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蜗牛的梦想 一只蜗牛的诗和远方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一只蜗牛的梦想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一只蜗牛的诗和远方和一只蜗牛的梦想的精彩内容哦。
一只蜗牛的十八年
文/周墨白
山师本部的樱花快要盛开了,在这个青春的季节,在这个花开不败的季节。
恐怕我的老师或者说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我会有这么一天吧,我这种曾经倒数的学生居然也能站在这样的好的大学里看这样美的樱花纷飞。似乎有些美好到不真实了,然而又有什么不真实呢,我用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有什么不真实!
也许我早就该写下我对过往的追忆了,可是我很害怕,害怕去回忆那些苦的痛彻心扉的日子。前几天,在贴吧写了一个学习攻略,遇到很多人向我倾诉他们的迷茫与彷徨。看着他们张皇地走在我曾走过的路上,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我有必要告诉他们我是怎样走过这段荆棘密布的青春路了。
一只蜗牛的十八年
高考完,拿了全校第二。
很多人说,周墨白你真厉害,简直文科天才。
天才?听起来流光溢彩,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词啊。可是事实呢?这样一个轻描淡写的词就抹去了我十几年的努力吗?我的成就难道是天赐的?
我想除了我的父母和我没有人能懂得为了高考那个成绩我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1997年,我出生。
2000年,依旧不会说话。
父母怀疑我是哑巴或者智力缺陷,去医院检查,医生判断为语言学习迟缓。人们常说”三岁小孩惹不起”,三岁小孩该有怎样的表现我想大家是清楚的。我想我天生就不是一个学习的好材料吧。
2003年,小学。
我终于上了一年级。因为一直在农村长大,和城市小孩的教育不同。当城市小孩学儿歌的时候,我学会的是抓泥鳅,更加讽刺的我竟然还学会了抽烟,听说后来用了很久才戒掉。于是,当同学们唱起“春天在哪里”的时候,我是迷茫的。
于是,当同学们熟练的从一数到一百的时候,我是迷茫的。
一颗野惯了的心想一下子收起来是很难的,第一天因为看高年级的同学弹玻璃球忘了进教室被罚站在外面,第二天忘记带作业本。第三天学习拼音,不知道是否是天生的语言学习迟缓,我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b”和“ai”就能发出“拜”的音。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有一个词叫做“偏见”或者“成见”,但是我现在明白从那时起班主任就对我有了成见,可能她觉得我就是一个后进生的好材料吧。
事实也确实如她所料,我果然成了一个后进生,还是最无能的那种。有些人学习差但是体育好,而我,一无所有。
班主任安排座位很有意思,一二年级总是成绩好的坐在前排,成绩差的坐在后排。为了坐的靠前一点,我努力的学习着。后来,我发现学习好的也坐到了我的周围,前排变成了一些买得起名牌的同学。
这下终于断了我坐到前排的希望。
于是,那六年里我的座位一直在后三排不停的徘徊,而且大多数时候我是和垃圾桶为伴。父母常说:“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我想我这几年倒是一直感受着家的味道。
这感觉真好。
我从来没有见过那样势利的一个老师,至今没有。
我也从来没有那样恨过一个老师,至今没有。
按说在这样的环境下,遇到这样的人渣老师,我应该是要成为那种已经走向或者将要走向犯罪深渊的人的。可是没有,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我六年级的那位数学老师。
很幸运,我的父母没有放弃过我,无论在三岁那年我还不会说话的焦急还是一年级第一次考试57分的失望。
上帝啊,我的父亲是一个大学生啊!在他那个年代,一个村、一个县能出几个大学生?那是真正的天之骄子啊,每每想到这里,当有人说我是学霸是天才的时候,我都万份羞愧的,我不及我父亲万分之一呀!我常常的想,如果我有这样一个愚钝的儿子,我大概早就放弃了吧。大多数的父母大概早就放弃了吧。
我记得小学的同学里有一个和我的成绩一样,她的妈妈和我的妈妈是同事。可是在他不及格的时候,他的妈妈只会打骂他,平时也只顾着打牌从来不管他。后来小学毕业以后就再没见过他,也失去了他的消息,有没有上初中也尚未可知。
所幸,我的父母一直没有放弃我。
不会说话,我的父母就一遍遍的教我说“爸爸”“妈妈”;
不会拼音,我的父母就一遍编的重复”b”“ai”“拜”
