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的故事短文 简短的哲学故事20篇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人生哲理的故事短文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简短的哲学故事20篇和人生哲理的故事短文的精彩内容哦。
很快,学校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但很多同学没有足够的平和心态进入紧张的复习中,迎接期末考试。面对这种情况,我给学生讲了一幅小漫画的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街头,一个杂技班的师傅领着两个徒弟在表演杂技,很多人围在他们三人的周围观望着。今天表演的是他的很有天分的小徒弟和一个大徒弟。大徒弟用单臂举着一根接近十米长的竹竿,只见这个小徒弟如同小猴子般嗖嗖几下就从地面爬到了竿头,大家一片叫好声,可是这个师傅就在旁边静静地喝着茶水。
同学们静静听着。
“小徒弟就在竿头耍了起来,一会是用头顶着雨伞,一会是金鸡独立,一会又单手倒立,突然小徒弟好像不小心一下子从竿上滑了下来,周围的人都情不自禁地倒吸了一口凉气,可是他一下子停住了,用双脚挂在竹竿上,向周围的人们做了个鬼脸,哦,原来是假的,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一起鼓掌,连连叫好,可是他的师傅还是看都不看一眼。大家都很奇怪。接下来,小徒弟继续着他的扣人心弦的表演,叫好和鼓掌声不绝于耳……”
同学们也长出了一口气。
“终于表演结束了,人群陆续散去,可是这时候师傅却不再喝茶,紧张地盯着他的小徒弟,直到他平安回到地面,师傅才再次拿起了茶碗……”
同学们皱起了眉头,都在想这是为什么呢?
“旁边的人不理解,问师傅,为什么刚才那么惊险的时候您看都不看,他都表演完了,你才去紧张呢?师傅说:刚才他在竹竿上表演,他自己也知道惊险,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来,所以他自己就会很小心很努力很注意,可是都表演完了,马上就回到地面了,他的内心难免会松懈,所以这个时候我才更要叮嘱他,不要松了那根弦……”
同学们恍然大悟!听我说到这里,下面的同学发出了会心的一笑,“哈哈,老师您说的是这个意思啊,我们终于听明白了,知道了。”呵呵!这样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一个小故事帮助他们提起了精神!
看着他们,我也笑了……
每个人都会有懈怠的时候,在教学慢慢进入到总复习阶段的时候,往往是学生容易放松、疏于自我管理的时期。如果仅仅是单纯的说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而一个小小的故事不仅可以活跃课前气氛,而且还能起到恰如其分的提示作用。在我的教书岁月中不断地积累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同时我相信学生都是聪明的、善解人意的,有时候,在前进的路上,只需要一盏小小的街灯,就可以引导他们继续前行……
人生哲理的故事短文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地思考。
童年:在妹妹头上敲了个窟窿
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时,有一个大得出奇而且有棱角的后脑勺,母亲以为是个畸形婴儿。两岁半了,还不会说话。一天,家里来了一个骑脚踏车的小妹妹,他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是的,可是她的小轮子究竟在哪里呢?5岁时脾气狂躁,把家庭教师吓跑了,还用儿童锄头在妹妹头上敲了一个“大窟窿”。
爱因斯坦逃学记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
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不断地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的故事——一件旧大衣
一天,爱因斯坦在纽约的街道上遇见一位朋友。
“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啊!”
“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无所谓地说。
几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这时,爱因斯坦已经誉满天下,却还是穿着那件旧大衣。他的朋友又建议他去买一件新大衣。
“这又何必呢?”爱因斯坦说,“反正这儿已经每个人都认识我了。”
若有用,望采纳,谢谢。
爱因斯坦的故事——一件旧大衣
一天,爱因斯坦在纽约的街道上遇见一位朋友。
“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啊!”
