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哲理的小故事100字以内 数学哲理小故事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关于数学哲理的小故事100字以内 数学哲理小故事

圣图轮回围观:℉更新时间:07-23 17:52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关于数学哲理的小故事100字以内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数学哲理小故事和关于数学哲理的小故事100字以内的精彩内容哦。

关于数学哲理的小故事100字以内 数学哲理小故事

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21世纪七大数学难题

美国的克雷数学研究所于2000年5月24日在巴黎宣布了众多数学家评选的结果:对七个“千禧年数学难题”的每一个悬赏一百万美元。

“千年大奖问题”公布以来,在世界数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这些问题都是关于数学基本理论的,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化产生巨大推动。认识和研究“千年大奖问题”已成为世界数学界的热点。不少国家的数学家正在组织联合攻关。可以预期,“千年大奖问题”将会改变新世纪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卡儿,(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他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科学的理论和模型,提出了数学为基础,以演绎为核心的方法论,对后世的哲学。数学和自然科Х⒄蛊鸬搅司薮蟮淖饔谩?


阿基米德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

古希腊是数学的故乡.古希腊人为数学的进步耗费了大量心血甚至生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个文明古国哺育了许多数学家,象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阿波罗尼斯、阿基米德、托勒密、海伦、丢番图等.希帕蒂娅(Hypatia)——这位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数学家也诞生在这里。

希帕蒂娅(又译海帕西娅)(Hypatia)(约370--415)。出生在埃及。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人称世界上第一位女数学家。这位聪慧的女性以她的才华和贡献跻身于古代世界最优秀的学者之列。而她的惨死实为一千古悲剧。野蛮、残忍的宗教狂徒们竟对她下了毒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上初三时,来了一位数学老师。他讲:“当今世界,世界列强都想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的危险迫在眉睫。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17岁,苏步青赴日留学。日本一个大学他去当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面对困境,他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在两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上,观众们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带微笑地对母亲说:“妈妈,您的图像我在这里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头上的每根白发,您能看清我吗?” “能,能看清楚。儿啊,妈妈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 这时,科马洛夫的女儿也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她只有12岁。科马洛夫说:“女儿,你不要哭。”“我不哭……”女儿已泣不成声,但她强忍悲痛说:“爸爸,你是苏联英雄,我想告诉你,英雄的女儿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 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说:“你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距离宇宙飞船坠毁的时间只有7分钟了。科马洛夫向全国的电视观众挥挥手说:“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的太空中与你们告别。” 字串3

即使是一个小数点的错误,也会导致永远无法弥补的悲壮告别。

古罗马的恺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战争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后果。” 换成我们中国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吧。

(二)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字串7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三)为科学而疯的人

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年轻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无穷宣战。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尔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

康托尔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有人说,康托尔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康托尔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尔是“疯子”。来自数学权威们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尔,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 字串7

真金不怕火炼,康托尔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1897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尔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这时康托尔仍然神志恍惚,不能从人们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悦。1918年1月6日,康托尔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

康托尔(1845—1918),生于俄国彼得堡一丹麦犹太血统的富商家庭,10岁随家迁居德国,自幼对数学有浓厚兴趣。23岁获博士学位,以后一直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他所创立的集合论已被公认为全部数学的基础。

(四)数学家的“健忘”

我国数学家吴文俊教授六十寿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运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选定这一天的晚间登门拜门拜访,寒暄之后,说明来意:“听您夫人说,今天是您六十大寿,特来表示祝贺。” 吴文俊仿佛听了一件新闻,恍然大悟地说:“噢,是吗?我倒忘了。” 来人暗暗吃惊,心想:数学家的脑子里装满了数字,怎么连自己的生日也记不住?