……
因为父母的坚持,我在求学的路上慢慢的拖着。像一只笨重的蜗牛,缓慢但是依旧向前。
于是,一年级不及格,二年级刚及格,三年级七十,四年级八十,以后的以后稳定在九十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我人生最重要的老师之一,李老师。
我这个人很记仇,我记恨过的老师也许占到了教过我老师的一半。
我这个人很淡漠,我感恩的老师也许只占到了教过我老师的十分之一。
李老师就是那少之又少的能被我感恩的老师,不想去说他的教学水平有多高,也不想说他的教学态度有多认真。我这些年遇到过很多老师,借补课之名收补习费的十之八九,坚持不补课的已属高风亮节,唯独李老师补课但是不收取一分钱,还会给学生做吃的当奖励。而且,我从没见他歧视过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那些班主任连一个白眼都懒得给的学生。我曾亲眼看到过李老师摸着那个最不受人待见的学生的头,并鼓励他好好学习。
当年不觉得有什么,现在每回想一遍便多一份感动。
很多时候,真的是需要一个好的领路人。
2022年,初中。
初中三年,换了三个班主任。
第一个是一个暴力狂。我似乎不能举出一个没有被他打过的男生的名字。很多次我都有过一刀捅死他的冲动,不过一次次的被理智压了下去。有人说“棒槌之下出状元“,虽然在他的淫威之下,我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是我觉得在那样一个性格塑造的年纪,恐怕是弊大于利的。否则,今天的我怎么会有这样重的戾气。
第二个也是一个势利眼,不仅势利而且虚伪。我很讨厌那样的人,我觉得那样的人不仅不配为人师表而且连做人都是多余的。于是,这一年成绩飞快的下降,从全区前一百掉出了全校前一百。没什么好说的,怪只怪年少轻狂,有时候做事太情绪化,做了些仇者快亲者痛的事情。我相信和我一样的人不在少数,请千万不要再重复我的道路,如果恨就去让自己变强大,强大到足以让他颤栗!而不是去自暴自弃,你的失意丝毫不会给你的仇敌带来一丁点的痛苦。
第三个是一个好老师,很严厉,很有爱。现在很多人喜欢说一句“你行你上”,那个老师就是那种能以身作则的人,因此她的严厉也就不招人讨厌,相反令人感动。
初三那年,成绩掉落到了谷底,自觉重点高中无望,索性连高中也不想上了。我觉得这是我自己的事情,没有人能管我,也没有人应该管我。
奇怪,她居然不准。
奇怪,她居然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的劝我去读高中。
奇怪,如果我去职高,职高能给她不少介绍费呢。
奇怪,世间竟有如此愚蠢的人。
2022年,高中。
我终于被那个奇怪的老师说动了,去了一个奇怪的高中。
意气风发却被现实泼了盆冷水。
我以为以我的分数去那样烂的一所高中我至少是前一百,没想到居然落在第二百。
开学典礼,领导喜笑颜开的说着每年能走多少二本多少三本多少专科。后来听说重点高中的开学典礼都是只说重点走了多少,一本走了多少。
真讽刺,不过当时我确实连讽刺的资格都没有。因为,我随便一算就发现我居然连个三本也不是那么的十拿九稳。这样怎样大的心理落差,我一直以为可以玩着也能上个二本呀。
军训分班,全年级十个班,四个重点班,近乎一般都是所谓的重点班。我在重点班排46,同桌的妹子16,全班50人。
上课第一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世间是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的。分学习小组,大家互相说了排名和分数。
真难堪,我排名居然那么差;真羞怒,她居然嘲笑我。
我至今也很难相信的嘲笑与不屑会是那样面容和缓的一个女孩子所能发出来的。
可是它的的确确的就是发生了。我从没有那样的愤恨过,我也第一次那样清楚的感受到:原来真的你不够强大就会被别人轻视、被别人踩在脚底。
我暗暗发誓,我会让她知道我有多强悍,让她知道她的嘲笑有多愚蠢。
读到这里的同学,你是不是觉得我会一飞冲天,从此登上第一的宝座?哈哈,这不是小说,现实哪有那么简单。
事实上,第一个月我还是忍不住的想玩,心似平原放马易放难收啊,野惯了的心哪能说刻苦学习就刻苦学习。不过出乎意外的是,第一次月考我居然考到了班级16,年纪56,而那个嘲笑我的姑娘恰好到了46。我一直是知道中考分数很多人是有水分的,只是不曾想也没料到会有这么大。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的,或者说就算是真的,这和我们继续努力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这次没有努力得来的胜利却给了我异常的信心,我觉得我可能努努力真的可以达到一个让人只能仰望的高度呢。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努努力呢?
