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成功前也是伤痕累累 成功的人伤痕累累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谁成功前也是伤痕累累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成功的人伤痕累累和谁成功前也是伤痕累累的精彩内容哦。
谁成功前也是伤痕累累
您可能仅仅看到成功者衣锦还乡,春风得意的样子,让人好羡慕。但他们成功之前是什么样,您知道吗?有的朋友可能知道,有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千万明白,谁成功前都是伤痕累累。这个“累累伤痕”,有的是自己在不懈地努力中“磕碰”的,有的则是别人看自己“不是那块料”贬低的。但不管怎么样,伤痕累累是实实在的。
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于北京时间2022年2月25日上午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华人导演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度夺得最佳导演奖。同时李安成为史上首位凭借执导3D电影获得奥斯卡奖的导演。李安梅开二度再获最佳导演奖,《少年派》揽四奖成最大赢家,让李安不仅心花怒放,还喜形于色,频频亲吻小金人。但有谁知道,他成功之前的“伤痕累累”?据媒体报道,李安先生38岁才得到拍片的机会,42岁才在柏林得到他第一个金熊奖,38岁以前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在纽约寻找他的电影梦。“除了端盘子,他干了所有纽约未成名的艺术家干过的事”,在家带孩子、做饭、写剧本、去片场扛大包……一个38岁还一事无成打散工的男人,难怪他岳老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给钱也不是,不给钱也不是,只能摇头叹息,后悔死女儿嫁给这样一个百无一用的死“文青”.在一次三人讲座中,李安先生在老友陈文茜道出这样一段鲜为人知但又不乏意味深长的话。
李安先生成名之前伤痕累累,世界上的哪一个人成名之前不是遍体鳞伤呢?
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狗、逮耗子的。”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上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和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爱迪生小时候反应奇慢无比,老师都认为他没有学习能力。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和群,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学的命运,在申请苏黎士技术学院时也曾被拒绝。
原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退学,老师认为他既没有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意愿。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的父亲,曾哀叹自己有个白痴儿子,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
……
中国大陆地区的成功人士更不例外。
在地产界赫赫有名的潘石屹,1963年生于甘肃天水农村,转学到县城中,开始了他人生漂泊的开始。那时候,由于自己农村口音很重,所以到县城高中整天都低着头,到毕业了也不知道学校的教学楼究竟有多高。不像现在,每天到一个地方一定先看看这个地方最高的楼到底有多高,根据这个高度盘算自己相关联的生意。1987年底,潘石屹第一次南下广州、深圳,到达南头关时,身上就只剩80多块钱了,这便是他的“创业资本”.由于未有“边境通行证”,这笔“创业资本”还得命出50元钱请人带路,从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偷爬进了深圳特区。进了深圳特区,潘石屹首先为一日三餐而奔命,不久进了一家咨询公司,那时候的咨询公司就是皮包公司,电脑培训,给香港游客带路、接待内地厂长、经理旅游,什么挣钱就干什么。由于语言不通,饮食习惯不适应,深圳的生活始终让渊石屹适应不了,所以,他感到非常压抑。两年后,潘石屹便向公司主动请缨南下海南。可那时海南非常缺电,照明用的电都是自己发电机发的。半年后,随着经济低潮的来临,大部分“淘金者”都撤了,潘石屹决定留下来碰碰运气。“碰运气”的艰苦程度可想而知。理个发两块钱,他又要跟人家砍砍价,比起想当初“青面兽”杨志卖刀毫无二致。晚上睡在沙滩上,还要把衣服埋在沙底下,生怕夜深人静小偷给偷跑了;在别人房间看春节联欢晚会,看一半就被房东轰了出来。这就是潘石屹如今光鲜背后的过去。
成功正如培根所说:“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厄运中被显示”也好,还是人们常讲的“被人嘲笑的庸才,极有可能是放错地方的天才”也罢,任何人的成功,其背后一部不可逾越的心酸史。谁渴望逾越,或有背景逾越,其结果都是更加失败。因为,没有任何磨炼的成功,其根基是极其不牢固的。对此,有朋友讲,“磨炼是福”、“受苦是营养”,恐怕都在于此吧!那么,就让我们早早有这个意识,快乐地面对艰难困苦吧,不管“抱手而立伺候权贵”,还是“动手操劳搅拌泥灰”,伤痕累累是必须的。
谁成功前也是伤痕累累
一切都将会过去
文/高宗飘逸
1547年,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童年时期跟随父亲四处奔波,直到19岁才定居马德里。他做过侍从,于1570年加入西班牙驻意大利军队。第二年经历了着名的勒班多海战,他多处受伤,左手致残,人称“勒班多独臂人”.