其实,吴文俊对日期的记忆力是很强的。他在将近花甲之年的时候,又先攻了一个难题——“机器证明”。这是为了改变了数学家“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脑袋”的劳动方式,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数学证明,以便数学家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他在进行这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于电子计算机安装的日期、为计算机最后编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记得一清二楚。 字串7

后来,那位祝寿的来客在闲谈中问起他怎么连自己生日也记不住的时候,他知着回答:

“我从来不记那些没有意义的数字。在我看来,生日,早一天,晚一天,有什么要紧?所以,我的生日,爱人的生日,孩子的生日,我一概不记,他从不想要为自己或家里的人庆祝生日,就连我结婚的日子,也忘了。但是,有些数字非记不可,也很容易记住……”

(五)苹果树下的例行出步

1884年春天,年轻的数学家阿道夫·赫维茨从哥廷根来到哥尼斯堡担任副教授,年龄还不到25岁,在函数论方面已有出色的研究成果.希尔伯特和闽可夫斯基很快就和他们的新老师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他们这三个年轻人每天下午准5点必定相会去苹果树下散步.希尔伯特后来回忆道:“日复一日的散步中,我们全都埋头讨论当前数学的实际问题;相互交换我们对问题新近获得的理解,交流彼此的想法和研究计划.”在他们三人中,赫维茨有着广泛“坚实的基础知识,又经过很好的整理,”所以他是理所当然的带头人,并使其他两位心悦诚服.当时希尔伯特发现,这种学习方法比钻在昏暗的教室或图书馆里啃书本不知要好多少倍,这种例行的散步一直持续了整整八年半之久.以这种最悠然而有趣的学习方式,他们探索了数学的“每一个角落”,考察着数学世界的每一个王国,希尔伯特后来回忆道:“那时从没有想到我们竟会把自己带到那么远!”三个人就这样“结成了终身的友谊.”

(六)报效祖国宏愿--华罗庚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字串2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字串3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七)、中西文化交流之倡导者

莱布尼兹对中国、的科学、文化和哲学思想十分关注,是最早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德国人。他向耶酥会来华传教士格里马尔迪了解到了许多有关中国的情况,包括养蚕纺织、造纸印染、冶金矿产、天文地理、数学文字等等,并将这些资料编辑成册出版。他认为中西相互之间应建立一种交流认识的新型关系。在《中国近况》一书的绪论中,莱布尼兹写道:“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中国。”“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相比,面积相当,但人口数量则已超过。”“在日常生活以及经验地应付自然的技能方面,我们是不分伯仲的。我们双方各自都具备通过相互交流使对方受益的技能。在思考的缜密和理性的思辩方面,显然我们要略胜一筹”,但“在时间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拙了。”在这里,莱布尼兹不仅显示出了不带“欧洲中心论”色彩的虚心好学精神,而且为中西文化双向交流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极力推动这种交流向纵深发展,是东西方人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繁荣进步。莱布尼兹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毕生的努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虚心好学、对中国文化平等相待,不含“欧洲中心论”偏见的精神尤为难能可贵,值得后世永远敬仰、效仿。


阿基米德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上初三时,来了一位数学老师。他讲:“当今世界,世界列强都想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的危险迫在眉睫。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17岁,苏步青赴日留学。日本一个大学他去当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面对困境,他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关于数学哲理的小故事100字以内

THRIFT 节俭

There is not a (no) thrifty man but becomes a rich man sooner or later. WhyBecause he will not spend such money as is unnecessary. Little by little his money will accumulate. Ten to one, he is bound to make a fortune.

I do not like such men as spend their money in a wrong way. They do not know extravagance is a bad thing. It can only make them happy for the time being. In short, thrift makes poor men rich and extravagance makes rich men poor.

没有一个节俭的人迟早不成为一个富翁。为什么?因为他决不花像那种不必要的钱。渐渐他的钱就会聚积起来。十之八九,他一定会发财的。

我不喜欢那种乱花钱的人。他们不知道奢侈是一件坏事。它只能够使他们暂时快乐而已。总而言之,节俭使穷人变富,奢侈使富人变穷。

PERSEVERANCE 毅力/坚忍

Needless to say, nothing but perseverance can lead a man to the way of success. In other words, a persevering man never does his work without succeeding in it. This is indeed unchangeable truth.

Our National Father, Dr. Sun Yat-Sen, is the most ideal example. He was devoted to the revolution about forty years. He met with many failures, but he was anything but discouraged. As a result, he won.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born.

