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理故事 儿童哲理故事300篇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儿童哲理故事 儿童哲理故事300篇

仙路扶摇围观:℉更新时间:07-18 22:38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儿童哲理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儿童哲理故事300篇和儿童哲理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儿童哲理故事 儿童哲理故事300篇

妈妈的葡萄

山洞里住这狐狸妈妈和小狐狸,小狐狸肚子饿了,呜呜地哭着向狐狸妈妈要吃的,“呜——呜——妈妈,肚子饿了。”狐狸妈妈说:“你等着,妈妈这就给你找好吃的。”

狐狸妈妈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对不起,我的孩子饿得直哭,让我摘一串葡萄吧。”狐狸妈妈这么说着,跳上葡萄架,摘了一大串葡萄,急急忙忙往山里跑。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家就在眼前,狐狸妈妈听见小狐狸呜呜的哭声了,可是它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坐下来休息。忽然,远处传来了汪汪的狗叫声,猎人带着狗追来了!怎么办?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呜,有危险快逃呀!”

小狐狸听见妈妈的叫声,赶忙逃出山洞,向深山里逃去。后来,小狐狸到处在深山里寻找着妈妈的踪影,一年、两年,小狐狸不知不觉的长大了。有一天,小狐狸来到和妈妈住过的山洞附近的一棵树下,发现树下长着一串葡萄,它尝了一颗:“呀!好甜呀!”小狐狸又想起了妈妈的话:“你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吃的。”于是,小狐狸放开嗓子,对不知在什么地方的妈妈喊道:“妈妈,谢谢您!”

儿童哲理故事

原文不记得了,望高手能给我原文。大概的意思就是父子在果园里摘果子,儿子在树上,父亲在树下跟儿子讲了个故事。故事也是父子在果园里摘果子,儿子不敢从树上下来,父亲说会接住他,果然儿子跳下来了父亲接住了儿子,并告诉他如果这世上连父亲都不相信还能相信谁(好像是这个?)。故事说完父亲让儿子也跳下来,儿子以为父亲回像故事里的父亲一样接住自己,毫不犹豫的跳了下来,但是父亲没有伸手接他。等儿子哭完后,父亲告述他,连父亲都会骗你,更何况别人?(也记不得了,好像是这个?)。


原文不记得了,望高手能给我原文。大概的意思就是父子在果园里摘果子,儿子在树上,父亲在树下跟儿子讲了个故事。故事也是父子在果园里摘果子,儿子不敢从树上下来,父亲说会接住他,果然儿子跳下来了父亲接住了儿子,并告诉他如果这世上连父亲都不相信还能相信谁(好像是这个?)。故事说完父亲让儿子也跳下来,儿子以为父亲回像故事里的父亲一样接住自己,毫不犹豫的跳了下来,但是父亲没有伸手接他。等儿子哭完后,父亲告述他,连父亲都会骗你,更何况别人?(也记不得了,好像是这个?)。

追问

能不这么坑么。。。。。

回答

原文不记得了,望高手能给我原文。大概的意思就是父子在果园里摘果子,儿子在树上,父亲在树下跟儿子讲了个故事。故事也是父子在果园里摘果子,儿子不敢从树上下来,父亲说会接住他,果然儿子跳下来了父亲接住了儿子,并告诉他如果这世上连父亲都不相信还能相信谁(好像是这个?)。故事说完父亲让儿子也跳下来,儿子以为父亲回像故事里的父亲一样接住自己,毫不犹豫的跳了下来,但是父亲没有伸手接他。等儿子哭完后,父亲告述他,连父亲都会骗你,更何况别人?(也记不得了,好像是这个?)。

评论|0

2022-06-12 09:21发广告投放银|四级

路过

评论|0

其他类似问题

2022-02-03找一则酒鬼父亲跟儿子的哲理小故事?7

2022-02-01寻找一个关于教育的哲理故事。关键词:三轮车,大学生,父亲。具体...?3

2008-03-23请教外国一个父亲教育儿子的故事?18

2022-02-23给予的故事中告诉我们的道理可以用高尔基教育他儿子的话来阐述,那...?16

2022-10-22有一个故事 是讲父亲和儿子一起吃面 父亲为了让儿子懂得一些道理 在...?5

更多关于父亲教育儿子的问题>>


  • 哲理故事,就是把重要的人生道理,清晰地展示给世人,而具体内容是否“原版”并不重要。所以只要知道其中蕴涵的“深意”,就不必刻意去求取“原版”。

    这个故事我也曾听说过:

    在一个城市中生活着这样的两兄弟:哥哥是个惯盗,曾多次锒铛入狱;而弟弟则是当地最为出名的大法官。

    有一个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这两个兄弟。当问到是什么使得他们走到今天的地步时,哥哥回答:我生活在一个贫穷而不幸的家庭,我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嗜酒如命,一喝醉就打我们兄弟。面对这样的生活,除了犯罪还能期望我做些什么呢?所以我才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都是不幸的生活害了我!