于是我开始夜以继日的背书,真的是夜以继日呀!白天抓紧一切时间刷题,晚上在被子里用手电拼命的看课本。那段时光是我最努力的时期,也是我进步最快的时期。到高三的时候,很多东西都已经忘了,唯独那时候在被窝里记的东西记忆犹新。有人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学习的好方法,高一的我就可以告诉你:学习是没有方法,如果一定要有什么不是方法的方法,那就是刻苦,是的——刻苦。
如果说高一是刻苦的,那么高二则是最为艰难的。初中落下的英语和数学让我在前行的路上步履维艰,仅凭着文综和语文拉起来的排名眼看着一步步的往下掉,而我却是只能看着它一步一步的往下掉,却无能为力。要想保持住一个好的成绩惟一的方法就是赶紧把英语数学赶起来。可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啊,之前的成绩已经用光了我所有的精力和时间,专攻英语数学便意味着要承受强科变弱而弱科不一定变强的风险。我想有偏科的同学你的老师一定对你说过:“多用点时间补弱科,强科保持一下就行。”说真的,现实哪有那么简单,等我真正去做的时候,我才发现这简直就是一句笑话。如果真的能拿出一部分时间去恶补弱科,同时强科也可以保持,我又何必这样努力的学习强科,把可以拿出来的时间拿去玩不好么?
第一个月,弱科累计提高五分,强科下降十分。
第二个月,弱科累计提高七分,强科下降十五分。
第三个月,弱科累计提高二十分,强科不知道下降多少,只记得第一次丢掉了文综第一的头衔。
第四个月……
第五个月……
第n个月,终于破茧成蝶,重回巅峰。
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屌丝逆袭的美好故事,可是其中的辛酸又有几个人能够知道呢?一次次的排名下降,你明知道去多学学强科就能很快补上但是你不能,一旦你屈服你就前功尽弃。最为难过的不是成绩的不断下降,而是老师父母的不理解,他们是看不到你的努力的,他们是看不到你破茧成蝶的阵痛的。他们所判断你是否认真学习的唯一依据就是成绩排名。哪怕你这一个月一节课不听,但是你考的好了,他们也会说这孩子这个月学习很努力,所以取得了进步。
呵呵,是不是很可笑,很讽刺?
