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和团队的故事 跟史玉柱同时代的人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史玉柱和团队的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跟史玉柱同时代的人和史玉柱和团队的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虽然我是史玉柱的朋友
文/和平
王忠民1962年3月出生在安徽省怀远县城关镇永平街,他和史玉柱同住在一个大院,两人是穿开裆裤一起长大的朋友。1978年,两个人都进入县一中读高中。高一下半学期的一天,王忠民忽然对史玉柱说:“我打算去上班了。”史玉柱问为什么。王忠民说,他在县建筑公司工作的伯伯马上就要退休了,根据当时的政策,退休后家人可以接班。史玉柱说到:“现在已经恢复了高考,为什么不想办法考大学?”王忠民说:“万一考不上大学,又错过进国营单位的机会,就后悔莫及了。”
就这样,王忠民顶替伯伯当上了一名建筑工人,史玉柱则继续读书。1980年,史玉柱以怀远县一中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浙江大学数学系。
史玉柱读大三那年放寒假回到老家,王忠民忽然来找他,兴奋地说:“大柱,腊月廿八我结婚,你一定要来参加婚礼。”史玉柱又吃了一惊:“你虚岁才22岁,这么早结婚干什么?”王忠民说:“过日子嘛,无非吃吃喝喝生儿育女,反正是要结婚的,晚结不如早结。”
1984年,史玉柱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年底他回老家探亲时,专门去看望了王忠民。当时王忠民夫妻俩跟父母住在一起,他住的房间只有不到10平方米,他们已经有了孩子,孩子在被子上撒了一泡尿,他妻子正手忙脚乱地收拾着。史玉柱看了一阵揪心,王忠民却说:“我觉得现在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过得挺好的。”
1991年,史玉柱成立了巨人公司,并把总部迁到了珠海,当年就赚了3600多万。这年9月,王忠民7岁的儿子被开水烫伤,需要反复植皮,史玉柱得知消息后,让王忠民把孩子带到广东,他帮忙找医院给孩子治伤。
在广州,见史玉柱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王忠民打心眼儿里为老同学高兴。当史玉柱问他愿不愿意在自己手下工作时,王忠民委婉地拒绝了。史玉柱不好勉强他,但孩子治伤花的几万元钱,他悄悄地结了。
王忠民没想到的是,自己的“铁饭碗”并不结实。1993年,他所在的建筑公司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所有的人都不能再躺在“国营”两个字上吃大锅饭了。史玉柱听说王忠民的情况后,打电话邀请他去给自己帮忙。但王忠民因为妻子还在国营单位工作,再次拒绝了史玉柱。之后,史玉柱的生意做得风声水起,1994年还被《福布斯》列为中国内地富豪之一,排名第八位。
1995年12月,史玉柱到南京时,专程驱车去看在安徽滁州务工的王忠民。
来到王忠民的建筑工地,只见他住在一小间四面透风的工棚里,床是一张建筑破模板搭起来的,白色的被子都变成了黑色,一只乌黑的锅里煮着一些面糊般的面条,王忠民更是蓬头垢面。见昔日的老同学这个样子,史玉柱眼泪都掉了下来。这次,他硬是把王忠民拉去了珠海。
一开始,史玉柱让王忠民跟在年轻人后面学电脑。但王忠民看到那玩意儿就头疼,他跟史玉柱说:“我都30多岁了,实在学不了那玩意儿,你就让我帮你看大门吧。”结果,王忠民成了当时珠海收入最高的门卫。
1997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保健品业务因资金“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史玉柱的公司迅速盛极而衰,他不仅成了穷光蛋,还欠下了2.5亿元的债。