不需说,只有毅力才能引导人迈向成功之途。换句话说,一个具有毅力的人做工作终是(never...without)会把它做成功的。这真是不易之定理也。

我们国父孙中山先生是一个最理想的例了.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他遭遇到许多次的失败,但是他决不灰心。结果,他赢了。中华民国诞生了。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The secret of success (The key to success) is not so much money as a strong will. A great man is one who has a strong will and an indomitable spirit. In other words, if a man does not have a strong will to win (get) the final victory, he will never succeed in his life. He is no more than a failure.

It is quite obvious that there is no difficult thing (nothing difficult) in the world. if you make up your mind to do it, you will certainly accomplish your end. That stands to reason.

成功的要诀不是金钱而是一个坚强的意志(用not so mush... as)。一个大人物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精神的人。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坚强意志去获得最后胜利的人,他终其一生永远不会成功。他只不过是(用no more than)一个失败者。

很显明的世界上并没有难事。如果你下定决心去做它,你一定会达到目的。那是显而易见的。


英文哲理短文19篇 1. feeling in snow as soon as i walked outside, i was greeted with the shimmering white blanket of cold. despite the chill overwhelming my skin, inside i was warm. i felt as though i could be giving off heat; i had the desire to stay out in this freeze for hours. it was the type of day that speaks to you through its elements; i took a deep breath to hear more snow was coming. as i walked i looked up, trying to realize what made this day so beautiful, so serene. it was as if time had been put temporarily on hold and i along with it. or maybe i was the only one unpaused…either way, the solitude was comforting, and i sensed myself floating away. i sat down on the edge of a curb and listened. all there was to hear was the wind rushing over the top of my head and circling some old, cracking leaves some yards away. to me it was the reassuring sound of nature, trying not to be forgotten. it did start to snow. none of those little flurries, but big, fat flakes which clung immediately to their surface. then it was time to go and my reverie had to end. as i began walking again, i drifted back into this time frame, calm and cleared. now if only i could remember where i was going. 中文:雪天随想 刚出门,便扑面而来一大片晶莹雪白的冰凉。冷气袭来,肌肤阵阵战栗,而内心却温暖如初。觉得自己似乎能发热,因而渴望在这寒冷中长时间驻足。这是一个大自然与你交流的日子。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静听雪花飘落,源源不绝。 漫步雪中,举目四顾,我努力思索是什么竟然能够把这一天变得如此美丽和宁静。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而我也定在其中。或者,只有我一个人在前行…… 无论如何,这种孤寂却令人欣慰。我仿佛脱离了尘世。坐在路边,仔细聆听。只有风从头顶掠过,卷走几码远的干枯树叶。在我心中,这是大自然给人安慰、令人难忘的声音。 真的下雪了!不是零星小雪,而是鹅毛大雪,一落地就凝结在一起了。 该结束沉思离开了!我举步前行时,思绪又转回到现实中来,而此时感觉如此平静,如此清新。 我实在记不得我要往何处去了!

数学哲理小故事

我给你几个小故事吧!

感恩生命

四川彭山青龙初中 徐敬德 编写

【小引】

在人生的路上,难免辛苦,难免劳累,也肯定有困难,有挫折……于是,有人怨气冲天,有人悲观厌世,甚至有人选择自杀,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

生命,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对它,我们应该珍惜,应该常怀感恩之心才对啊!

【故事一】

跳鼠

在加州,生活着一种和袋鼠差不多的跳鼠。它们出去觅食时,谁都没有把握,不知道自己今天是否可以平安地回来。因为,一旦离开自己安全的巢穴,生死就在一线之间,一不小心,自己就会成为别人的晚餐。它们绝对不敢在外面玩耍,甚至不敢在外面吃东西,而是把食物全部塞到嗉囊中,带回安全的巢穴中才慢慢地享用。如果,它们这天出去找到的是种子类的好食物,它们的嗉囊就不会塞得太满;如果找到的是草类食物,嗉囊就会塞得很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它们一天的消耗。

跳鼠的身体很小,不及我们的手掌大,它的大脑应该只有黄豆般大小,但它们知道生命充满了挑战和变量,活过一天就多赢了一天。

(选自《精短故事》

【点拨一】 跳鼠的生命充满了挑战和变量,出了洞穴就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平安地回来,天天都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真是太可怜了。但它们却能懂得感恩生命,不怨,不倦,努力,机灵,积极而乐观的生活着。活过一天就多赢了一天,活过一天就是胜利一天。世世代代地顽强生活着。

