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大全短文 生活寓言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哲理故事大全短文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生活寓言故事和哲理故事大全短文的精彩内容哦。
不知你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远路无轻物?不知你是否有过挑担的经历?当你要负重前行,出发的时候往往很轻松,而愈行愈远时,就会显得不堪重负,甚至会抱怨出发的时候为什么会选那么多东西。
曾经有个人,他总埋怨生活的压力太大,生活的担子太重,他试图放下担子。他觉得很累,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他听人说,哲人柏拉图可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于是,他便去请教柏拉图。
柏拉图听完了他的故事,给了他一个空篓子,说:“背起这个篓子,朝山顶去。可你每走一步,必须捡起一块石头放进篓子里。等你到了山顶的时候,你自然会知道解救你自己的方法。去吧!去找寻你的答案吧……”于是,年轻人开始了他寻找答案的旅程!
刚上道,他精力充沛,一路上蹦蹦跳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最美的石头,都一个一个扔进篓子里。
每扔进一个,便觉得自己拥有了一件世上最美丽的东西,很充实,很快乐。于是,他在欢笑嬉戏中走完了旅程的1/3。
可是,空篓子里的东西多了起来,也渐渐重了起来。他开始感到,篓子在肩上越来越沉。但他很执着,仍一如既往地前进。
而最后一个1/3的旅程确实是让他吃尽了苦头。他已经无暇顾及那些世界上最美丽、最惹人怜爱的东西了。为了不让沉重的篓子变得更重,他毅然放弃了这些,只是挑选了些非常轻的、非常需要的或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放进篓子。他深知,这样的放弃是必要的。然而,无论他挑多轻的东西放入篓子,篓子的重量也丝毫不会减少,它只会加重,再加重,直到他无力承受。但最后,他还是背着篓子,踏上了这最后的1/3旅程。
他明白,路,真的已经不远了。他挪着脚步,已经不在乎捡到的是什么,放进篓子的又是什么。他早已麻木于眼前的一切事物,不管是美丽的、是喜欢的、是需要的,亦或是轻巧的。他实在是无力去挑选它们了,只要是在他脚下,在他眼前,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那么,他便捡起它,以作为他所走的最后一段旅程的验证品。
眼看着离目标越来越近,他双手向后托起篓子,来了个最后冲刺。终于,他碰到了柏拉图的手,他走完了全程,结束了这一场奋斗史!
柏拉图问:“现在,你知道答案了吗?”他莞尔一笑,摇了摇头:“我不知道答案。但现在,我也不需要知道了。”
“噢?”
是啊!他把这次的旅程分成了三段。这就好比他人生中的三个阶段:青年、中年和老年时期。在青年,他挑选了他认为是最美好、最纯真的事物,就像他天真浪漫的童年一样,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只是单纯地认为它美丽,便捡起它;在中年,他挑选了他认为是最实在、最需要的事物,正如成年人一样,有自己的责任,有自己的负担,时刻要为一家上下打点一切,时刻都要保持着理性的头脑;在老年,他挑选了他认为是可以轻易得到,却又往往被人忽视的事物,或许老人们历经沧桑之后,已经懂得,原来他们最重要的事物,是眼前不被人重视的事物。回顾一生,他才发现,他的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他的生活跌宕起伏,他的生活也不再是一片空白,不再是毫无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必须要肩负起生活的责任。也许,他会感到生活的压力,也许,这一份份的压力会越来越重,但在每一份重量增加的同时,他会得到惊喜,得到安慰,亦或是悲伤,亦或是痛苦。可人生,谁不是忽喜忽悲,苦乐参半呢?没有起起伏伏的人生,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呢?他的生活,不是平坦的,但在到达终点的那一刻,在回顾这三段旅程的那一刻,他比谁都自信,比谁都骄傲。因为,他有充实的生活,他活得精彩!所以现在,他又何必为怎样减轻这沉重的担子而苦恼呢?
柏拉图会心一笑。他突然发现,其实,柏拉图和他一样,也不过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平凡人物罢了……
你知道吗:
柏拉图于公元前427年5月7日出生在雅典附近的伊齐那岛,原名阿里斯托克勒。据说,他的体育老师见他体魄强健,前额宽阔,就把他叫做柏拉图,而在希腊文中“plato”的意思就是宽广。他是古希腊哲学家,其主要哲学思想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对西方哲学思想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理想国》是他最重要的着作。
哲言哲语:
人生就像负重前行,随着年龄的增长,肩上的担子会越来越沉。在行进的过程中,能让你感兴趣的事物会不断变化,但你所能得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了,因为如果你想走完全程,想顺利达到目的地,总会眷恋身边迷人的事物,不顾轻重而只想得到。有时候,拥有最多的东西,未必是最好的东西,也未必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哲理故事大全短文
身处绝境时,你心里是否还有追求,是否还有力量去追求?如果是,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让自己不轻言放弃,坚持到底
詹姆斯·纳斯美瑟少校梦想在高尔夫球技上能够突飞猛进,于是他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以达到目标。在此之前,他的水平和一般在周末才练的人差不多,水准在中下游之间,94杆左右。这以后的七年间他几乎没碰球杆,没踏进球场。
而这七年间,纳斯美瑟少校用了令人惊叹的先进技术来增进他的球技——这个技术人人都可以效法。运用这种方法,在他复出后第一次踏上高尔夫球场,他就打出了叫人惊讶的74杆!这比他以前打的平均杆数还低20杆,而他已七年未上场!真是难以置信。
不只如此,他的身体状况也比七年前好。
纳斯美瑟少校的秘密何在?就在于“心像”。