看着非常落寞的老同学,王忠民觉得自己成了拖累,于是坚持要求回家,史玉柱只得答应。
回到家王忠民才知道,由于这几年跟妻子长期两地分居,再加上他没有钱,她居然有了外遇,还口口声声骂他没上进心。两个人很快就因为这事闹起了离婚。
史玉柱知道这事后,觉得自己对不起他,毕竟是自己把他拉出去的。(励志故事 www.lz13.cn)但他说,自己已经注册成立了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算专门生产“脑白金”,也相信自己很快就能站起来。但现在急需帮手,只要王忠民跟着自己干,他就送给王忠民健特公司5%的干股。
王忠民心想:我哪有你那么会折腾?再说,你现在注册的公司一定只是个空壳子,我要你那5%的干股有什么用?想到这儿,他再一次婉拒了史玉柱给他的机会,重新干起泥瓦工的老本行。
让王忠民没有想到的是,史玉柱公司的总市值很快就达到了42亿美元,他的18位铁杆手下因为持有股份,也个个都变成了亿万富豪。2022年6月,史玉柱又斥资26亿增持民生银行。他再次站了起来。
此时的王忠民五味杂陈:如果自己当时的胆子再大一点儿,继续跟着史玉柱干,自己就有了那5%的干股,那么自己也就成了亿万富豪……
史玉柱和团队的故事
千万不要放过任何的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站在人才市场外,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人海里,他,四顾茫茫,不知如何是好。从家乡偏僻小城的,那所大专院校毕业后,他就孤身,来到了这座繁华大都市。在人才市场里,推搡挤拼了一个月,此刻,他的口袋里,唯一剩下的是一枚一元的硬币。人才市场的门票,是三元一张,显然,他买不起这张可贵的门票了。下午两点,有一家公司让他去面试,可他明白,自己被录用的机会几乎为零。他真的像空气中的尘埃,那么微不起眼,在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里,注定只能被淹没?
怎么办呢?他问自己,从今晚开始,可能得露宿街头、靠捡废弃食品充饥了,像我这样的人,就真的只能被大都市拒绝吗?就这么放弃吗?可是,现在连放弃的机会都没了,因为一块钱是回不了家的,何况他的手机,也因没钱而停机了!
他接近绝望地,游荡在人群里。突然,他惊奇地看到一个穿着朴素的男子手里举着一块牌子,上面赫然写着:寻“伯乐”——本人初中一年级学历,求报刊杂志编辑记者职位!
他想,这真是个奇怪的求职者,这不是一条新闻线索吗?他忽然灵机一动,对,给电视台报料,如果被采纳,就会有报料费。他立刻想起了,昨晚他在招待所,看的那档本市著名的电视新闻节目,当时,他就牢牢记住了他们的报料热线。
于是,他立刻跑到旁边的电话亭,拨了那个刻意记住的号码。果然,电台的记者,对这条线索非常感兴趣,一再叮嘱他,站在原地等他们来。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完事后,记者笑着对他说,今晚肯定会播出,你明天到我们台里,领一百块钱的报料费吧。
他十分高兴,不仅是,因为接下来几天的生活费解决了,还因为,他在这个庞大的都市里,只用两毛钱成本(电话费),就赚了一百块钱。这让他重新点燃了,已经奄奄一息的信心。他决定,还是鼓足勇气,去参加那个原本打算放弃的面试机会。
等他步行到那家公司时,已是下午三点半了,面试,已进行了一大半。面对那些穿着讲究、泰然自若的竞争者们,他羞红了脸,悄悄选了个角落里的座位把自己藏了起来。负责面试的经理瞅了他一眼,毫不留情地问:“不是说两点面试吗?怎么才来呢?”
他低着头,吞吞吐吐地,说出了事情的原委。面试结束后,正当他准备以最快的速度离开时,经理竟然把他叫住了,微笑着对他说:“你明天就来上班吧。
“我?”他惊讶地说。
“是的,我正式通知,你被我们公司录用了,年轻人。因为你拥有善于抓住机会的优秀特质!”