我们的生活比跳鼠舒适多了,我们不怨,不倦,努力,机灵,积极而乐观了吗?我们应该比跳鼠更能懂得感恩生命。

【故事二】

走在森林中的人

有一个人走在森林中。

突然,一只饥饿的老虎扑了上来。他赶快逃跑,最后被老虎逼到了悬崖上。他想,与其被老虎活活地咬死,还不如跳下悬崖,说不一定还有一线生机。

他纵身跳下了悬崖,非常幸运地被卡在了一棵长在悬崖上的梅树上。树上结满了梅子。却有一对黑白老鼠在啃着树干。他想赶走老鼠,可是,他办不到,他被卡得太死了。他正在为这事发愁,谷底传来一声巨大的狮吼,低头一看,一只凶猛的狮子正抬头盯着他。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了。这时,他反倒清醒了:反正都是死,还不如趁没死时好好享受一番。于是,他采来梅子吃了个饱,接着,美美地睡起觉来。

(选自《精短故事》)

【点拨二】故事中的“走在森林中的人”,代表的是我们的生命。我们从诞生的一刻开始,饥饿、痛苦就像老虎一样的追赶着我们;死亡,就像一头凶猛的狮子一样,一直在悬崖的尽头等待着我们。而白天和黑夜就是那黑白老鼠,无时无刻不在啃咬着我们暂时栖息的生命之树。这树迟早是要被啃断的,生命的最坏的结果也是必然的结果,是死亡。

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死亡,唯一的正确的作法,就是珍惜生命之树还没有被啃断的每一天,用好生命之树还没有被啃断的每一天,感恩生命之树还没有被啃断的每一天。

【故事三】

千万以上资产

一个年轻人叹息自己一无所有,一位老哲人对他说:“我给一千元,剁掉你一个手指头,干不干?”年轻人摇了摇头。老哲人说:“我给五万元,砍掉你一条手臂,干不干?”年轻人又摇了摇头。老哲人说:“我给十元,剜掉你一只眼睛,如何?”年轻人摇头摇得更厉害了。老哲人又说:“我给一千万,买你性命,如何?”年轻人大叫了起来:“我死都死了,拿一千万来干什么呀?”。老哲人说:“不干是吧,这就是说,你拥有千万以上的资产,你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

年轻人愣了一会儿,深深地给老哲人鞠了一躬,昂首挺胸地走了。

(选自《精短故事》)

【点拨三】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都拥有千万以上的资产,我们都拥有无比宝贵的生命!苦算什么?累算什么?困难算什么?挫折算什么?让我们也像年轻人一样,“深深地给老哲人鞠了一躬,昂首挺胸向前走。”

【故事四】

埋在地震的瓦砾里的夫妇

一对夫妇被埋在了地震的瓦砾里,他们被卡在预制板的夹缝里,都伤得不轻,所幸的是,都还有一只能活动的手。黑暗中,他们摸到了一合火柴,黑暗的光明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激动。他们相约,妻子按丈夫的手3000次,就划一根火柴。以此等待人们的救援。当火柴划到70根的时候,妻子说:“恐怕是不会有人来救我们了,我已经没有按你的手的力气了。”丈夫说:“别泄气,把手伸过来,我摸着你的脉搏,你的脉搏跳动3000次,我就又划一根火柴。”就在丈夫划完最后一根火柴的时候,上面传来了“咚咚”的声音,接下来是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再后来是亮光一闪,他们得救了。

事后, 这对夫妻才知道,他们被埋了7天8夜,已经远远地超过了生命的极限。而同样被埋在里面的另外12个人,都已在两天之前就相继死去了。

(选自《精短故事》)

【点拨四】这对被埋在地震的瓦砾里的夫妻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们被埋了7天8夜,竟能重获新生。他们的生命为什么能远远地超过了极限?是他们对生命的永不放弃,是他们的顽强坚持!

有时候,是生是死,竟是由自己定义!

