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赚不赔的道理 只赚不赔的哲学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只赚不赔的道理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只赚不赔的哲学和只赚不赔的道理的精彩内容哦。
大学毕业后,我在家暂时待业。
父亲为了给我联系工作,整天忙前忙后,还要给人家大包小包的送礼。我心里就有一点愧疚,就想找一份临时工干,这样也可给家里解决一点负担。父亲似看透了我的心思,他说:“我有一个战友,他现在是县人大主任,他刚开了一家酒店,正缺人,我跟他说起你,他说如果你愿意,明天就上班。”
我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也算是专业对口,我就爽快答应了。
老板姓钱,因他和我父亲是战友的缘故吧!我不叫他钱老板,而叫他钱叔叔。钱叔叔对我非常关照,上班的第一天他就任命我为总经理,并且还让我负责管帐。钱叔叔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顾客是上帝,所以我们要以便宜实惠、量足、味好来赢得顾客。”我点了点头。
我把书本上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由于我的管理有方,第一个月,除掉所有的开支,还挣了几千块钱。当我把帐上的情况给钱叔叔汇报时,他有点不高兴,他说:“顾客是上帝,我们要把更大的利益让给顾客,这样才能拉拢更多的回头客,做生产要从长远的利益去考虑。”
我想钱的也有一定的道理。第二个月我就抓菜的质量,并且推出全市最低的价。果不然,酒店的生意很红火,每天吃饭的人很多,所有的座位头一天就被人提前订好了。
月底我清帐,这次收支基本平衡。我把这一情况给钱叔叔汇报时,钱叔叔严肃地说,“顾客是上帝,我给你说了多少遍。下个月只准你赔,不准你赚钱。”
我好纳闷哪有做生意不想赚钱的?既然钱叔叔发了话,我只好按他的要求去做。第三个月一核算,这次却亏了10000元。我把这一结果告诉钱叔叔时,我已做好了挨批评的准备。没想到的是,钱叔叔听了我的汇报后,连说了三个“好”字。最后他笑着说“你干得好,咱们是先赔后赚,下个月继续这样干下去。”钱叔叔说完后塞给了我一个红包。
第四个月又亏了10000元,第五个月又亏了10000元。我对钱叔叔说:“这样亏下去也不是办法呀!”钱叔叔笑着说:“没事,做生产不能只顾眼前。”我说:“我在你这里,能力得不到体现,可以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我决定辞职。”钱叔叔嘿嘿一笑,“你既然要走,我不勉强你。”
不久,我去了南方发展。
一年后的春节,我回家过年。这一天,钱叔叔来到我家,这次他是开着一辆豪华的小车来的。当我问起他的酒店时,他说今天不谈工作,然后端起酒杯说,喝酒。我父亲也说,喝酒。两人便聊起往事,边喝边聊。钱叔叔心情好,便多喝了几杯,钱叔叔喝醉后,说话就开始吞吞吐吐,他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开酒店吗?其实开酒店是个幌子,我当局长和人大主任时就捞了不少钱,这些钱我一直不敢用,怕引起人们的怀疑,我就开酒店制造假象,只赔不赚,这样我的生意就越做越好,别人就以为我赚了不少钱。这样就可以大胆地去买别墅,买小车……
我明白了钱叔叔开酒店只赔不赚的道理,就怔怔的站在那里,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只赚不赔的道理
你知道中国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店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只赚不赔的哲学
有名记者,为了一篇有关建筑业前景的专稿而到某个建筑区进行采访。
当他走进建筑区时,看到一名年轻人正在砌砖。他便走向前去问他:“先生,你在做什么呢?”
“你没长眼啊,我在砌砖呀。在这大日头底下干活,真叫人受不了。”说着,吐了一口痰在地上。
记者不再打扰他,便走到另一处去。他又碰到另一名正在砌砖的年青人。
“嗨,先生,你在做什么啊?”
“噢,我在建房子,每个幸福家庭都必须拥有一套舒适的房子啊!”
同样是在砌砖,一个认为单纯是在砌砖,另一个则认为在为人类建筑新屋。态度改变了人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如果一个人的态度不好,对所从事的行业缺乏热忱及爱心,肯定无法达到成功。
以上内容是关于只赚不赔的道理和只赚不赔的哲学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