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教不如身教的哲理故事 言传不如身教的经典例子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言教不如身教的哲理故事 言传不如身教的经典例子

青成云围观:℉更新时间:07-23 12:48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言教不如身教的哲理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言传不如身教的经典例子和言教不如身教的哲理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言教不如身教的哲理故事 言传不如身教的经典例子

孟母三迁、曾参烹彘、刘荫枢教子

孟母三迁 ??

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曾参烹彘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家呆着,我回来为你杀猪。”她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随后曾子就杀了猪。

刘荫枢教子

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荫枢告老回乡后,想用一生的积蓄为家乡建一座桥。但是子女却反对他:“您当了一辈子高官,我们却没沾到一点光,好容易盼到您回家,你却如此不顾我们。”刘荫枢很伤心,他觉得自己虽然一身清白,但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于是,他用尽积蓄,历时五年,修成大桥,取名“毓秀桥”。桥修好后,他对子女说:“我之所以用全部积蓄修桥,就想用事实告诉你们,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创,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为了彻底消除孩子们依赖父母的心理,他以十五两白银的价钱把桥卖给了官府。

刘荫枢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子女。他的孩子日后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搜一下:”言传不如身教”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复制的,仅供参考:身教胜于言传

去年秋季,我接上一个组织纪律比较松散的班级,发现很多学生不愿参加课间操。即使去了,也只是象征性地伸伸手、踢踢腿,做操动作极不规范。

接手这个新班级后,课间操就成了我的一块心病。为了这事,我费尽口舌,道理讲了一大箩筐,却不见一点成效。怎么办呢?就这样放任自流吗?那天,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教育杂志。忽然,“言传身教”四个大字调入我的眼帘。对呀,“言传身教”!“言传”不奏效,也许“身教”有用呐。对,就这么办!

这天天气有点冷,北风呼呼地刮着。广播操的喇叭已经响起来了,好多同学的手还缩在袖子里或插在衣袋里。我一声不响地走到队伍的最前面,随着广播一丝不苟地做起操来,直到广播操结束,我没有说一句话,也没有看一眼学生。

做完操后,体育委员跑来向我汇报:“老师,同学们都说您的广播操做的棒极了。他们都在向您学习,您都没看到,今天的广播操同学们做的可认真了!”听完体育委员的话,我会心地笑了。

从那以后,对做广播操我再也没有说过什么,只是一直坚持每天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和学生一起做操。我班学生做操越来越认真了,动作也越来越规范了。在学期末的校广播操比赛中,我班还获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

普通工人“偏激”教育 造就儿子成才顺利进哈佛 珠海一名普通工人以其独特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培育儿子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孩子。

李子木是珠海的一名普通工人,但他教育孩子的方法却不普通。他那有些“偏激”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将儿子李多思送进了哈佛殿堂。

李子木说,他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虽然有些“偏激”,但对孩子,特别是对孩子家长来说,或许有些借鉴作用。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李家的第一法典。李子木说,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坚持十几年更难,需要所有家庭成员的配合。因为自己没有读过多少书,李子木便把自己人生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儿子出生不久,他便与家人约法三章:在家中不许打麻将和纸牌;周一到周五,孩子睡觉前不许看电视;孩子在家时,家里所有人尽可能都在看书,以培育孩子的读书习惯。孩子开始也坐不住,渐渐的,便能潜移默化,他也会学大人的样子坐下来看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自学习惯是李家的重要经验。面对天资聪明的儿子,李子木从不夸他聪明,他总是对儿子说,你取得的成绩,完全是“笨鸟先飞早入林”的结果。因此,李多思总是提前预习好下一课程。李子木说,他的方法可能有点极端,但对孩子效果很好。比如,写作业时,绝不允许吃零食、玩玩具,在孩子做作业之前,先和孩子确定作业需要多长时间,定出时间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同考试。如果没有完成,就不许再做。有时,他甚至还撕了孩子的作业,以后孩子做作业绝不会拖拖拉拉。定时完成作业,实际上培养和训练了孩子的时间观念。

用危机教育培养孩子的忧患意识,是李家的又一诀窍。与大多数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李子木在课余也让李多思学乐器,学溜冰,学下棋、学打球。但不同的是,李多思被灌输很强的一个观念就是,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挤出学琴的钱不易,所以你必须刻苦努力,对得起这笔来之不易的学费。其实,在珠海,李家算是中等收入家庭。但在孩子小的时候,李子木常常对他说,家里没有钱,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改变家里的环境。李多思在这样的压力下显得比别的孩子成熟,比别的孩子懂得珍惜,因此他往往学有所成。

李子木独特的教育方法,造就了儿子。

据李子木介绍,李多思在就读珠海一小时就小有名气,他经常代表学校参加珠海市和广东省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比赛,并多次拿奖。1996年,李多思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珠海一中。

