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气扬的词语意思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趾高气扬的词语意思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趾高气扬的成语和趾高气扬的词语意思的精彩内容哦。
趾高气扬zhǐ gāo qì yáng
词典解释
[成语解释]:
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典故出处]:
《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近义词 ]:
得意忘形、不可一世、目空一切
[ 反义词 ]:
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妄自菲薄
[成语举例]:
但是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情总嫌有些不够大方罢。(闻一多《复古的空气》)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贬义词
[语法用法]:
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辨形]:
趾,不能写作“指”或“志”;扬,不能写作“阳”。
[成语辨析]:
见“踌躇满志”。
[英文翻译]:
go to one's head <to be made vain or conceited by success; hold one's high; hold one's head high; be on one's high horse >
[成语谜面]:
树顶奏唢呐
[ 歇后语 ]:
大雁飞东南;孔夫子上树;树顶奏唢呐
[成语故事]:
公元前701年春,楚国掌管军政的莫敖屈瑕,率军在郧国的城邑蒲骚(今应城西北)[郧、随、蓼等诸侯国的联军作战。由于对方盟国众多,气势盛大,屈瑕盛为恐慌。于是,他准备请求楚王增派军队。将军斗廉反对这样做,斗廉认为,敌方盟国虽多,但人心不齐,斗志不坚,只要打败郧国,整个盟国就会分崩离析。他建议集中兵力迅速攻破蒲骚。屈瑕采纳了斗廉的建议,猛攻蒲骚,大获全胜。这就是有名的“蒲骚之战”。
但是,屈瑕并无自知之明,把别人的功劳都算在自己的身上。因而骄傲起来,自以为是常胜将军,从此任何敌人都不放在眼里。
过了两年,楚玉又派屈瑕率军去攻罗国。出师那天,屈瑕全身披挂,向送行的官员告别,然后登上华美的战车,威风凛凛地扬长而去。
送行的大夫斗伯比返回时对御手说:“莫敖这次出征要吃败仗的!你看他那副趾高气扬的样子,还能冷静地、正确地指挥作战吗。”
斗伯比越想越感不妥,就吩咐御手驾车到王宫,求见楚王。他建议楚王给屈瑕增加军队,但楚王没答应。
屈瑕到了前线,更加不可一世。竟然下令军中“敢谏者处于极刑”。武断专横到了极点。
楚军来到罗国都城时,对方早就整军待战。屈瑕毫不在意。但部队随地驻扎,一点也不做戒备。
罗军联合卢襦(今襄樊市西南)的军队猛烈攻击。楚军马上溃散,死伤惨重。屈瑕乘着一辆战车,狼狈而逃。出征时那种趾高气扬的样子早已不见了。
屈瑕逃到楚国境内一个叫荒谷的地方,发现只剩孤身一人,好不悲伤,自缢而亡。
[“趾高气扬” 汉语拼音]:
zh趾gāo 高qì 气yáng 扬
与“趾高气扬” 成语接龙相关成语]:
趾踵相接 趾踵相错 高下任心 高下其手 高下在口 高下在心 高下在手 高不凑低不就 高不凑,低不就 高不可攀 高不可登 高不成低不就 气义相投 气傲心高 气充志定 气充志骄 气克斗牛 气冠三军 气冲斗牛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决泉达 扬厉铺张 扬名后世 扬名四海 扬名显亲 扬名显姓 扬威曜武 扬威耀武 扬己露才 扬幡招魂 扬幡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