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条路都通向心灵的远方 每一条脚下的路都通向远方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每一条路都通向心灵的远方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每一条脚下的路都通向远方和每一条路都通向心灵的远方的精彩内容哦。
每一个草根都通往春天
文/向华军
他的高中整整读了7年,却只拼进云南一所二流大学。他的大学刚刚上了1年,却选择辍学自谋生计。对此,老师、同学们评价“不靠谱”,父亲恨铁不成钢扬言断绝父子关系。可就是这样一位喜欢白日做梦的“屌丝代言人”,一无人脉二无资金,却在6年间打造了一家营业收入过1亿元的在线培训机构,他就是激励无数草根梦想春天的草根明星——邢帅。
大二那年,邢帅23岁,捧着家里寄来的沉甸甸的8000元学费,他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他深知乡下的父母筹钱多么艰辛,他想早一点投身社会为家里减轻负担;另一方面他责备自己太笨,课余时间去打工发传单却晕乎乎地发到城管手里,钱没挣到一分反而被罚款;更重要的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他,那一段时间迷上了平面设计,面对学校按部就班的课程表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他常常唏嘘自己看不懂未来。
思前想后,邢帅决定辍学。他将家人寄来的大学学费挪去配了一台电脑,花大价钱参加了一个培训班,集中学习利用photoshop软件设计,然后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便宜的小房子。因为学费昂贵,邢帅学得十分用心,很快就能熟练操作,并独立完成一些设计任务。尽管网络上的设计任务比较零散,赚取的佣金也不多,但邢帅心里非常高兴,因为那是一份充分发挥才智的自由职业。
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的经济危机来势凶猛,几乎吞噬了邢帅全部的业务订单。没有了收入来源,房东又三番五次催着交租,令他不得不走出门外,四处去寻找设计室应聘。遗憾的是,曾经引以为傲的软件操作技能在招聘方眼中根本算不得敲门砖,应聘队伍中比他有才华有资历的设计人比比皆是,无论他怎样降低薪资,就是没有一家单位愿意录用他。
回到出租屋,邢帅心情十分沮丧,他仔细清点了自己的资产。除了电脑运转正常和身体健康外,钱包里的现金及银行卡上余额合计已不足50元。怎么办?难道真的要厚着脸皮回乡寻求父母庇护?
这时候,平面设计爱好者QQ群里一个朋友发来求助信息,向邢帅咨询一些photoshop软件的操作技巧。耐心讲完以后,他半开玩笑地对那位朋友说:“眼下处境艰难,作为这次辅导的报酬,需打50块钱过来买水买方便面。”没想到那位朋友挺仗义,立即给他银行卡里转了50元。看着手机信息中的这一笔额外收入,邢帅瞬间点燃了胸中酝酿多时的一个梦想:筹办一个专门针对草根用户的实惠培训班,以他对photoshop软件的认知,用热情和耐心去传道、解惑,帮助更多的人学会一技之长,彼此都获得继续前进的力量。
说干就干,他立即找来参加培训时记录的笔记本,结合实际操作软件的重难点,整理出一份浅显易懂的讲义,并在QQ群、论坛和贴吧里轰炸式地发布招生广告,很快就招到了第一批学员。最开始邢帅每堂课只收10元,差不多是市场价的五分之一,并且他实行终身学习制。然而他有浓重的山东口音,学员们听不懂就直接开骂,令邢帅备受打击。为此,他每天留出一个小时来锻炼普通话,以及上课时的动作和神态。(www.lz13.cn)可是不久,学员们又嫌他不够活泼、不够幽默,于是他专门背诵了一些幽默段子整理进讲义,渐渐地摸索出邢氏脱口秀。还有很多学员进班时迷茫而忧伤,当学到一定阶段之后信心过度膨胀,邢帅又随时担负起心理辅导员的重任。
在他起步的一年里,邢帅除了买书和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偶尔上街外,他完全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完全忘记了自己处于恋爱的年纪。他整天宅在出租房里,早上醒来就打开视频,从8点讲课到晚上12点。下课后他坚持备课,常常看书到凌晨四五点钟,囫囵休息两三个小时又继续上课。这样一年下来,尽管邢帅仅收入3万多元,但他开阔了视野,赢得一个好口碑,摸索出网络培训与传统教育、线下培训的截然不同,还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合伙人,合作组建了一个10多人的创始团队,开始进驻YY语音频道。
