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划人生的哲理故事 人生哲理故事100个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关于规划人生的哲理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人生哲理故事100个和关于规划人生的哲理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名言我就知道这几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说规划的重要性,宽泛一点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是说人要有长远一点的规划
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虽然是孔子回忆性质的说法,但是换一个角度想,它又何尝不能劝导人从小立志,正是因为他十五就有志于学,才能在三十而立,然后再不断勇猛精进,不惑、知天命、耳顺等阶段,到最后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所谓“赤子之心”的境界
名著故事实在想不出,反例我倒是能想两个:当年全国通缉的“东北二王”之一就是先去部队当兵练枪法、偷子弹手榴弹,才在后来的逃亡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屡屡准确射中警察什么的,成功逃出包围圈5次,最后才能轰动一时的……
其实很多成功人士一开始的规划都是南辕北辙,比如鲁迅一开始都准备学医呢,呵呵,要做事先做人,只要人的素质高了,干什么都是一代天骄,我看十个小孩里有九个长大想当科学家,最后还不是该干嘛干嘛。。。
推荐一部电影吧,《肖申克的救赎》。
类似的几部电影看一看,相信你会有很多感悟的。
如何规划人生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之所以有人不成功,并不是他们做不到,而是因为人们不愿意去做那些简单而又重复的事情。
什么是成功?
成功就是达成预期的目标。
成功就等于目标,其他都是对它的解释。——博恩崔西
成功的五层基本含义:
1、 预期的目标。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目标。
2、 预期的目标一定是可以达成的,才算成功。
3、成功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标准因人而异。自己的标准、他人的标准、群体标准。关键一,要有自己判别成功的标准;关键二,他人的标准与自己不同,要理解他人,理解社会。
4、 成功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好人与坏人都有成功。
5、 成功是有数学概念的,所有的目标都是要具体量化的。
成功的核心问题:
1、 如何订立一个好的目标。
2、 如何高效地达成目标。
为什么要订立目标 ?
哈佛大学有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有较模糊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长期的目标。25年的跟踪结果显示,3%的人25年来都不曾更改过目标,他们朝着目标不懈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人士。10%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短期的目标不断地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够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似乎都没什么特别的成就。27%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25年来生活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常常报怨他人、报怨社会。
目标对人生有着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就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PS:要定立清晰而长期的目标。
今天的生活状态,不由我们今天决定,它是我们过去生活目标的结果。明天的生活状态,也不由未来决定,它将是我们今天生活目标的结果。目标是行动的导航灯。
目标的威力:
1、 目标可以给人的行为设定明确的方向。使人充分了解每个行为的目的。
2、 使自己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有助于合理安排时间。
3、 目标可以促使自己未雨绸缪,把握今天。
4、 可以使人能清晰地评估自己每个行为的进展,正面检讨每个行为的效率。
5、 能够使人把重点从工作本身转移到工作的成果上来。
6、 使人在没有得到结果之前,就能看到自己的结果从而产生持续的信心、热情与行动力。
许多人都会有自己很清楚的目标,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能够达成,而有的人总是达不成?
如何规划人生 一、期望强度
人人都想成功。可是,尽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所期望的目标,但他们期望的牢固程度或期望的强度是不一样的。
期望强度0%,根本就不想要。当他不想要的时候,当然就得不到了。
期望强度50%,可要可不要,但蛮想要的。常常会努力一阵子,三分钟的热度,一旦遇到困难就会退缩。他们常常幻想,不怎么付出代价,就很想得到。结果也是常常不会成功。
期望强度99%,非常非常想要。即使是非常非常想要,到最关键的时刻,你还有一丝退却的念头。现实生活当中,达成目标常常会遇到很多的难关,而这些难关,往往就是那些99%的人,不可逾越的鸿沟。希望强度是99%,所以,在最后一刻他们会放弃。在最后放弃与第一步放弃,结果是一样的。
期望强度100%,100%代表一定要,代表不惜一切代价。不达目的,死不罢休,不成功便成人。现实生活当中,没有什么比跳楼和不成功便成人更难受的。于是,他们才可能排除万难,直到成功,而且最终,他真的达到了成功的结果。
现在,试着找到自己的目标。自问这个目标我到底有多想要,我对它的期望强度到底是百分之几?我的期望强度是否足以让我能走到成功的终点?
很多人的成功期望都在99%以下,这就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不能成功的核心原因之一。
成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叫做“成功成本”。
实现越大的梦想,往往需要越大的成本。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就,取决于他能承受多大的成功成本。一个人的成功概率有多高,取决于他的期望强度有多大。如果对自己的期望强度不是很大,他承受的压力、承受的成功成本,也就不会太大,同时他成功的概率也就会相应较小。
如何规划人生 二、十条以上的理由
人们定下了目标之后,比如说如何赚大钱,但接下来他们常常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达成目标。可是一段时间以后,当他遇到了瓶颈的时候,他就会自我宽慰“何必搞得那么辛苦,赚这么多钱干嘛呀?”一开始他就不知道自己为何赚大钱,一旦遇到困难,他就会选择放弃。行为科学的研究的结论表明,人不会持续地去做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做的事情。其实为何常常比如何来得更重要。
每设定一个目标,尤其是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务必列出为何要实现它的10条以上的理由或好处!而且好处越多越清晰,对我们达成目标会越有好处。对你没什么好处的目标,你的潜意识会认为没有必要为它做那么多事情,也就意味着目标被实现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
如何更有效的找到自己真正的梦想,确立更有效的人生目标?
