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魂的书 灵魂之书全集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关于灵魂的书 灵魂之书全集

核心学院围观:℉更新时间:07-18 16:56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关于灵魂的书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灵魂之书全集和关于灵魂的书的精彩内容哦。

关于灵魂的书 灵魂之书全集

我的灵魂我的书

文/梁文道

有一年,一个美国小伙子考上了哈佛大学——念工程学。哈佛大学第一年有个核心课程,所谓核心课程,就是新学生进校不是上专业课,而是上全体学生都必须上的公共课。这些课的内容千奇百怪,什么都有,但不管怎样,学校认为这些是任何一个哈佛学生都应涉猎的知识领域。于是这个学生就选了一门课,但选完后他非常后悔。选了什么课,是《中古英文文学》。想想看,一个想学工程的学生,跑去念《中古英文文学》,肯定非常痛苦。更要命的是,教课的这位教授年纪大,说话慢,讲课风格老派,听着很闷,所以他经常逃课。

好不容易熬完了一学期的课,放暑假了,他很高兴。他要打工挣钱,就在学校附近的一家旧书店里找了份兼职。干什么呢?这种书店常常接到电话,被叫去别人家里收一些旧书回来,然后出售——他就干这个。

有一天,老板派他去哈佛大学旁边的一户人家里去收书。他去了,一个老太太开的门。老太太很忧伤,介绍后他发现,老太太竟是教他那门《中古英文文学》课的教授的夫人。原来这位教授上完这学期的课后没多久就死了,死后留下了一屋的书,老太太觉得这些书让她睹物思人,所以决定把它们卖掉,于是就联系了这家旧书店,恰好是这个小伙子被派来收书。

这时,小伙子意识到,原来他刚上完的那门课是这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门课,他是这位教授一生中最后的一批学生之一。虽然他不喜欢这位教授,但他的心情也很沉重。当他去看这些书该怎么搬时,他发现教授书房的一整面墙的书柜里全是廉价的侦探小说。这个学生笑了,这个老家伙平时上课很严肃,原来最爱看的是侦探小说。竟有这种兴趣?他觉得很好笑。

这个书房后面是一扇大玻璃门,出去后是一个小花园,非常漂亮。他在看这个花园的时候,听到老太太说:“我丈夫生前最大的嗜好就是种花剪草。”玻璃门旁边还有两个书柜,里面放的全是园艺书。看了半天,这个学生做出了决定:我不搬这些书了!于是他回去和老板说:“老板,我想把这位教授的书都买下来。”老板惊讶地问:“你全要?价钱你付得起吗?”学生说:“那薪水我就不要了。”老板说:“那也不够。”学生说:“那这样吧,我接下来几个暑假都来你这里打工,薪水全给你,行吗?”

老板问:“你为什么买这些书?”这个学生说,以前上课时,他只觉得这位教授很沉闷、很学术,原来这只反映了教授的一面。当他去了教授的家,看了他的书房和藏书后,他才发现了教授完整的人格。这位教授喜欢廉价版本的侦探小说,侦探小说里面还画线做笔记——笔记里还写粗话;这位教授还喜欢种花草,草坪上洒水器刚洒过,叶子上还有水珠。这些都是教授生前最爱的东西。

爱好、兴趣,甚至癖好,都彻底浮现在教授的书房里。当时这个学生有种很强的感觉:如果把这些书搬回旧书店,就得把它们分散,分门别类地放在旧书店的书架上,然后再去卖。这样一来,教授的藏书就崩溃了、解体了。而现在当这些书在它们主人书房里时,它们是完整的。完整的意思是什么呢?(励志歌曲 www.lz13.cn)这些书完整地表达了它们主人的人格、灵魂。所以这个学生觉得,只要教授的藏书还在,只要这些书仍是完整地在一起,这个教授就还没死,他的灵魂就还在这些书里面。

他觉得他应该让这个教授的灵魂完整地保留下来——要把它们买下来,不要拆散它们!这个老板听了他的话后就说:“算了,这些书我6折卖给你,你在我这里打3年工就够了。”于是他在这里打了3年的工。

这个故事是真的。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全部,就是这个人。

关于灵魂的书

励志寓言故事

《蝉与毛毛虫》

在一棵树上,蝉和毛毛虫为邻居。蝉瞧不起毛毛虫,毛毛虫丑陋,平凡,除了吃就是睡觉。它蝉呢,高高大大的,浓眉大眼,身着黑色皮夹克,多帅气,而且还会唱歌,这说明它有精神追求,毛毛虫无法跟它相比。

在昆虫界举办的歌手大赛中,蝉一举夺魁,这让毛毛虫更自惭形秽了。

一天,蝉正在唱歌,被一只饥饿的乌鸦听到,乌鸦循声找到蝉的栖身之地,趁其不备,将蝉啄吃了。

听到蝉被乌鸦残害的消息,毛毛虫找到了平凡的理由,它对一只还在做明星梦的七星瓢虫说:“你应该从蝉身上吸取教训,不要太张扬自己!”