1573年随军驻防那不勒斯,两年后奉命踏上归国旅途。不想路上遭遇柏柏尔族人的海盗船。由于他身上带有两封推荐信,海盗把他当成重要人物,想借机勒索巨额赎金。
他不甘做奴隶,私下劝说并组织同伴们逃跑,可惜被海盗发现。但他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带领同伴逃跑,却均以失败告终。直到34岁时,他才被家人用钱赎回。
他以英雄的身份回国,却未得到重视。他也不在乎,在为生活奔波的同时开始写文章。1585年出版了田园牧歌体小说《伽拉泰亚》,虽感觉很满意,但未引起文坛注意。
1587年他接受了皇家军需官的职务,辗转于村落之间采购军需品,深入百姓生活。不想1593年受人诬陷账目不清,被捕入狱。获释后,回到马德里,改任格拉纳达税吏。1597年,因储存税款的银行倒闭,被人指控私吞钱财,再次入狱。连续的厄运均不能打击他的心,即使他身在监狱,也不忘构思剧本。
1598年获释出狱,在生活最窘迫的时候,靠文字养家糊口,他给商品写广告词,应剧院邀请写了三四十个剧本,但演出后并未取得成功。
他不顾失败的打击,开始《堂·吉诃德》的创作。1605年,这部书一经出版,立即风行全国,一年之内竟再版六次。
他就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塞万提斯。由于书中对时弊的讽刺与无情嘲笑引起封建贵族与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憎恨,尽管他得到了不朽的荣誉,生活却更加艰难。
不料不久后他又卷入一场官司中,和家人一起被关进监狱。然而塞万提斯仍旧不肯低下他高贵的头颅,获释后继续用手中的笔和生活作斗争。
1615年,他又推出了《堂·吉诃德》第二部,1616年他身患严重水肿,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就是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人,即使一再遭遇挫折,受到生活的欺骗,但他在艰辛的生活之路上,依然奋勇前行,最终为世人留下了一批“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
因为他坚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切都将会过去……(励志故事)
成功的人伤痕累累
轮椅上站起的“灵魂行者”
文/张鹏
苦难是人生中必修的一门课程
眼前的这个大男孩,瘦瘦小小的身躯似乎要被埋没在轮椅中,随时都可能跌倒似的。他的身高才1.4米,体重只有20公斤左右。但只要他一说话,无比坚定的语气和洪亮有力的声音便会感染每一个人。
这个生下来就患有世界性罕见疾病——成骨不全症的大男孩,叫刘大铭,今年19岁。很早以前,就有医生预言他活不过两岁。
母亲赵姣莲从来没想过放弃儿子大铭的生命。她至今记得,大铭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有一次洗澡,胳膊骨折了,送到医院初步诊断为成骨不全症,这种病的患者被称为“玻璃娃娃”.这个家庭的噩梦开始了。
医生劝她:“对孩子什么都不要做,活不过两岁,目前世界上没有办法根治。”
很小的时候,大铭便意识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只能老老实实地待着,不能玩,不能摔倒。他的活动空间只有床和沙发。躺在沙发上看书、辨听别人的脚步声,成了大铭童年为数不多的乐趣。
后来,他开始躺在床上学画画,可惜,学画不到两个月,他的左腿又断了。
在疼痛陪伴的日子里,大铭喜欢上了看书,还背起了唐诗。他开始显露出自己在记忆方面惊人的天赋,简单的唐诗只要母亲教一遍,他便可以背诵。
但刚开始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这个特殊的孩子,学校都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到大铭7岁的时候,他已经学完了小学的课程。当他在小学校长面前完整写出自己的名字和家庭住址后,他被兰州市正宁路小学录取了。