    而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弟弟的回答是:我生活在一个贫穷而不幸的家庭,我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嗜酒如命,一喝醉就打我们兄弟。面对这样的生活,我只有拼命努力学习和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去改变我的生活。所以我才逐步达到了今天的成就。可以说,正是这个不幸的 生活才造就了我!

    同样的生活景遇,居然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两兄弟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呢?一生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苦难和挫折,是该把它们看做“不可逾越的障碍”还是“人生历程中的磨砺”?这个故事的主旨,就是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磨难和挫折只是“人生插曲”,真正决定我们人生之路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自身的态度和抉择。

    儿童哲理故事300篇

    人民网·天津视窗7月21日电: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记者来到三槐路街崔桂荣老人的家,听崔奶奶讲述生活巨变——

    70岁的崔桂荣老人原籍河北青县,30多年前曾供职于塘沽饮食服务公司。丈夫在部队服役20年后,转业到港务局工作。那个年代,他们唱着革命歌曲,快乐地生活和工作着,但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岁月里,他们为了生存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代价。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三槐路向阳楼社区,倾听崔奶奶回忆过去那些难忘的岁月,品味今天美好的生活。

    3年早点钱买来一台缝纫机

    一台旧式的缝纫机摆在崔奶奶家中最显眼的位置,上面用布精心地遮挡着灰尘。“这台缝纫机可有故事了,前几天搬家,儿女们让我把它当废品卖了,我坚决不同意,为这事情我还和他们据理力争呢!”

    “俗话说: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是老三。为了让孩子们穿得体面一些,有一台缝纫机该多好啊!那时候,一台缝纫机100多块钱!也不能为了买缝纫机,把一家老小的生活耽误了。”崔奶奶感慨地说,“当时,饮食公司为了方便上早班的需要,每人定量发就餐券供早餐使用。那时候2分钱可以买一个果子,5分钱买一个烤饼,外加粮票。我们部门有6个职工,有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吃早餐,其乐融融。有一天我突发奇想,使我以后的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每天把这些钱吃进肚子里有点可惜啊!一天,我和其他两个同事约定,以后自带馒头做早餐,把相应数目的早餐券换成钱,集中放在单位一个吊着的篮子里,看看能攒多少钱。3年后的一天,我们居然每人积攒了100多元,这可是3年的早餐换来的啊!必须买点有纪念意义的东西。随后,我那两个同事用这‘额外’的钱购置了手表或补贴家用,而我毫不犹豫地用这钱购置了这台上海牌缝纫机,”崔奶奶自豪地告诉我们。

    想吃肉包子肉饺子就是奢望

    “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使全国上下都为吃饭发愁,那时候按照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确定每人每月的粮食分配数量。因此就出现了粮票、面票,甚至白糖、鸡蛋、牛奶、肥皂、芝麻酱、糖果、棉花等也要凭票供应。”

    “每月必须计划着开支,粗粮和细粮搭配着过,以稀饭为主,现在的蒜毫和菜花,那时侯叫细菜,买点蒜毫就算改善生活。逢年过节的时候,饺子馅用粉皮、面筋、果子等搀和着用,连鸡蛋都舍不得放,想吃肉包子、肉饺子那简直就是奢望。”

    “那时侯最怕家里来人,大家都饿,老家来的人又特别能吃,煮上半锅稀饭,一家人围在一起,算是招待客人了。如果你想吃上一次鱼,或者嗑上一把瓜子、花生,只能等到有供应的时候,还得排起长龙,凭票供应。如果买到炒得发黑的花生、瓜子,根本没闲心挑毛病,只会当作宝贝收藏起来,等着过年待客。”

    最宝贵的是粮票,第二才是钱

    “可以这样说,在粮食极度缺乏的日子里,最宝贵的是粮票,第二才是钱。你可以用粮票换到钱,但却很难用钱买到粮票。那时候,我的几个孩子也特别懂事情,从来不把注意力放在吃的上面,可是粮票定人不放量,随着体力活动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经常一锅粥里多加水应付生活。”

    “有时候在自己家偷偷养鸡,给孩子们增加营养。现在的生活啊,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多东西我都看不上眼。一次,我看到一家餐馆里吃不完的东西倒进了泔水桶,我非常心痛,告诫孩子们吃多少点多少菜,绝对不能浪费。”说到这里,老人用手整理着床单上积存下来的粮票和一些票证,心情激动。老人说,经常拿出来数数,一起回忆过去的日子,对家里的孩子也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背着95万元现金去买房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随同前往的三槐路街向阳楼居委会韩主任对我们说了一件事:“老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身体也硬朗,可是有一次差点把我们吓死了。那是去年,老人家用普通塑料袋,包着95万元拆迁补偿款,一个人来到5公里以外的售楼中心去买房。当时售楼处人员都非常惊讶。老人说,我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钱,这次一定要背着它才感到安全!”老人孩子般地笑了起来。

    过去的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1978年到2008年,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大家的生活就像崔桂荣老人的生活一样,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以上内容是关于儿童哲理故事和儿童哲理故事300篇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儿童哲理故事300篇

    标题:儿童哲理故事 儿童哲理故事300篇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167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