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快和走得远 走得快和走得远的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走得快和走得远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走得快和走得远的故事和走得快和走得远的精彩内容哦。
托尼是美国一支登山队的成员,每次登山时,托尼都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很多次,为了帮助队友,走在最前面的托尼又不得不返回来。但是不久,他又走到了最前面。无数次这样的返回,不但消耗了他的体力,也影响了他的登山成绩。
托尼的梦想是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登山运动员。他不但有着良好的体魄,还有着良好的登山技术,他想,如果跟队友们在一起,只怕永远也无法实现这个梦想。
经过一次次的准备,登山队员终于向美国本土的最高峰发起了进攻,那就是海拔4417米的惠特尼峰。惠特尼峰位于加利福尼亚中部的红杉树国家公园,山峰西南260公里处是太平洋,山峰东面120公里处是美国的最低点——海平面以下86米的死谷。从死谷到惠特尼峰顶,地图上标写着美国大陆最低和最高的两个极点。
这次托尼在上山之前就做好了独自登山的准备。出发不久,托尼便收到了要求返回的信号,可是,他却咬咬牙,没有回头。尽管要求返回的信号不断,但托尼一次也没有回复,他知道,要想获得成功,就得选择继续往上攀登。很快,托尼便登上了峰顶。站在峰顶的托尼,心里充满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功的豪情。
就在这时,可怕的海啸发生了,海啸带着雪崩接踵而至。此时从惠特尼峰到死谷,都潜藏着巨大的危险。因为接到海啸预警时,托尼已经开始登山了,可是给托尼发出的返回信号又得不到回复,队友们只能冒着生命危险登山,直到找到因雪崩被抛在半山腰的托尼,队员们才迅速从山上撤了下来。为此,托尼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虽然没有生命危险,却丢掉了一条腿,从此永远失去了登山的机会。
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一个人独自行走,会走得很快;但多人结伴而行,才能走得更远。
走得快和走得远
一天,有位哲学家带弟子们出行。途中,他问弟子们:“有一种东西,跑得比光速还快,瞬间能穿越银河系,到达遥远的地方……这是什么?”弟子们争着回答:“我知道、我知道,是思想!”
哲学家微笑着点点头:“那么,有另外一种东西,跑得比乌龟慢,当春花怒放时,它还停留在冬天;当头发雪白时,它仍然是个小孩子的模样,那又是什么?”
弟子们不知如何回答。哲学家继续说:“还有,不前进也不后退,没出生也不死亡,始终漂浮在一个定点。谁能告诉我,这又是什么?”
弟子们更加茫然,面面相觑。
“答案都是思想!它们是思想的三种表现,换个角度来看,也可比喻成三种人生。”
望着聚精会神的弟子们,哲学家解释说:“第一种是积极奋斗的人生:当一个人不断力争上游,对明天永远充满希望和信心,这种人的心灵不受时空限制,他就好比一支射出的箭,总有一天会超越光速,驾驭万物之上。”
“第二种是懒惰的人生:他永远落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捡拾他人丢弃的东西,这种人注定被遗忘。”
“第三种是醉生梦死的人生:当一个人放弃努力、苟且偷生时,他的命运是冰封的,没有任何机会来敲门,不快乐也无所谓痛苦。这是一个注定悲哀的人,像水母的空壳漂浮于海中,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也不在梦境里……”
弟子们大悟。播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将收获怎样的生命高度和深度。人的一生中,要紧处只有几步,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态度至关重要。
走得快和走得远的故事
1.途中珍重
灵训禅师在庐山归宗寺参学时,有一天,突然动了念头,想下山,因此向归宗禅师辞行。归宗禅师问道:“你要到哪里去?”
灵训禅师回答:“回岭中去。”
归宗禅师关怀地说:”你在此参学13年,今天要走,我应该为你说些佛法心要。等你整理好行李,再来找我吧。”
稍后,灵训禅师又将整理好的行李放在门外,然后去见归宗禅师。归宗禅师招呼道:“到我前面来。”灵训禅师依言前行,准备聆听教诲。
归宗掸师轻轻说道:“天气严寒,途中多多珍重!”
灵训禅师顿有所悟。
“天气严寒,途中珍重”,如看成是征程中的艰辛、挫折、坎坷,那么“途中珍重”则是以平常心对待一切的告诫。禅是如此平常,如此简易,一句叮咛即可露出禅意。
2.本分事
石榴禅师有一次看到侍者拿着钵盂往斋堂方向走,就把他叫住问道:“你到什么地方去呀?”
侍者回答道:“到斋堂去。”
石榴禅师不以为然地斥责道:“看你手拿钵盂,我怎么会不知道你要到斋堂去!”
侍者反问道:“禅师既然知道,那又为什么明知故问呢?”
石榴禅师认真地辩解说:“我是问你的本分事。”
侍者神色庄严地回答道:“禅师若问我的本分事,那么我实在是要到斋堂去。”
听到侍者如此问答,石榴禅师拍掌赞道:“你实在不愧为我的侍者。”
诚然,每个人都应改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很多人不能够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因放弃和气馁、懦弱带来的苦恼随之而来。如果能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本分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则能在那本分事上干出一番成绩。
3.无明的产生
一个禅师在讲禅:“禅可以断除人的无明烦恼。”
这时有一个人出来反驳说:“我真不知道自己有烦恼。请问禅师,什么叫无明?无明是怎么产生的?”
禅师说:“这么简单愚蠢的问题你也能提出来?”
这个人立刻恼怒起来,理直气壮地质问:“你不回答也就算了,为什么要侮辱我呢?”
禅师笑着说:“这就是无明,无明就是这样产生的。”
什么是无明?无明产生于愚昧,它是对佛法真理的错误认知,也是诱发“贪嗔痴”的根源。我们往往被愤怒、抑郁、烦扰等不良外力所压迫,如“无明之火”等就源于无明。
以上内容是关于走得快和走得远和走得快和走得远的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