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 苛政猛于虎原文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苛政猛于虎 苛政猛于虎原文

黑暗时代围观:℉更新时间:07-20 16:18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苛政猛于虎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苛政猛于虎原文和苛政猛于虎的精彩内容哦。

苛政猛于虎 苛政猛于虎原文

春秋时期,孔子率领众多弟子,坐着马车经过泰山脚下,看见路边有一个妇人披麻戴孝,正伏在一座新坟上悲哀地哭泣着。坟地中有三座坟,两座旧坟,一座新坟。

孔子停下马车,凭着车栏注意地倾听,又叫他的得意门生子贡上前问问情由。

子贡走到坟墓边,问:“大嫂,听你的哭声,好像有莫大的悲伤,是吗?”

妇人抬起头,抽泣着说:“这一带有猛虎作恶,过去我的公公外出办事回来,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在田里干活,也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独生儿子上山砍柴,又被老虎咬死了,我怎能不悲伤呢?”

子贡将妇人的不幸遭遇转述给孔子,孔子下车亲自上前问:“既然老虎这样凶恶,你们为什么还不趁早离开这儿呢?”

妇人回答:“这儿地方偏僻,官府的人到不了,没有苛政。”

孔子深有感触,沉默了一阵,对学生们说:“你们记住,苛政比恶虎还要凶猛。”

【哲理启示】:

残酷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告诫当权者要关心民众疾苦。

苛政猛于虎

山上有条大灰狼,又凶残又贪婪,经常咬死村里的绵羊,人们对它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把自己家的羊圈围得很高。

有两个小牧童决心除掉这条恶狼。他们在山上找到了狼窝。趁大狼外出觅食的时候,他们偷偷摸进洞里,抱出两只小狼崽子。在狼洞附近,找到两棵相隔十来步远的树,便一人抱着一头小狼爬到树上。

等了一阵,大狼觅食回来了。回到洞穴里,发现狼崽不见了,就慌慌张张地窜出洞口四处张望。

这时,一个牧童狠狠扭着小狼的耳朵,小狼嗥嗥尖叫。大狼闻声仰视,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树上,立刻怒吼着,等一下它又疯狂地扑到树下,后腿站起,又爬又抓。正在它焦急的时候,只见另一个牧童也将怀里的小狼捏得嗷嗷怪叫,老狼又发疯一般朝这边奔来,在树下又扑又跳。那边的小狼又叫起来,老狼又朝那边扑去。老狼在两棵树之间凄厉地号叫着,奔来奔去,没有一刻停息。

渐渐地,老狼越跑越慢,叫声也越来越弱。它爬着,挣扎着,最后一头扎在地上就起不来了。牧童等了一阵,溜下树来一看,哈,狼已经断气啦。

【哲理启示】:

敌我双方的强弱有时要看是否善于斗智,只要抓住了强者的弱点,便能促使矛盾朝反面转化,变小为大,反弱为强。

苛政猛于虎原文

赵简子是春秋末年晋国的六卿之一。他临终前留下遗嘱,要将二儿子赵无恤立为继承人。

有位臣僚名叫董阏于的问他:“历来都以长子继位,无恤是庶出又非长子,怎可以立后呢?”

赵简子回答说:“我把自己的一群儿子都考虑过了,只有无恤为人能顾全大局,能为国家忍受羞辱。”

赵无恤继位以后,有一天,他在宫殿请晋国的另一个大贵族知伯喝酒。知伯倨傲无礼,酒席间百般侮辱赵无恤,可是赵无恤呢?他不但不发怒,而且还劝知伯“别生气,别生气”,但是知伯不知好歹,竟当着无恤家那么多下人的面劈面刮了无恤两个响亮的耳光。

左右侍臣都按捺不住怒火,要无恤把知伯杀了。无恤劝住他们,说:“先君立我为后,说过我能为社稷忍辱,我怎能因小失大而去杀人呢?”

过了10个月,知伯倚仗自己强大,向无恤勒索领地,无恤没有答应。知伯恼羞成怒,重兵将无恤围困在晋阳,又决汾水灌城,大有一口吞吃之势。但是赵无恤没有认输,也没因此就失去信心,仍然顽强御敌。

第二年,他联合晋国的韩、魏二卿,分兵出击,将知伯军队彻底击溃,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势。在庆贺胜利的宴席上,赵无恤将知伯的头颅骨做成酒器,劳军痛饮。

【哲理启示】:

“为社稷忍羞”,可以是为了团结别人,相忍为国;也可以是对付敌人的一种策略。

以上内容是关于苛政猛于虎和苛政猛于虎原文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苛政猛于虎原文

标题:苛政猛于虎 苛政猛于虎原文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172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