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理小故事 佛教哲理小故事及启示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佛教哲理小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佛教哲理小故事及启示和佛教哲理小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一名年长博学的拉比曾询问他的弟子,他们怎么分辨得出当黑夜过去的时候,就是黎明到来的时候呢?
“也许是,当你在远处看见一只动物,然后能分辨得出它是一只绵羊还是一只猎狗。”一个弟子自告奋勇的说。
“不是这样的。”拉比回复到。
“是不是当你在远处看着一棵树,然后能分辨得出那是一棵无花果树还是一棵桃树?另一名弟子说道。
“也不对。”拉比再次否认。
“那么,是什么时候呢?”弟子们迫不及待地追问。
“当你看着任何一个人的脸,然后把这个人看作是你的兄弟姐妹。如果你不能看到这一点,那么你的心灵就仍然是黑夜。”(作者:芳华)
看看《百业经》
一半一半的世界
雅纯在佛光丛林学院念书,对训导老师非常不满,总是抗拒并排斥老师的要求与言教。
一日,院长星云法师将她找来,问道:“听说你对训导老师不以为然,说说看,你对她有什么不满?”
雅纯抓住机会,开始数落老师的不是,一说就说了半个小时。法师并没有因为忙碌而打断她的说话,而且还不断要求雅纯再举几个例子来说,直到她想不起来还有什么例子可以举证老师的过错时,法师就说:“你讲完了,现在可以换我讲了吗?”雅纯点点头。
法师说:“你的个性是属于黑白分明、疾恶如仇的。”雅纯满意地点头说:“师父,您说的真准,我正是这样的人呢!”
法师又说:“你知道,这世界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恶一半;清净一半,浊秽一半。很可惜,你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
雅纯听了之后,愣了半晌,问道:“你为何说我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呢?”
法师说:“因为你要求完美,只能接受完美的一半,不能接受残缺的一半,所以你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毫无圆满可言。”
雅纯顿时好像失去了重心,不知所措,问道:“那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法师慈悲地说道:“学习包容不完美的世界,你就会拥有一个完整的世界了。”
原文出处:《香海文化》;作者:慧禅
送你一句话,在我上学时很迷茫,我去见一位师父,告诉我,烦恼的产生,是你对事物做好想或坏想,总是分别他们的好坏,所以产生烦恼。其实,郑板桥说的好,难得糊涂。有些事,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的话,就顺其自然。古人有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努力了就好,不要考虑太多的得失。
其实你要是迷茫主要是你没好好计划自己的人生
佛教哲理小故事
一、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佛教哲理小故事及启示
仁爱待人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国王,他决定不久后就将王位传给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一天,国王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我老了,决定把王位传给你们三兄弟中的一个,但你们三个都要到外面游历一年。一年后回来告诉我,你们在这一年内所做过的最高尚的事情。只有那个真正做过高尚事情的人,才能继承我的王位。”
一年后,三个儿子回到了国王跟前,告诉国王自己这一年来在外面的收获。
大儿子先说:“我在游历期间,曾经遇到一个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托我把他的一大袋金币交给他住在另一个镇上的儿子,当我游历到那个镇上时,我把金币原封不动地交给了他的儿子。”
国王说:“你做得很对,但诚实是你做人应有的品德,不能称得上是高尚的事情。”
二儿子接着说:“我旅行到一个村庄,刚好碰上一伙强盗打劫,我冲上去帮村民们赶走了强盗,保护了他们的财产。”
国王说:“你做的很好,但救人是你的责任,还称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三儿子迟疑地说:“我有一个仇人,他千方百计地想陷害我,有好几次,我差点就死在他的手上。在我的旅行中,有一个夜晚,我独自骑马走在悬崖边,发现我的仇人正睡在一棵大树下,我只要轻轻地一推,他就掉下悬崖摔死了。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叫醒了他,告诉他睡在这里很危险,并劝告他继续赶路。后来,当我下马准备过一条河时,一只老虎突然从旁边的树林里蹿出来,扑向我,正在我绝望时,我的仇人从后面赶过来,他一刀就结果了老虎的命。我问他为什么要救我的命,他说‘是你救我在先,你的仁爱化解了我的仇恨。’这....这实在是不算做了什么大事。”
“不,孩子,能帮助自己的仇人,是一件高尚而神圣的事,”国王严肃地说:“来,孩子你做了一件高尚的事,从今天起,我就把王位传给你。”
大道理:不要长久地仇视他人,要懂得用宽容的心,用爱,去看待仇视自己的人,爱能化解仇恨。这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才是一个大度的人。就像孔子所提倡的那样,无时无刻都要怀着一颗仁爱的心,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你才不会寂寞。反之,如果你天天用仇恨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的话,那么你就到死,也不会体会到,得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是什么滋味。
同问。。。
以上内容是关于佛教哲理小故事和佛教哲理小故事及启示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