想像一下自己60岁退休的时候,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我们的同事、朋友、家人,会怎样评价自己?想像一下,离开人世的时候,会有什么成就?人们会怎样评价自己?或者想像一下自己离开这个世界10年以后、50年以后、100年以后,人们还会不会记得自己,人们又会怎样评价自己?请记住,这个问题的答案里面,蕴藏着我们自己人生的意义,有我们人生终极的目标,有我们真正的梦想。
找到梦想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将梦想变成一个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来。梦想与目标之间的差别在于,梦想可以非常概括、形象,而目标是具体而可以量化的。目标是有数学概念的。 目标就是可以量化的梦想。
有效的目标核心条件:量化、时间限制
量化:
1、 如果一个目标能用数字来描述的话,一定要用准确的数字来描述;数字要具体化。
2、 如果一个目标,如果不能用一个数字来描述,而是用某种形态的话,那么这个形态一定要指标化。
生活当中,常常听到这样的口头禅式的目标:找一份好工作,成为有钱人,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这件事情,让公司的业绩跃上新台阶,平平淡淡过一生等等。这都是一些想法,而不是真正的目标。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模糊,没有量化。
时间限制:
任何目标都必须限定什么时候完成。如果不限定自己什么时候完成,我们会发现会变得遥遥无期
关于规划人生的哲理故事
功盖天下而主不疑 位极人臣而众不嫉有一次在唐代宗的时候,又同唐明皇一样天下大乱,新疆的回教联合西藏的回教造反,快要打到首都长安了,
皇帝又下命令叫郭子仪出来。当时他一支部队都没有,跟在身边的只有老部下数十个骑士,一接到诏命,他只好临时凑合出发,勉勉强强把没有经过训练的后备兵,反正连退伍老弱都加以整编,也只凑了伍千人,去抗拒敌人十万雄兵。他到了前方跟随军的儿子讲,这仗不能打,我一个人去敌营,或许还有点办法。等他骑上马要走时,儿子一把拉往马说,爸爸你绝不能一个人去啊。郭子仪把马鞭一拿,朝儿子拉往马的手“啪”地一抽,去!就是说你滚开,我非一个人去不可。他告诉儿子,五千人打十万雄兵,打也是打败,不打又不行,我去死也只死一个人,如果一打,大家统统都没有了。郭子仪一个人到了前线,向敌人说,郭令公来了。敌人看见这么一个老头子,就问郭令公在哪里?郭子仪就把军帽一拿,又把身上的衣服解开,手上的武器丢下来,敌人一看,果然是令公。然后儿子不放心,带几百人的部队跟过来。郭令公回头把手一挥,你们滚回去。就一个人进敌营去了。进去以后,两个大元帅一拉手,又喝酒又什么的,几句话一讲,还打什么?就不打了。不止一次,多少次危急的时候,靠他化解了。当然,皇帝等天下没事了,又叫他回家。你要知道,朝中的文臣武将,都是郭子仪的部下,可是皇帝怀疑他,要罢免他时,他就马上移交清楚,规规矩矩回家,脸色都不会改一下的。等国家有难,一接到命令,不顾一切,马上行动。所以屡黜屡起,国家不能不有他。
他的一个很大的长处:肚量大。乃至在皇帝面前最红的有权位的太监鱼朝恩,用各种花样专门来整他,他都没有记恨,都包容了,最后鱼朝恩没有办法,派人暗地挖了他父亲的坟墓,他明知道是鱼朝恩搞的,也不动声色。这个就很难了,这是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结果皇帝为了这件事,特别吊唁慰问,郭子仪却哭着说,我带兵几十年,士兵们在外面破坏别人坟墓的事情,我无法完全照顾得到,现在我父亲的坟墓被人挖了,那是果报,谁挖了,就不要问了。你看,有这样的肚量,量大福大。
史载郭子仪年八十五岁而终。他所提拔的部下幕府中,有六十多人,后来皆为将相。他有八个儿子,七个女婿,几十个孙子。家里的人口有三千,孙子叫爷爷好,他也不认得是哪一个孙子,反正小孩子来问好,他都点头而已。王府怎么进来怎么出去,他都搞不清楚。他生前享有令名,死后成为历史上富贵寿考四字俱全的绝少数名臣之一。
人生哲理故事100个
1. 一只小鹰在鹰妈妈出外觅食时不慎掉了出来,刚巧被鸡妈妈看到,便捡回去和一群小鸡放在一起喂养。
随着时光流逝,小鹰一天天长大了,也习惯了鸡的生活,并且鸡们也都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同类,它也像它们一样出外往后刨着寻食,从来没试过要飞向高空。
一天,在小鹰出外觅食时,忽然碰到鹰妈妈,鹰妈妈见到小鹰惊喜极了,对它说:“小鹰,你怎么在这里,随我一起去飞向高空吧!”