1997年,李多思随母亲去了美国。初到美国,他们的生活条件恶劣到极点,住在别人的地下车库,睡在沙发上。这时候,李多思从小养成的自觉、勤奋的特质显现了出来。“看,这是李多思从美国寄回的信件”,李子木拿出一个自制信封说,信封是李多思自己做的,信纸是从珠海带去的超薄纸,两面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这一切都是为了节省,每一分钱对他都很重要。”为给自己买书、请家教补习英语,李多思课余就出去打工,擦汽车、看小孩、送报纸都干过。4个月后,李多思从专为新移民办的双语班跳入美国当地学生的班。第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旧金山市唯一一所重点高中。在学校,李多思是一个活跃人物,他不断从多方面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他是学校投资俱乐部的主席(学生组织),校报的副主编,足球队成员,还代表旧金山学校参加在纽约举办的全美国学校音乐比赛。

今年初,李多思陆续收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柏克利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洛杉矶大学、圣地哥大学、戴维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些世界一流的学府均以优厚的条件向他招手,其中哈佛大学提供的是每年3.4万美元的奖学金。哈佛录取他时强调,除看重他学习优秀外,还看重他是一个贫穷的孩子,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拼搏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李多思最终选择了哈佛。今年暑假,他又争取到德国的一个奖学金,他要在进入哈佛前,再提升自己的能力。

言教不如身教的哲理故事

狗和影子

(The Dog and the Shadow)It happened that a Dog had got a piece of meat and was carrying it home in his mouth to eat it in peace. Now, on his way home he had to cross a plank lying across a running brook. As he crossed, he looked down and saw his own shadow reflected in the water beneath. Thinking it was another dog with another piece of meat, he made up his mind to have that also. So he made a snap at the shadow in the water, but as he opened his mouth the piece of meat fell out, dropped into the water and was never seen more.

一只狗嘴里衔着一块肉,走过一条河上面的桥,看见他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那时狗衔着的肉,比他自己的还要大一倍。因此他仍掉自己的那一块,狠狠地扑向那只狗,想夺到那一块较大的肉。结果两头都落了空,因为他想要抓取在水中的那一块,只不过是一个影子,而原来的那一块,也被水冲走了。

Beware lest you lose the substance by grasping at the shadow.

谨记,切莫因追逐幻影而丢失已有的东西

Long ago a great mountain began to rumble and shake . People came from far and near to see what would happen. "A great river will be born." said one. "Surely nothing less than a mighty dragon will come out." said another. "A god himself will spring form these rocks." said a third. Finally , after days of expectation a small crack appeared in the mountain. And out popped ---- a mouse. Just because someone makes a lot of fuss, it doesn't mean he is important.

很久以前,一座大山隆隆作响,摇晃起来。远近各处的人都来看是怎么回事。一个人说:"要出现一条大河了。" 另一个人说:"准会出现一条巨龙。" 第三个人说:"从这些岩石中会出现一尊神来。" 等了几天之后,山坡上终于裂开一条小缝,却蹦出来一只耗子。 正因为某人大肆张扬,所以他没有什么了不起。

A man once had four sons who never stopped quarrelling with one another. He was always telling them how much easier life would be if they worked together but they took absolutely no notice of him. One day he decided to show them what he meant. He called all the sons together and put a tightly tied bundle of sticks on the floor in front of them. "Can you break that " he asked the youngest son. The boy put his knee on the bundle but though he pressed and pulled with his arms he could not bend the wood. The father asked each son in turn to try to break the bundle, but none of them could do it . Then he untied the string and scattered the sticks. " Now try, " he said . The boys broke the sticks easily in their hands. "Do you see what I mean ?" asked the father. "if only you stand together no one can hurt you . If you all disagree the whole time and insist on going your separate ways, the first enemy you meet will be able to destroy you. " United we stand ; divided we fall.

一捆树枝 从前有一个人,他有四个儿子。儿子们不断地争吵。他一再告诫他们说,如果他们一起干活儿,生活会舒适得多,但他们丝毫不理会他的意见。有一天,他决定通过示范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他们。 他把四个儿子都叫来,又把一捆扎得很紧的细树枝放在他们面前的地上。 "你能折断这个吗?"他问最小的儿子。小伙子用膝盖顶住,两只手又压又拉,都不能把那捆树枝弄弯。父亲让别的儿子挨个儿试试,看他们是否能把那捆树枝折断,但谁也做不到。 然后,他解开绳子,把树枝撒开。 "试试吧。"他说。四个小伙子用手轻轻一撅,树枝就断了。 "你们明白我的意思了吗?"父亲问,"只要你们联合起来,谁也不能伤害你们。如果你们老吵架,一定要各行其是,那么你们一遇到敌人,就会被打败。" 合则存,分则败。

言传不如身教的经典例子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以上内容是关于言教不如身教的哲理故事和言传不如身教的经典例子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言传不如身教的经典例子

标题:言教不如身教的哲理故事 言传不如身教的经典例子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178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