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哲理故事 自信心态的哲理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心态哲理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自信心态的哲理故事和心态哲理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文汇报》2月15日刊登解本友的文章说,缅怀王选院士,不仅要纪念他勇于创新的精神,也应读一读他生前的一些隽语。
“错误地把院士看成是当前领域的学术权威,我经常说时态搞错了,没分清楚过去式、现在式和将来式。”——王选说,自己38岁的时候,在电脑照排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处在最前沿,但是是无名小卒;58岁时,当选中国两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但已离开了具体设计一线;今年68岁,虽然3年前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但离学科前沿更远了,现在靠虚名过日子。
“名人是过时的人。”——王选说,名人要保持普通人的心态,知道自己是一个过时的人。别人尊重你,无非是自己过去有点贡献,仅此而已。
“上电视说明科学生涯快结束了。”——王选说,上电视说明我的科学生涯快要结束了,一个处在创造高峰期的科学家是没有时间频繁上电视露脸的。媒体记录的王选院士的这些典型话语,至今读来发人深思。社会各界大大小小的“名人们”,不妨抽空读读这些隽语,像他一样保持普通人的心态。
心态哲理故事
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她的人生观入世且积极。她常常说,人生就像一趟旅程,不要带太多随身的“行李”,否则一路上都在照顾行李。况且路程上还会继续累积,行李负担愈来愈重,根本不知旅途的滋味。
事实上,行李来自于人生许多放不开的“执着”。
小时候被老师责骂,或在运动场上痛失奖章,回到家里不但耿耿于怀,甚至不准家人提起。读书时,不能如愿考上心中的志愿,觉得是终生的遗憾。甚至在经过没有考上的学校、系所时,仍旧心有戚戚。这些失望、憾恨的情绪,随着人生的行李跟着我们一站又一站。
再长大一些,有人可能终生无法释怀一段恋情,或者一辈子痛恨某一个在工作上比自己早一步升阶的同僚。
现在,在企业界,我常常看到有钱的企业人士愁眉不展地告诉我,他们因为早卖了什么股票,或因为土地的决策时机不对,少赚了多少钱。其实这些钱财对他们而言,只是帐本上多一个零与少一个零的差别而已,却深深困扰着他们的情绪。
不要带太多行李,不是指人生无所事事,没有责任;只是,行李里的东西愈少,愈能仔细体会旅程中的快乐与辛酸,而且唯有倒掉行李里的陈年旧帐,才能再装新的东西。
人生是一段旅程,行李愈少,负担愈轻。学会放掉愈多东西的人,才愈能在生命的转折处发现惊喜。
自信心态的哲理故事
这是哈佛教授罗尔斯的一件轶事。罗尔斯是名满士林的哲学大师,集“红烛”、“园丁”、“人梯”精神于一身,更是一位“擦去的是功利,写下的是奉献”的师长。他为本科生讲课时,只要一挂牌,几百人的梯形大教室立马济济一堂。每次都需要提前去“霸位”。
因为童年经历的刺激,罗尔斯有点口吃,有一个同学听他将“文明”一词说得断断续续,差点笑了出来,但马上遭到了前座同学的一个白眼,似乎他犯了大不敬之罪。最后一次课毕,罗尔斯谦逊地说:“课堂所谈全属个人偏见,希望大家独立思考。”全体学生起立,长时间雷鸣般鼓掌。大师见状,像小孩子一般害羞地夹起讲义,快步离开教室。同学们依然毕恭毕敬,掌声不衰。冬天拍手是项苦差,小同学的手拍得又红又痛。他悄悄地问一旁的小同学:“到底还要鼓掌多久?”小同学答曰:“一直拍到罗尔斯先生听不见为止。”
那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羞色,一个男人的羞色很可贵,一位大师的羞色尤其珍贵。诗人泰戈尔曾经说:“美的东西都是有色彩的。”羞色来自害羞,害羞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现象。
羞色泛起,还可能是因为听了不雅的话或做了不对的事。这种羞色,说明他的心中还有一种十分珍贵的东西叫“耻感”。“厚脸皮”、“老脸皮”是不会有羞色的,官气十足、俗气满身、痞气相伴的人是不会难为情的。把自己一时的快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人,是不会脸红的。为煮熟自己一个鸡蛋,不惜烧毁公家一幢房子的人,是决不会有这种羞色的。
以上内容是关于心态哲理故事和自信心态的哲理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