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及感悟 关于后悔的小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哲理故事及感悟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关于后悔的小故事和哲理故事及感悟的精彩内容哦。
高中学过一篇王安石写的文章,叫《游褒禅山记》,里面记录了他和朋友一次出游的经历,游览中他随众人半途而返,很后悔;然后他自己:“悔”“随之”,并且议论说只有“尽吾志也而不至,可以无悔矣”。大概意思是说,只有尽了自己全部的努力去做这件事情,即使不成功,也不会后悔。反之,象自己游山那样,随别人半途而废,就会一直后悔。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事例:廉颇负荆请罪,项羽耻回江东,孙权悔杀关羽,诸葛亮误用马稷
事例: 李时珍,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而跋山涉水,不辞劳苦。有一个事例说他带着他的徒弟寻找一种草药,终于找到了,因为已是半夜,李时珍找到这种草药后,让他的徒弟拿出纸笔,在月光的照耀下,记载下了这种草药的特征。就是这样,李时珍终于编写出了《本草纲目》。
名人名言:
命运并不存在于一小时的决定中,而是建筑在长时间的努力、考验和默默无闻的工作基础上。
——罗曼·罗兰【法】
哲理故事及感悟
课时,讲师突然拿起一杯水:“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有人说200克,也有人说300克。
“是的,它只有200克。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讲师又问。
很多人都笑了:200克而已,拿多久又会怎么样!
讲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1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1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1天呢?1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
讲师继续说道:“在准确无误的同样重量下,随着我所拿时间的延长,它的重量也在发生变化。其实这杯水很轻,但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这就像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压力是不是很重,时间长了都会觉得越来越无法承担。我们要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会儿后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所以,我们所承担的压力,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下,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来,如此才能承担更久。”
说完,教室里一片掌声。
压力谁都会有,我们该如何面对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许最好的办法是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或者,就像拿这杯水一样,适时地放一放,别让它越积越重。
关于后悔的小故事
美国一所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名曰“伤痕实验”。他们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应,尤其是面部有伤痕的人。
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好莱坞的专业化妆师在其左脸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照照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关键的是最后一步,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
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对他们比以往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
可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并无二致,什么也没有不同;他们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看来是错误的自我认知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这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原来,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同时,这个实验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一句西方格言——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
以上内容是关于哲理故事及感悟和关于后悔的小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