2000年,大铭6岁,在北京,他被“国内一流的骨科专家”判了“死刑”.但父母执着地坚持着,没有放弃他,他们陪着大铭一次次渡过人生的险滩。多年求医的艰难历程,让这个男孩从小便深知人生冷暖,心智远比同龄人成熟。
2022年,大铭的病情再度恶化,脊椎严重变形为巨大的S形,整个胃部被挤压成细条状,牛奶喝不了几口就吐,每顿饭只能吃三四勺。此时,原本完好的视力也偶尔变得模糊。不得已,大铭全家再次踏上了求医之路。
在国内一家权威医院,老专家看完片子,对大铭父亲无奈地摇头说:“一年之内,别考虑做这个手术了……最好好好躺着。”
梦又一次碎了,但大铭不甘心。他后来写道:“我不甘心,不甘心,只要我能动弹一下,我就会向前走,打倒了爬着走,爬不了就挪、蹭,管它姿势多丑陋。”
2022年,在苏州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上,刘大铭以一首感人肺腑的诗作《灵魂行者》轰动了姑苏城。
将躯干留给病魔,把灵魂留给生活
大铭的身体曾经需要套上一个沉重的外壳用于支撑矫正骨骼,金属条贴着肉皮,疼得他青筋暴出,时常昏厥。整个冬天,他的衣服总是湿透的。连晚上睡觉,都得戴着这个硬塑料壳,时间一长,全身好几处都被磨脱了皮。
他热爱生命,尽管双腿无法站立,但他痴迷篮球运动。在他卧室的墙上,贴满了偶像NBA球星科比的海报。
大铭喜欢科比不仅因为这个着名球星的球技。曾有记者问科比:“你为什么如此成功?”科比反问记者:“你知道洛杉矶凌晨4点的样子吗?”记者摇摇头。科比说:“我知道每一天凌晨4点洛杉矶的样子。”这个故事极大地激励了这个轮椅上的男孩。
大铭时刻感到自己时间的紧迫,他不愿意“浪费生命”.2022年,被医生判了“死刑”后,他预感到自己生命或许快走到了尽头。他白天上课,晚上写作,直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他希望写出一部能“流传的书”.
因为坐着脊椎会疼,所以他写作时只能趴着,这样他常常感觉呼吸不顺畅,手臂酸疼。
没有什么比上学更令他感到来之不易的了。为了上学,他差点因隐瞒病情丢掉性命。2009年年初,他发现自己的腿上鼓起一个小包。他很快明白了,这是4岁那年放进他腿里的两根X针,现在针刺破了膝盖,针尖露了出来。
此时,正是中考冲刺的关键时刻。他悄悄地隐瞒了病情,忍痛上课,血时常从裤脚流到脚后跟,他却浑然不觉。
病魔再一次击倒了他,2009年,刘大铭第九次被推上了手术台。他的腿长骨被截成5段重新排列,腿里换上了新的X针。因为术后综合征突发,大铭休克了,只剩微弱的呼吸。整个手术险象环生,靠打强心针才捡回一条命。
让他们重新获取对生命的勇气
和很多饱受病痛的人不同,刘大铭是那么阳光、真诚、爽朗,懂得感恩,富有活力。
在大铭就读的西北师大附属中学,他被同学亲切地称为“我们的霍金”.从2022年开始的高中生涯里,刘大铭得到了师生“众星拱月”般的优待,师生共同悉心呵护他的成长,大家更是将大铭视作班级的“精神代言人”.
就在和病魔不懈的斗争中,2022年,幸福接踵而至。5天的时间里,刘大铭相继斩获3个全国性大奖。作品《让我们在以后牵手》、小说《一夜苍白》先后获国家级奖项。此外,他还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佳文学少年”.
2022年,刘大铭再度荣获“中国少年作家杯”文学类一等奖,诗歌《灵魂行者》荣获全国冰心青少年文学大赛银奖。也是在这一年夏天,大铭远赴意大利手术,生死难料。临走时,他几乎是在和同学作最后的告别:“希望我真的还能回来,也希望你们给予我勇气,让我带着勇气去面对人生中最漫长、最可怕的一次手术……”
他从意大利归来,出人意料的是,他推翻了已经写了一半的自传体小说,然后一字字重新敲出。他以这样的方式宣告了自己的新生。
“你恨命运吗?”记者问。
“我并不恨它,相反,我要感激命运。命运给了我与众不同的身体,给了我特殊的使命。”大铭说。
“为什么把新书命名为‘命运之上’?”
“只想书出版后,能够让生活在贫苦中、亟待力量的人,重新获取对生命的勇气。或许这世上,再有与我同病相怜的人看到它时,能重新觉得,这世界是美好的,自己该好好地活下去。若这样的目的能够成真,我即便不在这个世上了,也会觉得安心。”
以上内容是关于谁成功前也是伤痕累累和成功的人伤痕累累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