2009年10月,邢帅正式建立网络教育学院,课程也从最早的软件培训扩展到影视后期制作、平面设计、插画、网络营销等方方面面,用户群锁定在工作一到两年需要提升自己的年轻人,以及刚刚从农村到大城市谋生的草根人群。接地气的授课方式、因材施教的技能培训、全天候的即时交流,令网络教育学院满足了许许多多草根青年渴望改变人生的愿望。从某种程度而言,邢帅所创办的网络教育学院卖的是一种励志服务。
2022年末,数载不懈耕耘,邢帅的网络教育学院发展到超过600名教师,付费学生超过15万名,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当初不看好儿子的父亲,终于亲自打电话对他说:“你的课讲得很好,你出息了。”
有人问他:“为什么你能坚持下来实现屌丝逆袭?”邢帅说道:“没有一个草根不梦想春天,只要心中有梦,只要坚持不断提升自己,前方的路虽然不是每一条都能抵达罗马,但一定通往春天。”
每一条路都通向心灵的远方
偶然可以有,但绝非全是偶然
文/张勇
美国前总统约翰逊的人生履历中曾经遭遇过几次偶然事件。
一次是在逃学过程中偶然遇到了无人认领的自行车的拍卖会。第一辆自行车竞拍开始,站在前面的约翰逊叫价:“两美元。”叫价持续下去,拍卖员看了一眼这个小男孩儿,他没继续应价。接下来,几辆车都拍出去了,约翰逊每次出价还是两美元,好像没有多加的打算。两美元实在太少了,在现场,每辆自行车最后的成交价都在几十美元。拍卖员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再加价,约翰逊说:“我只有两美元。”拍卖眼看要结束了,现场只剩下最后一辆漂亮的自行车,拍卖员问:“有谁出价吗?”这时,站在最前面、几乎失去希望的约翰逊还是说:“两美元。”拍卖员停止了唱价,因为现场所有人都静默下来,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再出价。最后,约翰逊拿出握在手中的两美元,买走了那辆全场最漂亮的自行车。对于约翰逊来说,遇到竞拍活动,只是偶然,竞拍的成功,则是偶然中的偶然。就是这样的偶然,给了约翰逊足够的信心,他坚信,不要轻言放弃,一切皆有可能。
从得克萨斯州西南师范学院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无所事事,便应朋友之邀,打算去远方旅行。出发前几天,他不小心弄伤了脚,当时,脚上的伤口很小,他不以为意,随便敷了些药。没想到,他所穿的那双劣质袜子上深色染料所含的毒素,让他脚上的小伤口感染了,以致发炎溃烂。不得已,他取消了和朋友一起出行的计划。当时,正好有一位着名的演说家来到他所居住的镇上,闲在家中无聊的他,便拄着拐杖去听那位演说家演讲。演说家演讲的内容,深深打动了他,他觉得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决定继续求学,为将来做好准备。从此以后,他在一切事情上都加倍努力,不再虚度时光,人生因此又有了一次新的转折。后来,他步入政坛,表现出众,人缘极好,加上事事努力,很快就拥有了显赫的职位。
1937年得克萨斯州第十选区的国会众议员詹姆斯·布坎南突然去世,留下了空席。这个偶然的事件给了约翰逊一个机会,他决心试试。当时他的民主党竞选对手有5名之多,有的比他有名望,有的比他有较充足的竞选经费,他们反对罗斯福的“新政”,受到地方保守派的支持,舆论界认为约翰逊获胜的希望微乎其微。但这位年轻人顺应潮流,高举拥护罗斯福“新政”的旗帜,大力进行竞选。特别是曾经受过他帮助的一大批青年热心为他助选。结果,他出人意料地当选为众议员。
无疑,这些偶然事件对约翰逊的成功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如果把约翰逊的成功简单地归功于这些偶然发生的“意外”,恐怕有失偏颇。与约翰逊偶然遇到的几次机遇相比,另外一位叫克里的人就惨多了。
年幼的克里就是很不幸的,偶然的原因,年仅11岁的他不得不离开远在柏林的家人,寄宿于瑞士首都伯尔尼的一所小学里。他向母亲哭诉自己在学校的孤独与失败,渴望得到母亲的关爱与家庭的温暖。但这些都无济于事,因为他们全家人是因为流离失所从美国迁到战后的柏林的,毫无地位可言,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母亲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为了获得奖学金,克里努力表现自己,参加各种特长比赛。可是,太偶然了,歌唱比赛他的得分是倒数第一名;演讲比赛,他惹得满堂哄笑;虽然身材修长,体育运动方面却毫无建树。年末评选优秀时,他得了个“各个项目最佳参与者”的名号。不能得奖也就算了,各个项目都是垫底的,这样的概率是不是也不大呀,没法解释了,纯属偶然吧。