小鹰说:“我不是小鹰,我是小鸡呀,我可不会飞,天那么高,怎么飞得上去呀?”
鹰妈妈对小鹰有些生气,但它还是大声地鼓励它说:“小鹰,你不是小鸡,你是一只搏击蓝天的雄鹰呀!不信!咱们到悬崖边,我教你高飞。”
于是,小鹰将信将疑地随鹰妈妈来到悬崖边,紧张得浑身发抖。鹰妈妈耐心地说:“孩子,不要怕。你看我怎么飞,学我的样,用力,用力。”小鹰战战兢兢,在鹰妈妈的带动下终于起飞……
人人都是鹰,只不过按鸡的方式或在鸡的环境下生活的久了,便不再相信自己的潜力。天上人间,区别不过是扇动一下翅膀而已。
请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原来也是一只鹰。
2. 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心想,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时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8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坚持了?”整个教室仅一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日后成名的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柏拉图。
世间最难的事是坚持。成功在于坚持。
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
3. ?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但也没能飞起来。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心若在,梦就在;用心灌溉,梦想之花终会开。
一、?别让蟑螂害了你?
?......一个人把一只叫作蟑螂的东西带到了他的新居。他很快就会发现,整间干净的房子都变成了它们的天下。它们的繁殖能力极为惊人。但是它们的危害还远不止于此,真正可怕的是蟑螂最喜欢脏东西,什么地方不干净它就往什么地方去。即使是再干净的地方,只要被它们爬过,也会变成细菌孳生的场所。
?......这个人使用一些手段来企图杀死他们,比如蟑螂屋、蟑螂药等现代化的科学武器,但是他发觉蟑螂们也显然进入了现代化。无论何种手段,它们总是越战越强,生生不息。它们的优势是无孔不入,只要有一点点藏身的地方,它们就可以安顿下来繁殖生养,然后出去传播病毒和肮脏。所以他的衣服,他的箱子,他的柜子,他的床都变成了它们恣意潇洒的舞台。
?......最后这个人发现,把他们杀死的惟一的办法就是:丢掉所有的衣服,所有的箱子,所有的柜子和床。
?大道理:像那只蟑螂一样,你的坏习惯就像一种慢性病,一开始可能还不能引起你的注意,但是你不重视他,并不能意味着它不存在。如果你发现它发现得越晚,你的损失也就越大。
二、?不要像小象那样挣扎
?......小象出生在马戏团中,它的父母也都是马戏团中的老演员。
?......小象很淘气,总想到处跑动。工作人员在它腿上拴上一条细铁链,另一头系在铁杆上。
?......小象对这根铁链很不习惯,它用力去挣,挣不脱,无奈的它只好在铁链范围内活动。
?......过了几天,小象又试着想挣脱铁链,可是还没成功,它只好闷闷不乐地老实下来。
?......一次又一次,小象总也挣不脱这根铁链。慢慢地,它不再去试了,它习惯铁链了,再看看父母也是一样嘛,好像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小象一天天长大了,以它此时的力气,挣断那根小铁链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可是它从来也想不到这样做。它认为那根链子对它来说,牢不可破。这个强烈的心理暗示早已深深地植入它的记忆中了。
?......一代又一代,马戏团中的大象们就被一根有形的小铁链和一根无形的大铁链拴着,活动在一个固定的小范围中。
?大道理:时势不断变化,当初做不到的事今天可能就会轻而易举,当初能办到的事今天可能就难以办到了。无论如何,关键是心中不要存下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让好习惯坚持下去,让坏习惯变成好习惯。
三、杀掉不如改掉?
?.....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提出来杀了。
【.....又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提出来杀了。又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还是被主人提出来杀了。】
?.....邻居不解,问:“这些公鸡每天报晓都挺准时的,你杀它们干什么???”
【.....那人说:“早晨我有晚起的习惯,它们却叫得很早。”】
?.....邻居说:“这不是它们的过错,报晓是公鸡的天职。”
【.....那人说:“这个我不管,我需要的是和母鸡交配的公鸡,而不是报晓的公鸡。”】
?.....邻居说:“可公鸡是不能不报晓的,你难道不能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吗???”
?.....“这个很难,”那人说,“我曾想割掉它们的嗓子,后来又想扎上它们的嘴,可这样太麻烦,而杀它们却很省事。”
?.....“那你为什么不改变一下睡觉的习惯呢???”邻居疑惑地问。
?.....“改变我的生活习惯,这怎么可能呢?!?”那人说,“我有这个习惯已几十年了,怎么会为几只公鸡而去改变呢???再说我是主人,它们应该符合我的需求,它们的行为与我发生矛盾时,受损失的只能是它们,怎么会是我呢???”
?.....于是那人一直保持着杀鸡的习惯。
?大道理:?往往自己目前只要做出一点点让步就可解决的矛盾,却要在将来付出巨大的牺牲乃至生命。在人生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是你去适应别人还是别人适应你呢,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以上内容是关于关于规划人生的哲理故事和人生哲理故事100个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