你可知道,少校这七年是在越南的战俘营度过的。七年间,他被关在一个只有4尺半高、5尺长的笼子里。
绝大部分的时间他都被囚禁着,看不到任何人,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任何体能活动。前几个月他什么也没做,只祈求着赶快脱身。后来他意识到必须发现某种方式,使之占据心灵,不然他会发疯或死掉,于是他学习建立“心像”。
在他的心中,他选择了最喜欢的高尔夫球,开始打起高尔夫球。每天,他在梦想中的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打18洞。他体验了一切,包括细节。他看见自己穿了高尔夫球装,闻到绿树的芬芳和草的香气。他体验了不同的天气状况——有风的春天、昏暗的冬天和阳光普照的夏日早晨。在他的想像中,球台、草、树、啼叫的鸟、跳来跳去的松鼠、球场的地形都历历在目。
他感觉自己的手握着球杆,练习各种推杆与挥杆的技巧。他看到球落在修整过的草坪上,跳了几下,滚到他所选择的特定点上,一切都在他心中发生。
而在真正的世界中,他无处可去。所以他在心中一步一步向着小白球走,好像他的身体真的在打高尔夫球一样。在他心中打完18洞的时间和现实中一样,一个细节也不能省略。他一次也没有错过挥杆左曲球、右曲球和推杆的机会。
一周七天,一天4个小时,18个洞,七年,少了20杆,他打出74杆的成绩。
你知道吗:
关于高尔夫的起源地,一般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起源于荷兰;一种说法是起源于苏格兰;还有一种说法是发祥于中国。这三种说法都言之凿凿,不过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说法是苏格兰起源说。
1、起源地为荷兰。高尔夫球为荷兰文“Kolf”的音译。一千多年以前,放羊的牧童们闲暇时,经常用手里的牧羊棍打击小石头。久而久之,他们就经常比谁击打得远、打得准,或二者兼而有之。也许这就是高尔夫运动的雏形。
2、起源地为中国。早在唐朝就出现了一种叫做“捶丸”的体育活动,酷似高尔夫运动。顾名思义,捶者击也,丸者球也,并且是击球入洞。宋元之际,“捶丸”活动流行于我国北方民间,宋代的一张捶丸图可作为中国起源说的有力证据。
3、起源地为苏格兰。对于英国与高尔夫的渊源,也许大家会更熟悉。不过,历史上还是有两种不同的说法:(1)认为是苏格兰牧羊人在放羊时,发现了这种妙趣横生的“击石入窝”的游戏。(2)据说15世纪初,驻守在苏格兰北海沿岸的圣安德鲁斯城的士兵们,在训练之余,经常在草地上进行一种击球入穴的游戏。
哲言哲语:
在很多人看来,詹姆斯·纳斯美瑟少校的“心像术”是一种徒劳无功、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实际上,这种心像的建立是需要有追求生存、追求生活、追求理想的力量来支撑的。我们生活的社会就像困住少校的囚笼,节奏快得让人有些时候喘不过气来。但繁忙紧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放弃了追求的信念!
生活寓言故事
在我们的印象中,残疾人是可怜而值得同情的,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骄傲和幸福。真正值得同情的是那些贪得无厌,怨天尤人的人。
她站在台上,不时不规律地挥舞着她的双手;仰着头,脖子伸得好长好长,与她尖尖的下巴扯成一条直线;她的嘴张着,眼睛眯成一条线,诡谲地看着台下的学生;偶然她口中也会依依唔唔的,不知在说些什么。她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但是,她的听力很好,只要对方猜中,或说出她的意见,她就会乐得大叫一声,伸出右手,用两个指头指着你,或者拍着手,歪歪斜斜地向你走来,送给你一张用她的画制作的明信片。
她就是黄美廉,一位自小就患脑性麻痹的病人。
这个病夺去了她肢体的平衡感,也夺走了她发声讲话的能力。从小她就活在肢体不便及众多异样的眼光中,她的成长充满了血泪。然而她没有让这些外在的痛苦击败她内在奋斗的精神,她昂然面对,迎向一切的不可能。终于获得了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她用她的手当画笔,以色彩告诉人“寰宇之力与美”,灿烂地“活出生命的色彩”。全场的学生都被她不能控制自如的肢体动作震慑住了。这是一场倾倒生命、与生命相遇的演讲会。
“请问黄博士,”一个学生小声地问,“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没有怨恨吗?”
“我怎么看自己?”美廉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这几个字。她写字时用力极猛,大有力透纸背的气势。写完这个问题,她停下笔来,歪着头,回头看着发问的同学,然后嫣然一笑,回过头来,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了起来: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这么爱我!
四、上帝这么爱我!
五、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六、我有只可爱的猫!
七、还有……
八、……
忽然,教室内鸦雀无声,没有人讲话。她回过头来定定地看着大家,再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掌声响起,看着美廉倾斜着身子站在台上,满足的笑容从她的嘴角荡漾开来,眼睛眯得更小了,有一种永远也不被击败的傲然,写在她脸上。
你知道吗:
脑性麻痹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它是指小孩大脑因受到固定性损害而引起的行动障碍,它并不一定有弱智、癫痫或其他问题,这由脑部受损的大小范围和严重程度所决定。简单来说,脑性麻痹有以下的分类:痉挛型、运动障碍型、协调不良型和混合型。这种病如不妥善处置,病情将会继续变坏。
哲言哲语:
只看自己所有的,不看自己所没有的,生活便会变得轻松而快乐。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爱他的父母,有和睦相处的兄弟姐妹,有贤惠的妻子或体贴的丈夫,有聪明健康的孩子,有乐于助人的好朋友,可以做他喜欢的工作,可以自由地表达他的看法,有一台电脑可以上网,有一杯茶可以细细品味……你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再抱怨了。
以上内容是关于哲理故事大全短文和生活寓言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