可是现实就是这样,大多数人只会看到你的成功,背后的付出只有你自己能懂。所以当你试图去改变的时候,不要去听他人的非议,等你成功以后他们自然会闭嘴。
高三这年其实算是最轻松的一年,前两年努力打下的基础还算牢固,所以这一年只是保持对知识的记忆。唯一的困难大概就是心态的浮躁,每天都在期待高考。这期间看了很多很多所谓的鸡汤文,也听了很多很多所谓的洗脑演讲。我觉得很多时候,这些东西是有用的,只要他是真实的我们为什么不相信呢?何必对鸡汤文嗤之以鼻,热血的青春才算是不枉青春。
没想到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只是简简单单的回忆了一下这些年读书的一个经历和心路历程,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耐心的听我啰嗦到了现在。(笑)
也许有人会说我这是鸡汤文吧,可是我要给大家灌输什么东西呢?我自己也不知道,只是简单的把自己剖析给大家看吧,给师弟师妹看,给家长看,给老师看,给社会看。我们很多时候到底做错了什么,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到底还有哪些东西是需要继续思考的。
好了,到此为止吧。
一只蜗牛的梦想
这个少年用22年时间奔向成功
经历了22年的奥斯卡陪跑,小李子终于拿到了影视界的最高荣誉——奥斯卡小金人。作为一个曾经也为杰克和罗斯的爱情沉醉过的伪影迷,我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当然,作为一个妈妈,我更想把他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懂得这几点:
1、起点高并不意味着成功。
小李子莱昂纳多的起点不可谓不高,16岁出道一炮而红,19岁出演《不一样的天空》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提名。这样的成名速度,令同期的演员难以望其项背,却在22年之后才等来奥斯卡,而很多晚成名的演员已经后来居上。
这好比很多小孩子虽然天生聪明,或者家庭条件好,但是也不一定比其他孩子离成功更近。小李子刻苦努力了22年才等来奥斯卡,更何况那些不努力的孩子呢?
2、长得漂亮不是成功的保证。
多年前一部《泰坦尼克号》,让全世界人民记住了英俊帅气的杰克,小李子就是当时的全民情人,然而《泰坦尼克号》获得了11项奥斯卡提名,独独遗漏了“最佳男主角”。奥斯卡影帝的评选从来不看脸。
很多孩子从小被人称赞漂亮可爱,帅气的男孩和漂亮的女孩也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追捧和青睐。很多孩子会因此沾沾自喜,自以为高人一等,但迷人的外表,并不是成功的资本,真实的人生战场上,每一个孩子都不要被浮华的虚荣所迷惑,而忘记修炼自己的内在。
3、只要努力,成功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22年的奥斯卡长跑中,5次提名,小李子成为诸多媒体口中的“段子”,永远的“万年老二”,永远的“檫肩而过”,永远的“为别人鼓掌,为自己流泪”,但没有人可以忽视他的努力!
在他演艺生涯中,他从没有选过烂片,他増肥过,神经病过,无法出戏过,冰山雪原跟猛兽搏斗过。从一个少年意气的花美男到如今的中年大叔,他也许缺少了一点运气,但他绝不缺少努力。
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告诉孩子,不要害怕付出得不到回报,要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奔跑,等到你准备好了,那一点运气就会来临!
4、成绩能证明能力,但重要的是过程。
距离小李子第一次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已经有二十余年,在这期间,他获奖无数,这一次,《荒野猎人》的成功终于使他成为奥斯卡影帝,这是对他能力的证明,但这不是终点,也不是唯一的意义。
在这二十余年里,他塑造了无数经典的形象,《逍遥法外》、《盗梦空间》、《被解救的姜戈》、《华尔街之狼》、《革命之路》、《了不起的盖茨比》……每一部电影都是小李的一个奋斗史。最终使小李成为一个伟大演员的,不是因为他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而是因为他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精彩绝伦的电影。
孩子们的成长也是这样,小学、初中、高中,每一个阶段都会取得不同的成绩,但取得成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是否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是不是掌握了新的知识,是不是赢得了小伙伴的认同,是不是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
