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文学思潮与路远小说创作

国学论文文学论文

寻根文学思潮与路远小说创作

九龙诛魔围观:℉更新时间:12-18 08:46

寻根文学思潮与路远小说创作

一、寻根文学思潮及其延续

(一)缘起

寻根文学思潮作为 20 世纪 80 年代的社会文化热潮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缘起是多元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着十分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寻根文学与反思文学联系密切。反思文学在兴起初期就将批判与反思的目光投向了 1957 年以来甚至是更早的历史阶段,但此时的反思;依然是从社会政治层面出发。1979 年前后,随着政治的开明与思想的解放,许多作家开始了反思文学的创作。但随着反思的深入,一些作家感到了单一的政治历史视角的狭隘,于是他们便将反思;的视角深入到了文化领域。再加之当时有部分学者提出了从反思文学;到文学的反思;的命题,文学摆脱政治意识形态的制约,回归文学自身就成了作家们共同的追求。一些不满足于只对文革;十年和建国后三十年历史反思的作家纷纷踏上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探寻之路,将文学的反思;深化,力图从广阔的历史深处揭露民族的痼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寻根文学思潮的出现与这种反思;的深化不无关系;

其次,文化热;对寻根文学的出现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80 年代,思想学术界掀起了一股持续了近十年的文化研讨热潮,这一现象被称之为文化热;,它的产生是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文化热;兴起后迅速席卷了全社会各领域:在文化传承方面,促进了国学复兴;和孔子热;的潮流;在哲学方面,萌生了新儒学;、新启蒙;和新道家;等理论;在文化艺术方面,寻根;画派;和寻根;电影大放异彩;文学创作领域所受影响最大,中国作家的文化意识开始觉醒,开始重新审视民族文化,并以此进行创作,文学界涌现出一大批文化寻根;为主题的佳作。总之,80 年代的文化热;因其侧重于对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心理的观照,对寻根文学思潮取得文化反思的自信和深入起到了促进作用;

此外,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传入和借鉴也是对寻根文学兴起的重要启示。譬如,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凭借代表作《百年孤单》获得了 1982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因而自《百年孤单》开始,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现象为中国作家所瞩目,大量的拉美文学作品相继在国内出版发行,风靡一时。西方现代主义给中国作家开拓了艺术眼界,却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真正的自我感觉;,许多中国作家在面对这种新的文学艺术形式时,既兴奋又迷茫。而也有一大批作家在现代主义的寻找;母题中获得了启发,转而面向民族传统,由现代派热;转向了寻根热;;

........................

(二)发展

1984 年 12 月,《上海文学》、《西湖》等杂志社组织了一场主题为新时期文学:回顾与预测;的文学聚会,这次会议成为寻根文学;潮流的酝酿会。会后,寻根;的理论主张被正式提出。

1985 年,韩少功率先打出了文化寻根;的大旗,他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明确阐述了寻根文学;的立场,这篇文章被誉为寻根宣言;。随后,韩少功又对寻根;做了补充解释,认为寻根就是力图寻找一种东方文化的思维方式与审美优势中国作家既要借鉴外国文化的精华,又要研究本国文化;。该观点为寻根文学;的创作提供了理论导航。

此外,郑万隆的《我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阿城的《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义的《跨越文化断裂带》等文章,也都论述了各自对于根;的理解。他们的讲法、观点虽然并不完全相同,却表现出了相似的强烈意向:要想使中国文学能够与世界‘对话,就应该将中国文学建立在一个广泛而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开掘之中,通过对中国文化的重新开掘以期对其有新的认识。

寻根派作家对于传统文化态度的不同,导致了其创作上的差异。他们有的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中对于高密东北乡自己祖辈的生活秘史的讲述,赞扬生命中的原始强力;有的表述了对传统文化的强烈批判,如韩少功在中篇力作《爸爸爸》中对于传统文化浸润下的鸡头寨人国民劣根性的揭露;而更多的作家则对传统文化持有更辩证的看法,如李杭育的葛川江;的系列,贾平凹的商州;系列等,它们在展现与众不同地域文化的同时既有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某些民族劣根的批驳,也有对某些优良文化素质的礼赞。

但是抛开所有浮华的表面,深入到寻根;作家的作品当中去,会发现他们在创作上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而且,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也是寻根派;作家们共同的文学主张。

.........................

二、寻根文学思潮对路远小说创作的影响

(一)寻根文学创作浪潮中路远的小说创作

路远成名于 80 年代中期,此时正值寻根文学创作浪潮扑面而来的时候。路远的小说创作大体上契合了寻根;的主旨追求,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探寻草原文化之根;

地域文化特色是寻根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外在特征,路远的创作契合了这一特征,他将自己的创作完全融入到北方草原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中,撰写出一部部饱含浓郁草原气息的佳作。

