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心中的阳光出发 迎着光追逐最初的梦想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带着心中的阳光出发 迎着光追逐最初的梦想

灵武九天围观:℉更新时间:07-18 08:39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带着心中的阳光出发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迎着光追逐最初的梦想和带着心中的阳光出发的精彩内容哦。

带着心中的阳光出发 迎着光追逐最初的梦想

带着梦想的微光上路

文/小鹏

环游世界,成为一个旅行家就是我的梦想,而现在,我成了一个职业旅行者。可能有人会问,旅行怎么也能当职业?这工作一定很棒,成天就是玩儿。

其实我也是糊里糊涂入了这行。大学本科毕业时,我第一次背包旅行,来到了广西阳朔。

我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在刚开始的几年里,我干了8份完全不同的工作,有海运销售、IT技术、杂志编辑、电视策划、夜总会市场宣传等。每份工作刚干到三个月的时候,我的心就已经特别不安分了。

我很容易和旅途上遇到的人打成一片。在旅途中,我永远用真面目、真性情示人,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旅行可以变成职业,我一定能比任何人都干得出色。我开始跟杂志社合作,我觉得自己能写能拍,虽然我没有作家的文笔,但是我能记录下旅行中的瞬间感动;虽然我没有摄影师的技术,但是我拍的照片足够快也足够近,是一种和专业摄影师截然不同的角度。那段时间,国内所有的旅游杂志和报纸,几乎都发表过我的文章。我的收入和旅行费用的支出可以打个平手。可在那个阶段,我仍在职业旅行的道路上摸索。

真正的人生转折发生在2008年,我已经独自旅行了7个年头,对当时的我来说,坚持还是放弃,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于是我一个人去了老挝的孟威村,那个村子在湄公河的旁边,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也不通公路。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和当地的孩子们一起捕鱼,游泳,有时画画,有时看书。

住了半个多月,一天早晨,我发现自己的钱包里少了300美元,然后发现竟然是我住的那家客栈的老板偷的。我跟她理论时,她已经变得歇斯底里,她老公从后院抄起一把砍竹子的砍刀对我说,我要杀死你。后来,虽然我换了另一家客栈,但毕竟还在那个村子里。我就想如果他们纠集一些亲戚,想把我弄死的话,那么我就消失了,没有人知道我曾经来过这里。直到第二天黎明,看到窗外的淡蓝色天空,我才如释重负。

后来我又坚持了几个月,在当年九月,随着我在旅游圈里的名气越来越大,开始邀约不断。但那还不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因为那种邀请都是要有回报的,而且旅行起来也不像自己一个人时那么轻松自在。再然后,我的第三本书《背包十年》成为最畅销的旅行类书籍,至今已经加印24次。这本书的成功让我一下子又回到了最初的旅行,就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理想是我们本来就能干成的事,梦想比理想高了一点远了一点,得跳起来才能够得着,太高太远的就是幻想。只有梦想才会让我们挖空心思,拼尽全力,把潜能发挥到最大,可能这时我们都已经不在乎够不够得着了,我们在乎的只是去奋力起跳……”

每个人都需要微光指引,它是我们的路,我们的方向,它引领我们穿越茫茫黑暗,穿越墨守成规,穿越平淡过往。

对我而言,那束微光,就是梦想。

    带着心中的阳光出发

    偷咖啡的孩子

    文/郭克秀

    1961年的那个冬天,对他来说很寒冷,当卡车司机的父亲出了车祸,失去了一条腿,从此要拄着拐杖走路。这就意味着父亲失去了工作,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每天的餐桌上,都是母亲捡来的菜叶和打折处理的咖啡,餐餐都难以下咽。

    失去工作的父亲,一同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每日借酒消愁,变成了一个酒鬼。只要他稍不听话,便大发雷霆,挨打就像是家常便饭。

    12岁那年的圣诞夜,家家灯火璀璨,美食飘香。唯有他的母亲因借不到钱而愁眉不展,父亲大发雷霆,骂他们都是笨蛋。无奈的母亲,只得驱赶他们到街上玩。肚子饿的咕咕叫的三个孩子,发现一家商场门口的促销商品琳琅满目。一个念头瞬间在内心产生,他让弟弟妹妹先回家,而自己一直注视着那包装精美的咖啡,他太想让父亲开心一下了。

    瞅准时机,他快速拿起那罐咖啡塞到棉衣里,却不巧被店主看到。店主大声喊着抓小偷,他撒腿就跑,跑的足够快,以为甩掉了店主,回家将咖啡送给了父亲。父亲很开心,打开那罐咖啡,香浓的气息飘逸而出。还没来得及品尝,店主追到了家里,事情败露之后,他遭到一顿毒打。

    这个圣诞节对他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后来他进入了北密歇根大学,为了节省路费,上学期间他从没回过家,所有的节假日都在打工。