正是这些偶然,促使克里抛弃了其他项目,专心锻炼自己的口才。参加街头政治演讲,帮助议员拉选票,和同学舌战伯尔尼议会……1962年秋克里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政治学。大学二年级时克里成为耶鲁政治联盟的主席,这一职务让他有机会参与当时各个重要的政治事件。他也被吸收进入耶鲁大学的“骷髅会”。在历史教授罗林·欧斯特魏斯的指导下,克里打败了无数来自其他学校的辩论选手,获得全国的辩论冠军。(www.lz13.cn)1965年3月,克里以一篇批评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而获得最佳青年演说家的奖项。由于他杰出的演说技巧,他被选为1966年耶鲁毕业生代表发言。克里在耶鲁的同学都认为他是一个优雅的贵族子弟,是个勤奋、认真的好学生,是个口才优秀的演说家。1971年,克里在美国参议院的反战演讲让尼克松总统大为光火。尼克松对白宫幕僚长哈德曼道:“很显然,这个家伙——克里,他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哈德曼道:“是的,这是一个肯尼迪式的家伙,他非常像肯尼迪,甚至连演讲的风格也像。”
2022年12月21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参议员约翰·克里接替希拉里·克林顿出任国务卿,称克里是主导美国外交的“完美人选”。
我们常常看到发生在那些光环缭绕的人物身上的偶然事件,并笃信他们因之而成功。其实,更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恰恰不是这些,而是隐藏在偶然背后的那些必然。偶然可以有,但绝不是全部。
每一条脚下的路都通向远方
改变人生的“试卷”
文/晓敏
三十多年前,村庄的前面要修一条铁路,便在村子里招青壮劳力。因为给的工资高、伙食又好,村子里的年轻人都争抢着去。报名早的被录取了,报名晚没排上号的,那是后悔得直跺脚。
那天,当堂哥穿着新衣服,兴冲冲地告诉我他要去铁路上班,以后每月都能挣到不菲的工资时,那份自豪无以言表。事情如人们预料的那样,修铁路的活儿是肥差,活不重,工资还拿得高,而且从不拖欠,吃的也比家里强多了,晚上收工回家的乡亲,都像捡了金元宝般高兴。此外,村子里还流传过这样一种说法,由于修铁路的工具没数,收工回家时,可以趁天黑顺手牵羊偷拿些回家卖掉,还能捞些外快。
我曾亲眼看到他们从铁路工地偷回来的钢锥、撬杠,立那儿一人多高,尖头锃明发亮,据说是上好的钢材制成的,拿到铁匠炉,打出的农具锋利无比。好友小胖的父亲头脑活,据说他家偷的最多,打了好多的农具还没用完,就卖给废品站了,据说哪次都能得手不少钱。本想着堂哥也能捞到不少这样的外快,但没想到,堂哥对此却不眼红,每次都是空手回家。
堂哥不偷工地的工具,被母亲戳着头数落:你说你这孩子是傻呀还是蔫呀!别人都偷发财了,就你在那装正经不干,这不是明摆着吃大亏吗?她在多次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央求我去说服堂哥。(www.lz13.cn)迫于长辈的面子,我只好去找堂哥,可还没等我张嘴,堂哥就说,你别劝我了,再劝我也不会做那种偷偷摸摸的事,人要活得堂堂正正,工地不欠我的工钱,吃得又好,我不做那种昧良心的事……堂哥的倔脾气是出了名的,认定的事那是九头牛也拉不回,见他如此,我张了几张的嘴又闭上了。
铁路越修越长、越修越远,干活儿的乡亲陆续被辞退。回来最早的是小胖的爹,只因有一次他偷的工具太多,被人家发现后,不但扣了剩余的工资,还差点被罚款。其余没抓住的,也都回了家。但堂哥却意外地留了下来,先是给工地上的头儿当副手,后来成了铁路上的合同工,再后来转了正,成了端公家饭碗的铁路工人。村里人都说堂哥有福,还有人说我们家铁路上有人,走了后门,要不去那么多的人,怎么单单就留下他一个呢?
事后得知,这还是归功于堂哥的不偷不拿。当时工地的头儿想找一个手脚干净的、能靠得住的人当助手,堂哥当之无愧被选拔了去。一是因为他干活踏实,二是因为经他手的工具从来不丢,这两条如一张人生的试卷,道德品质的高低因此而分出了上下。
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试卷,让你不知不觉中成为被测试者。当然喽,高分的试卷肯定受青睐,一步登天者有之,飞黄腾达者有之。这张高分试卷有时候会成为人生的分水岭,结局有可能会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以上内容是关于每一条路都通向心灵的远方和每一条脚下的路都通向远方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