【故事五】

心中的冰点

尼克是一家铁路公司的调车员,他的工作相当认真,做事也很负责尽职,不过,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对人生很悲观,对财产很悲观,常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世界,

有一天,铁路公司的员工都赶着去给老板过生日,大家都提早急急忙忙地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竟被关在一辆冰柜车里了。

尼克在冰柜里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可是,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没有人会听得到。尼克的手敲肿了,声音喊哑了,外面还是一点反映都没有。尼克只得绝望的坐在车厢板上喘息。

尼克怕极了,他知道,这冰柜车的温度是-20度,自己出不去,只有被冻死。现在还能做的,就是趁现在自己还能动,赶快写一封遗书了。幸好自己的身上还有纸笔,于是,他靠着车厢板,用颤抖的手,写起遗书来。

第二天早上,公司的职员陆续上班来了,他们打开冰柜,发现尼克倒在里面,连忙把他送去抢救,可是,尼克已经被冻死了。

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冰柜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他怎么会被冻死呢?

(选自《精短故事》)

【点拨五】故事的最后说:“冰柜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他怎么会被冻死呢?”大家都很惊讶,我们也很惊讶。不过仔细一想,也就不难明白,真正“冻死”尼克的,不是冰柜的温度,而是尼克自己心中的冰点。是他自己认为必死无疑,放弃了求生的勇气。他如果能像前面故事中的夫妻一样,坚持一下多好!

【底蕴揭示】生命,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我们都要珍惜,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无论处于什么样的险境,都要坚持,决不言弃!生命,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对生命,我们都要常怀感恩之心,好好地活着,积极的活着,快乐地活着,让我们生命的每一天,都更有意义!


从前,有个脾气很坏的小男孩。一天,他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都必须用铁锤在自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栅栏上钉了37颗钉子。

过了几个星期,由于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愤怒,小男孩每天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数目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要容易得多了……最后,小男孩变得不爱发脾气了。

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他父亲又建议说:“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颗钉子。”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对小男孩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看一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了那么多小孔,栅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这些钉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了某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

其实,口头上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们的肉体没什么两样。

一个人要学会控制自己易怒易躁的脾气,尽可能地不去伤害别人,不在别人的心灵上留下伤口、疤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有一颗友爱之心、宽恕之心。


有个女孩,在月台上追赶一张被风吹飞了的纸。热心的人们看见她万分焦急的样子,以为那是一张对她十分重要的纸,便纷纷加入追赶的队伍,可那张纸仿佛要存心捉弄大家,飞起又落下,落下又飞起来,像附了魂一样。越是这样,女孩追它的决心就越大。

终于,在众人的努力下,那张纸乖乖地就范了。那个追到纸的人,得意地将战利品递给女孩。女孩优雅地向大家道谢,然后拿着纸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一个垃圾筒跟前,将它塞了进去,回过身,她微笑着对大家说:好了,现在它终于去了它该去的地方。

故事讲到这里,也许你会诧异于女孩的举动,也许你会怀疑于故事的真实。好了,先放下这些都不说,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同想象: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身边,是否有垃圾从同学的手中滑落,成为路面上醒目的感叹号?是否有随手丢弃的塑料袋在风中“翩翩起舞”?是否会在厕所洁白的墙壁上看到几个刺眼的脚印?

同样的,在你的周围,是否有人大声叫嚷,让你的耳膜阵阵发聋?是否有人口出脏话,污言秽语,招来人们鄙视的目光?是否有人唏嘘起哄,吹口哨,叫人不可思议,令人费解?

当发生这一切的时候,在它们主人的身上其实是丢掉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文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财富世代相传,它应该在你的身边:她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与关怀;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进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乱扔乱撂时的主动制止;是走廊内的轻声慢步;是宿舍里暖融融的家的感觉。它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一种受人尊敬的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绿树红花,朗朗的读书声,暖人的话语,整洁的仪表,那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所以当有人离文明远去的时候,请你温馨地提醒他:你掉了一样东西。


请问你多大年纪了,有学过历史,政治么,你要什么类型的。字数在多少以内


想讲什么意义的 你说的太笼统了

以上内容是关于关于数学哲理的小故事100字以内和数学哲理小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数学哲理小故事

标题:关于数学哲理的小故事100字以内 数学哲理小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179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