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丁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目不识丁的成语解释及意思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目不识丁的成语解释和目不识丁的成语解释及意思的精彩内容哦。
目不识丁mù bù shí dīng
词典解释
[成语解释]:
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典故出处]: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 近义词 ]:
胸无点墨、不识之无
[ 反义词 ]:
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成语举例]:
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产也不反抗?(巴金《家》二十五)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贬义词
[语法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成语结构]:
主谓式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正音]:
识,不能读作“shì”。
[成语辨析]:
目不识丁和“胸无点墨”;都形容没有文化。但目不识丁偏重“一字不识”;“胸无点墨”偏重在“没有一点学识。”
[英文翻译]:
not know a single word
[成语谜面]:
文盲;陌生人;同行十二载,未知木兰是女郎;认错人
[成语故事]:
唐朝幽州节度使张弘靖的部将韦雍和张宗厚经常在一起喝酒,那时天下太平,边关没有战事,这些将士没有事做。他们感慨:“如今天下太平,练武不如练文,你们能拉满两石的弓,还不如识一个字”。由于“个”[“丁”接近演变而成。
[“目不识丁” 汉语拼音]:
mù 目bù 不shí 识dīng 丁
与“目不识丁” 成语接龙相关成语]:
目下十行 目不交睫 目不别视 目不妄视 目不忍睹 目不忍见 目不忍见,耳不堪闻 目不忍视 目不忍视,耳不忍闻 目不斜视 不一而足 不三不四 不上不下 不上不落 不世之业 不世之仇 不世之功 不世之略 不丧匕鬯 不丰不俭 识二五而不知十 识变从宜 识多才广 识大体,顾大局 识字知书 识微知著 识微见几 识微见远 识才尊贤 识文断字 丁一卯二 丁一确二 丁公凿井 丁宁告戒 丁宁周至 丁是丁,卯是卯 丁真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