和原则性很难,而分心和即时满足太有诱惑了,它们容易做到又容易让人上瘾。
为了激励你迎接挑战,走上自我发现的道路,下面给你列出三个努力成为最优秀的自己的好处:
这样做会让你快乐。“认识自己会让你感觉更好,减少你的焦虑和压力,让你变成更棒的伴侣、父母和朋友。这会让你成为更好的人。”如果你问我好处是什么,我会这样回答你。
其次,在你认识自己之前,你永远都不可能有什么真正卓越的成就。是认识真实的你自己,不是你的个人品牌、你在社交网站上的资料、你给别人的印象或者别人对你的评价。是那个真实的你。为什么你不能伪装成别的样子呢?因为你做不到,无论如何,那个真实的你会表现出来。所以别惦记着你的个人品牌了,试着去发掘那个真实的自己,然后努力成长为最优秀的版本。
你会因为盲目的分心而付出昂贵的代价。真正在乎你的人是那些爱你的人,你的朋友和你的家人。其他人都忙着活在自己的剧本里,坦白说,你的社交圈并不在意你。
这就是你不应该浪费时间盲目分心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分心会让你无法专注于你想要去做、并且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最为重要的那些事情。
有个经济学概念叫作“机会成本”,当你选择去做一件事,你就会丧失其他可能的选项及这些选项给你带来的利益。人们总是等到来不及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这一点。
这是你将要踏上的最令人兴奋的旅程。我们都渴望探险,我们喜欢通过书和电影去读别人的故事,不管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霍比特人”,“夺宝奇兵”,“无影无踪”。
我们热爱着能够到不同地方旅行的假期。在假期中,我们尽情享受考艾岛的纳巴利语海岸、科罗拉多大峡谷、阿尔卑斯山脉的自然风光。我们为人类文明惊叹:艺术、建筑、金字塔和巨石阵。
现在,探险的机会就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在你踏上这条道路之前,你将永远不知道你能够收获什么,你将创造什么样的奇迹,你将会发现什么。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开始这段旅程。
人生哲理故事1000字及感悟
《红铅笔》的出版社是中国城市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创办于1987年5月,是由建设部主管、主办的中央级出版社,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一家专门面向城市、广泛联系城市、竭诚为城市各职能部门工作服务的出版机构。
世界70%的人口和财富集中在城市。中国城市出版社的出版方向是立足于城市、集中为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服务,为我国广大城市管理与建设者奉献大量优秀精品图书,以期为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型城市提供服务。
中国城市出版社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坚持“二为”方针,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高品位、高质量,不断优化选题结构,以“营造都市人的精神家园,力推城市文化精品图书”为己任,多出精品力作,强化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过的书籍有励志书《成功的七大精神法则》,《唤醒心中的巨人》等,有外国文学《柳林风声》等等。
以上内容是关于心理小故事100个字和人生哲理故事1000字及感悟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