    那一天,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想他了,想见他,他从没想到父亲能说出这样的话,当时正忙着和一个客户谈判,于是他拒绝了母亲。两个星期后回家,才得知父亲已经过世了。后来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发现一个锈迹斑斑的咖啡桶,他认得那是十二岁那年偷的那罐咖啡。盖上有父亲的字迹:儿子送的礼物,1964年圣诞节。里面还有一封信,上面写着:“亲爱的儿子,作为一个父亲我很失败,没能提供给你优越的生活环境,但是我也有梦想,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间咖啡屋,悠闲的为你们研磨冲泡香浓的咖啡。这个愿望无法实现了,我希望儿子你能拥有这样的幸福。”

    昔日的打骂成了珍贵记忆,悲伤顿时占据了整个心灵。妻子雪莉鼓励他说:“既然父亲的愿望是开间咖啡厅,那么我们就替他完成愿望吧!”凑巧的是,西雅图有个咖啡商想要转让,他毅然辞去年薪7.5万美元的职位,承包下那家咖啡馆,并用短短二十几年时间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跨国公司。

    这就是日后驰名全球的星巴克,而他就是用那个行动买梦想的穷孩子舒尔茨。(励志故事)

      迎着光追逐最初的梦想

      一个美国“北漂”的奋斗

      他坐在我对面平静地说,他再也不想回美国了。

      那里有他的父母、弟弟和爷爷奶奶。在美国中部一座仅有5000人的小镇。他一直生活到29岁,从没离开过,未曾见识过美国东部的繁华、西部的浪漫。而立之年的他,第一次踏出家门,就是到中国的北京。他住在公益西桥,从7层的出租屋向北望去,是中国闪闪发光的政治中心。

      他是无数普通美国人中的一个,他叫J,瘦高、短发,总穿着件松松垮垮的帆布外套,从背后看,真是没有丝毫洋派,就像北京大街上一个随时会和你擦身而过的年轻的“北漂”.但熟悉之后,你会发现他有点不一样,和大多数匆忙加迷茫的“北漂”相比,他的表情总是很平静,眼神却总是很执拗。

      第一次见到J的时候,他开玩笑地说自己和那些有钱的“老外”不一样,在美国,他是一个“loser(失败者)”.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他和弟弟在母亲的教育下修完了小学到高中的课程:在政府助学贷款的帮助下,他上了一所专科学校:上学时,他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到餐馆里洗盘子、到超市当收银员;他的爷爷、奶奶相继得了帕金森症。但没有医疗保险,55岁的母亲只好放弃工作专门照顾二老:父亲曾经几次尝试到外地找工作,改变家里的经济境况,可是没有学历的他只能四处碰壁;J毕业后,因为没上过好大学、好专业,也找不到什么薪酬优厚的工作,依然以洗盘子、当收银员为营生,一点一点地还那个跟工资相比如同天文数字般的助学贷款。

      后来,一次机缘巧合,专科学校的一位老师推荐他来中国教英语,他二话不说,踏上征程。这时的他一无所有,除了梦想。在北京将近两年的日子里。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同时兼好几份职。一次,他在一位美籍华裔老板开的英语补习学校做了将近一个学期,临期末时和老板吵了一架。正在气头上的老板不肯给他开工资,他就在老板的办公室里坐了一夜,他说自己跟讨薪的民工没什么区别。

      不必上班的日子里,他像巴尔扎克一样勤奋地写作,物质的贫乏并没有戕害他丰富的想象力,在自己的小说世界里,他把梦想发挥到了极致。洋洋洒洒的文字,让他挣脱束缚,插上翅膀,飞越现实的一切藩篱。

      一次,J邀我和他一起去河北涞源,他长期资助着那儿的一个小女孩。我开玩笑问他:“你不把你那点讨薪得来的钱好好攒着还贷款?”他笑了:“你一提贷款,我就要心碎了。”

      那天晚上,一片亮闪闪的星空下,一群年轻人在县城路边的小烤肉摊上喝酒,他一上来就给自己灌了两杯二锅头。不会几句中文的他,跟着同桌人一直喊“喝,喝,喝”,把大家都逗笑了。等人们渐渐散去,酒桌上越来越安静的时候,他轻轻地告诉我,他觉得那个小女孩的生活环境和自己小时候很像——一样因为经济条件的原因感到很自卑。他说自己的那点资助并不能从多大程度上改变这个家庭,他只是想让那个小女孩知道,在困苦的环境中也能长出顽强的小草,有一天,她也可以走得很远,做很多事。

      在北京两年的积蓄,大部分都被他用来还上学时欠下的贷款了。不过每个月他都要留下点钱。计划用一个半月的时间玩一趟“欧洲游”,去英国、法国、希腊、德国好好逛一圈,下周就启程。看都收拾行囊,我相信他再也不是一个生活中的“失败者”,他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实现着他的梦想。

      事实上,所谓的英雄主义,就是生活越让自己直不起腰,就越要积极地争取活下去;所谓的幸福,就是认清了这个世界的残酷面目之后,仍然深深地爱着它。这才是“失败者”们该走的正途,无论中外。

        以上内容是关于带着心中的阳光出发和迎着光追逐最初的梦想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迎着光追逐最初的梦想

        标题:带着心中的阳光出发 迎着光追逐最初的梦想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166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