他就是我以前的一位学生。二十出头的他,已然拥有一家规模不小的广告公司了。(励志故事 www.lz13.cn)跟我讲这个故事时,正是春光明媚的3月。他若有所思地说:“老师。其实,机会就像春天里的阳光,在寒潮过后,那么煦暖丰盈地,洒在人们身上和周遭。有的人视若不见,只会麻木地抱怨春寒料峭;有的人则怀着感恩和希望的心在阳光下辛勤地播下了种子。前者后来只能在秋风中空荡荡地瑟缩,在严冬里痛苦地绝望;而后者则会在秋季收获累累硕果,在寒冬坐拥温暖舒适。”
朋友们,你们想一想,稍纵即逝的机会,像阳光一样跳跃在你的周围,正在等待你捕捉!你发现了吗?
跟史玉柱同时代的人
感谢两棵树
一个年轻人,从小就是人见人爱的孩子。上学时是三好学生、班干部,初二那年参加全国奥数比赛,获得一等奖。
17岁不到,他就被保送到某大学深造。命运在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年的暑假,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一次过马路时,一辆飞驰而来的车辆无情地夺去了他的双腿和左手。面对这飞来横祸,他没有被打倒,最终凭着惊人的毅力自学完全部大学课程,后来又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一家拥有上千万元固定资产的私企老总,并当选为市里的“十大杰出青年”。那天去采访他,问他如何克服难以想象的惨痛折磨,取得今天的成绩。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最想感谢的既不是给他巨大关爱的父母,也不是一直鼓动和支持他的朋友。面对我的提问,他极快地回答:我要感谢两棵树!
遇到车祸之后,对从小就出类拔萃、自尊心极强的他来说,不啻为世界末日的来临。看看自己残缺不全的身体,他痛不欲生,感到一生就这样毁了,人生再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目标和意义,一度想要自杀。即使在医院听到远远从街上传来的一两声汽车喇叭声,也能引起他的烦躁和不安,情绪极不稳定。为了让他散心,转移一下注意力,在他出院以后,家人特意把他送到乡下的姑妈家静养。
在那里,他遇到了决定他生命意义的两棵树。
姑妈家住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小村子,宁静、安逸,甚至有些落后。他就在姑妈的小院子里,每天吃饭、睡觉,睡觉、吃饭,一天天地打发着他认为不再宝贵的时光,人也更加灰心丧气和慵懒下来。一晃半年过去。
一天下午,姑妈家下田的下田,上学的上学,仅他一人在家。百无聊赖的他,自己摇动轮椅走出了那个小小的院落。
就这样,似有冥冥中的安排,他与那两棵树不期而遇。
那是怎样的两棵树啊!在离姑妈家五六十米的地方,有两棵显得十分怪异的榆树,像藤条一般扭曲着肢体,但却顽强地向上挺立着。两树之间,连着一根七八米长的粗粗的铁丝,铁丝的两端深深嵌进树干里。不,简直就是直接缠绕在树里!活像一只长布袋被拦腰紧紧系了一根绳子,呈现两头粗、中间细的奇怪形状。
见他好奇的样子,一旁的邻居主动告诉他,起初是为了晾晒衣服的方便,七八年前,有人在两棵小榆树之间拉了一根铁丝。时间一长,树干越长越粗,被铁丝缠绕的部分始终冲不出束缚,被勒出了深深一圈伤痕,两棵小树奄奄一息。(励志故事 www.lz13.cn)就在大家都以为这两棵榆树再也难以成活的时候,没想到第二年一场冬雨过后,它们又发出了新芽,而且随着树干逐渐变粗,年复一年,竟生生将紧箍在自己身上的铁丝“吃”了进去!
莫名地,他的心被强烈地震撼了:面对外界施加的暴力和厄运,小树尚知抗争,而作为一个人,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对生活的努力呢!面对这两棵榆树,他感到羞愧,同时也激起了深藏于内心的那份不甘——只见他用自己仅存的右手,艰难地从坐了半年多的轮椅上撑起整个身体,恭恭敬敬地给那两棵再普通不过,却又再坚强不过的榆树,深深鞠了个躬!
很快,他便主动要求回到城里,拾起了久违的课本还有信心,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新的生活。
听他平静地讲完这段故事,我长久无语。
以上内容是关于史玉柱和团队的故事和跟史玉柱同时代的人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