《聪明的遭遇》

博学的牛老师招收了三个学生。小鸡、小鸭和小鸽。

小鸡的成绩一直都遥遥领先,无论小鸭、小鸽怎么努力,怎么补习,都无法超越小鸡。连牛老师都感叹:“小鸡是他教过的最聪明、最有能力的学生,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小鸡不由得飘飘然起来,觉得没有自己学不到的知识,更没有自己做不了的事情。

有一次,小鸡无意中听牛老师说起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鸽学会了飞翔。小鸡觉得,小鸭和小鸽能学会的,我也一定可以学会,毕竟自己比他们聪明多了。

小鸡偷偷跑去练习游泳,但是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浮在水面上。他又跑到山顶上往下跳,想练习飞翔,仍然无法掌握,还差点摔死。

小鸡跑去问牛老师,看到伤痕累累的小鸡,牛老师心疼地说:“不错,你是很聪明,也很勤奋,但是知识是无限的,你的资质和条件却是有限的,你的自身条件决定了你不可能在水中遨游,更不可能在天上飞翔。”

《鹰和马》

意大利都灵大学的校门口,有两尊英格兰黑色大理石雕塑,左边是一只鹰,右边是一匹奔马。几千年来,它们成了都灵大学的标志,甚至连校徽上也是这两尊雕塑。

那只鹰代表的不是什么鹏程万里,它其实是一只被饿死的鹰。为了实现飞遍全世界的远大理想,这只鹰苦练各种飞行本领,却忘记了学习觅食的技巧,结果在它踏上征途的第五天就饿死了。

那匹奔马也不是人们认为的千里马,而是一匹被剥了皮的马。这匹马开始的时候嫌它的第一位主人——磨坊主给的活多,乞求上帝把它换到马夫家;可马夫给这匹马的饲料不好,这匹马又乞求换主人。于是,上帝把它换到了皮匠家里,皮匠给马的活不多而且饲料又好,可是没过几天,这匹马就被皮匠剥了皮,做成了皮制品。

都灵大学的创办者把两尊雕塑矗立在都灵大学的校门口,旨在提醒都灵大学的学生们:真正能把人们从饥饿、痛苦和贫困中解救出来的是劳动和生存的技能,而不是不切实际的知识。

《梦想》

夜空中,一架飞机轰鸣而过。

“这是我们的同类在飞翔!”一只田鼠对女儿说。

“我们这个同类是谁?”

“是一种会飞的老鼠呗。”

“难道老鼠也会飞吗?”

“只要你勇于梦想,梦想就一定会实现。”田鼠妈妈谆谆教导女儿。

第二天一大早,小田鼠就蹲在了洞口边,如醉如痴地梦想,自己有一天也会飞上蔚蓝的天空。

这时,一只老猫悄悄走了过来。老猫也有一个梦想,就是美美地饱餐一顿。

老猫的梦想瞬间就实现了。

因为每个人的梦想不同,所以悲剧时常发生。有的梦想者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实现梦想的牺牲品。

建议您梦想的时候,提高警惕,确认周围是否还有其他人也在梦想。否则,那被实现的梦想就未必是您的了。

灵魂之书全集

幽默励志故事

上帝听说世间鼎盛,人人都有前所未有地崇尚的成功,心下窃喜,决定去探听虚实。他召集来若干凡人,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成功。

张三说:成功就是像明星那样有型有款。

李四答道:成功就是像大款那样有钱。

王五忙说:成功就是名人那样有头有脸。

上帝不满意的摇头说:请不要用像谁一样,众人面面相觑,不明白其义。

上帝又问道:你们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他们小声嘀咕的说:反正我没成功,管他是什么。

上帝不甘心,决定继续考察下去。

他先变成一个有钱人,走到公园里远远的望见一个年轻的女人,正微笑的看着一个孩子和老人闹玩,于是他上前去说:我是个有钱人,你认为我和你比谁更成功?

女人笑着回答:我是孩子的好妈妈,是父母的好女儿,是丈夫的好妻子,是单位的好员工,是社会的好公民,而你只是有钱而已。

上帝又问道:那你说,你的成功不是像我这有钱人吗?

那女人只是笑笑没有回答。

上帝变成的这个有钱人,疑惑的走了。

编者言:这女人的成功的标准是能和相爱的人在一起,有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他接着变成了个明星,走在马路边,他看见一个中年的男人正在悠闲的骑着自行车,他就迎了上去,就问那男子:我是个明星,你认为我和你比谁更成功。

那男人乐着说:我活的自由快活,活的坦坦荡荡。而你们明星连结婚就不敢承认,虚有无实。

上帝又继续问:那你的成功标准不是像我们一样吗?

那男子回答到说:如果每个人都成了明星,那世界不就成了娱乐部了。

上帝变成的明星,不明其然的走了。

编者言:那男人的成功的标准就是自由,坦荡,为自己而活。

上帝又变成名人,来到一间网吧里,看到一个在开虚拟网店的年轻人。他上前说:我是一个很有名的名人,我和你比谁更成功?

年轻人擦着汗说:我不知道什么叫成功,我只知道把我把在我这里代理的下家,都培养的能赚钱。

上帝变成的名人又说:我能让他们发达呢。

年轻人说:我的下家每天都跟我好亲热,我一上线他们都迎上来,喊着我跟我说今天赚了多少,我这就很自豪了。

上帝又变成的名人,接着说:那你们的成功不是想像我们名人一样吗?

年轻人说跟着说:我只知道我能赚同时我的下家也能赚钱。我就很快活了,不想像你们名人那样怎天为了名利。也不顾其他人的想法了。

上帝糊涂了,他反复的想着“难道成功只是享受成功的那一时刻?难道成功是一种快活情趣?如此说来成功就是一种审美情趣?”

编者言: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努力,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力量,看到了自己内心的美,就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以上内容是关于关于灵魂的书和灵魂之书全集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灵魂之书全集

标题:关于灵魂的书 灵魂之书全集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167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