“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无所谓地说。
几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这时,爱因斯坦已经誉满天下,却还是穿着那件旧大衣。他的朋友又建议他去买一件新大衣。
“这又何必呢?”爱因斯坦说,“反正这儿已经每个人都认识我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享年76岁),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大学,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故事一:
仅仅是一把糖果——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故事
一个上午,爱因斯坦刚要走出办公室,驻守过来告诉他:“有人想请你周末去做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美元。”
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我周末有安排,没时间。”
“难道您不能少给苏菲少补一次课吗?”助手知道他每个周末都去给读初中的小女孩苏菲辅导数学。
“不能,我还想着他的糖果呢。”爱因斯坦笑眯眯的说道。
“他的糖果就那么甜吗?”助手不不明白他对那个偶然认识的小女孩为何那样用心。
这一天,看到爱因斯坦从苏菲那儿回来,助手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那样高兴。
爱因斯坦告诉助手:“苏菲的老师夸奖了她的进步,说她找了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小姑娘也特别高兴,奖励了我一把糖果,这让我感到特别的愉快。”
原来,在这位大科学家眼里,小女孩灿烂的笑容和一把普通的糖果,就是甜润生命的最好的甘泉。多少年过去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已被人们淡忘了,但那一把糖果,那份一尘不染的真爱纯情,却穿过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缕缕芬芳。
故事二:
自己是自己的镜子
爱因斯坦16岁那年,由于整日同一群调皮贪玩的孩子在一起,致使自己几门功课不及格。一个周末的早上,爱因斯坦正拿着钓鱼竿准备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这时,父亲拦住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爱因斯坦,你整日贪玩且功课不及格,我和你的母亲很为你的前途担忧。”
“有什么可担忧的,杰克和罗伯特他们也没及格,不照样去钓鱼吗?”
“孩子,话可不能这样说。”父亲充满关爱地望着爱因斯坦说,“在我们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我希望你能认真地听一听。”
“说有两只猫在屋顶上玩耍。一不小心,一只猫抱着另一只猫掉到了烟囱(cōng)里。”
“当两只猫从烟囱里爬出来时,一只猫的脸上沾满了烟黑,而另一只猫的脸上却干干净净。干净的猫看见满脸黑灰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又脏又丑,便快步跑到河边洗了脸。而黑脸猫看见干净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就大摇大摆地到街上闲逛去了。结果,吓得其他的猫都四下躲避,以为见到了妖怪。”
“爱因斯坦,谁也不能成为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自己的镜子,天才也许会照成傻瓜。”
爱因斯坦听后,羞愧地放下鱼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里。
从此,爱因斯坦时常用自己作为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人生的璀璨光芒。
故事三:
吹捧,使他恼火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里,他是举世景仰的大科学家。他从1901年到1955年共发表专门性的科学研究论文大约200来篇,但他非常谦虚。
有一次,他的儿子问他:“爸爸,你究竟为什么有名?”他先是哈哈大笑,然后严肃地对儿子说:“你瞧,一个盲目的甲壳虫在一个球面上爬行,他意识不到它走过的路是弯的,幸而我能意识到。”他的科学成就使许多人称颂他为伟大的天才,可他一再向别人解释:“有人称我为天才,可是我向你们发誓,我并没有这样认为。”在一次集会上,有人对他加以过分地吹捧,使他很恼火,他当场就说:“如果我相信了这些话是真诚的,那我该是一个疯子,因为我明明知道我不是一个疯子,所以我不相信。”他曾说居里夫人“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爱因斯坦不为名望所累,不怕否定自己的错误。他说:“像我们这样的工作需要注意两点,毫不疲倦的坚持性和随时准备抛弃为之花费了许多时间和劳动的任何东西。”他多次对朋友诚恳地表示过:“如果逐渐增长的知识否定了他的论断,他一点不感到难堪。”1937年,他得出了引力波不可能存在的结论,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他得知后非常重视,经过仔细的考虑和反复研究,肯定了别人的意见,在以后的学术报告中他当众改正了自己原来的结论。
人为8已888
简短的哲学故事20篇
:对待任何事物特别是复杂的事物我们不能光有敏锐的观察力更有真实的观察力;对待事物要有科学鉴别的过程,不能无条件地兼收并蓄;要重视决策的科学性,盲动决策和盲目行动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不能完全依靠已有的经验,乱套新的情况,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要不断学习新情况在新情况面前努力探求规律性的问题;要遵循事物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地解决新问题;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自己正确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地跟着盲动
以上内容是关于人生哲理的故事短文和简短的哲学故事20篇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