成绩不是重点,成绩也不是终点,没有哪个孩子能躺在已有的成绩上睡大觉,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造新的成绩,才能走向成功。
一只蜗牛的诗和远方
摘月的手,至少不会脏
文/辉姑娘
第一次去台湾是在几年前,那时住的酒店下面有一家卖炸鸡排的小摊位,令我印象深刻。
老板是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开口却是标准的台式软糯腔。主动跟我聊天,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的店一定要成为全台湾最好吃的鸡排店。”
起初我并没在意,可后来经常看到他拿着本子在写写画画,说是最近新调配的鸡排腌制秘方。还听到他对店里的员工训话,大意是最近的九层塔不够新鲜,鸡肉还可以拍打得更松软之类。
我说:“至少这附近的摊位我都吃过,觉得你家是最好吃的。每天生意也不错,应该知足了。”他表示感谢,但言辞凿凿:“我不会知足的,我就是要做出全台湾最好吃的鸡排。”
过了几年,我再去台湾,恰好又住那家酒店。刚进街口就震惊了,有一条长长的人龙从街里排出来。路人告诉我,这里有家鸡排店特别好吃,每天如果不来排几小时队都吃不上。我走到最前面,果然是那家小摊位,居然已经盖起了一家不小的店面,干净整洁,鸡排的香气半条街都闻得见。
我恭喜老板生意越做越好了,他呵呵地笑:“还不够,现在只是这个区最好的鸡排店,离最终的目标还很远。”他的语气一如几年前的斩钉截铁。我买了一大包鸡排,然后由衷地祝福他。无论他最后会不会做成全台湾最好吃的鸡排店,我相信他永远会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人。
去一家街头篮球社团做采访,有个球员很矮,但长相很萌,个性可爱,记者们都很喜欢他。他跑来跟我聊天,忽然问我:“姐姐,你说我还能再长高吗?”我认真观察他的模样,瘦瘦小小的。对一个篮球运动员来说,不到一米七的身高实在有点太矮了,而且他不再是少年,已经很难再发育。我不忍心打击他,拐弯抹角地劝说:“身高并不重要,你这么聪明,将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很成功的。”他摇头说:“我一定会长高的,将来我要进入NBA,成为中国的乔丹。”
有缘的是,去年我们在一场篮球比赛中再度重逢,他居然还记得我,开心地跑过来。站在我面前的他并没有长高,但却不再瘦弱,皮肤黑了也更健康了,浑身散发着阳光与朝气。他跟我报喜:“姐姐,我入选了市队,家里人都特别开心!”我忙道恭喜,顺口逗他:“还是想进入NBA?”他点头:“对,中国的乔丹。”
我知道,无论任何一个成熟的人以理性思维分析,面前的青年都不会再长高,也很难进入NBA,成为乔丹更是遥不可及。但那一刻我完全不想否定他,并且清晰地知道他注定拥有灿烂的未来。
这绝不是好高骛远,而是一种奇妙的信念笃定。
某次与大学生朋友座谈,我提到了一个观点,即“梦想总有实现的可能”。当时就有女孩子站起来反对。“我不同意,起码我的梦想没办法实现。”她很大胆,坦然道:“我想嫁给王思聪,这根本就不可能。”大家哄堂大笑,我也忍不住笑。还有凑趣的男生在一旁喊:“我想取代奥巴马!这也不可能!”我等他们笑得停了,问那个女生:“你学什么专业的?”“艺术。”“那现在改修金融或者企业管理还来得及。”
我说:“如果你想嫁给王思聪,首先第一步要改修与他的事业相关的专业,毕业后进入万达集团,通过努力证明自己,逐渐向他靠拢。如果你不够美,就通过手段来让自己变美;如果你不够聪明,就通过学习来让自己丰富。”
我转头又看向那个男生:“如果你想取代奥巴马,首先要把英文学好,考过托福,进入着名高校攻读法律,然后毕业留在美国成为中坚力量,如果可以还得改换身份从政,学会政客的圆滑。当然出于爱国角度,我不建议你这样做。”
女生张大了嘴巴,男生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虽然听起来头头是道,但如果做到这些还没有成功呢?”
我笑起来:“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些,哪怕只做到了一半,你还会那么期待嫁给王思聪、取代奥巴马吗?”
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与所处的环境里,大部分时间会听到相似的话:年轻人要踏实,自不量力会摔得很惨。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然而他们从不会告诉我们,固然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梦想难以实现,但把目标调整到触手可及的谨慎人生,并没有过得多么轻松滋润。
梦想是枝头唯一的果实,看上去高不可攀,摘下它的当然不一定是你。然而与裹足不前、偏安一隅、白首方知悔恨相比,你选择哪一种结局?
伸手摘月,未必如愿,但也可能摘到星星或明灯。更重要的是,起码天空不会弄脏你的手。把人生的标准定得高一点,是信任自己并对命运负责的最佳体现。
以上内容是关于一只蜗牛的梦想和一只蜗牛的诗和远方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