第一,草原精神;的彰显。1985 年,韩少功率先打出了文化寻根;的大旗,在他那篇著名的宣言;中说:文学有根,文学的根应深植于民族文学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他还以李杭育、贾平凹、乌热尔图的创作为例,指出他们都在‘寻根,都开始找到了根。这大概不是出于一种廉价的恋旧情绪和地方观念,不是对歇后语之类浅薄的爱好,而是一种对民族的重新认识,一种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苏醒,一种追求和把握人世无限感和永恒感的对象化表现;。同时,寻根文学的积极响应者李杭育也表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我国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从经济形态到风俗、心理,整个文化的背景跟大自然高度和谐。那么纯净而又斑斓,直接地、浑然地反映出他们的生存方式和精神信仰,是一种真实的文化、质朴的文化、生气勃勃的文化。总而言之,我们民族之精华,更多地保留在中原规范之外规范之外的,才是我们需要的‘根,因为它分布在广阔的大地,深植于民间的沃土;。另外,自视为寻根文学边缘人;的贾平凹也认为对山川地貌、地理风情的描绘,只要带着有意‘寻根的思想,而以此表现出中国式的意境、情调,表现出中国式的对于世界、生命的感知、观念等一系列美学范畴的东西,这当必然是寻根;的结果;。从这些寻根作家的创作主张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目的是要从非规范的文化中寻找所谓的根;,是要把散落在偏僻的边地、山村的、规范之外的生气勃勃的民间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重新发掘出来。基于此,路远也选择了草原文化这一非规范文化来寻求自己文学创作的根;。

寻根文学主张从民族文化的优根;中去寻找文学之根;。路远从北方草原文化中找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优根;,即草原精神;,并以此来作为自己文学创作的根;。草原精神;具体指的是崇信重义、开拓进取、奉献牺牲、自由奔放、勇敢雄强、宽容豁达、崇尚自然等精神。寻根文学对于文化过去的关注胜过当下,而路远却不同。他一直试图从当代草原人的身上开掘传统的草原精神;,并以此来论证传统的草原精神;在当下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这是路远小说创作的与众不同之处。

.........................

(二)现代主义文学手法的借鉴

路远的小说创作中对于现代主义文学手法的借鉴主要有两种:寓言化写作和魔幻现实主义。这些手法经过路远有意识、有选择地借鉴、吸纳后,又将其与小说的寻根;主题相结合,从而呈现出了个人化的特色。

1.寓言化写作方式及其内蕴

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寓言化的倾向,其中尤以寻根文学最有代表性,而这种寓言化写作方式的运用与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品的译介密切相关。写真式写作方式在 80 年代初陷入了乏人问津的窘迫境地,中国作家们渴望新的文学艺术手法以实现创作上的突破,于是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寓言化写作手法开始风行。中国作家们纷纷借助寓言化的方式,充分调动想象力虚构生活,对传统的现实主义进行重构、改写甚至消解,从而强化作品的深度和寓意,对历史或现实生活进行荒诞、变形以及扭曲。

所谓寓言化的写作是指将寓言的分离性、暗示性、多义性、寄寓性等特征融入到文学创作中。文本中呈现出的间离效果;以陌生化、虚拟化等艺术手段来实现,同时又运用大量的意象、象征和隐喻,达到历史与现实相融合而又远离现实的境界,是一种抽象的艺术。

与大多数寻根;作家一样,寓言化是路远 80 年代小说创作的重要特征,而正是这种寓言化的写作方式使得其作品既拓宽了思想力度、加重了理性色彩,又实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超越,乃至于文本中浸透着作者本人形而上的思索。究其寓言化作品的内蕴,主要表现为对传统与现代中的草原人民命运及人类存在的终极追问的书写。

...........................

三、后寻根文学中路远的小说创作..........................25

(一)民间立场的选择..........................25

1.对民间话语及艺术的汲取................27

2.对民间底层人物的书写..................29

四、路远寻根意向小说的与众不同性及启示............................33

(一)与众不同性.........................33

(二)启示.......................34

四、路远寻根意向小说的与众不同性及启示

(一)与众不同性

路远寻根意向小说的与众不同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启蒙意识贯穿始终。寻根文学秉承着五四以来的文学传统,具有较强的启蒙意识和先锋实验意识,对民族文化的劣根;进行强烈地批判,以呼唤对愚昧的启蒙。路远在寻根文学创作浪潮中的小说创作具有一定的启蒙意识,在倾向于展示民族文化优根;草原精神的同时,对民族文化的劣根;狭隘的复仇;意识也进行了批判。80 年末以来的后寻根文学舍弃了寻根文学的启蒙意识和先锋色彩,文本更加通俗化、民间化。后寻根文学之所以主张舍弃启蒙意识,是因为作家们觉得在 90 年代的中国,文学革除封建主义;的任务早已被现代化的进程所取代,启蒙意识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但路远却不同,他将文学创作中的启蒙思想一直延续至今。比如《乐园》中崔五岳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他是中华民国宝源县第七任县长,是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体现出的旧知识分子独有的蒙昧、懦弱又酸腐的气息引人发笑又引人深思。崔五岳人称崔五爷,脾性随和、人品厚道。自幼攻读四书五经,颇有儒家风骨,与人为善,为政清廉,无论办什么事都以一个‘仁字为准则。;因此即使在外来侵略的日本军官面前,他也保持傲然的神情,不卑不亢地与之进行注重礼节性和外交辞令的对话。崔五爷试图用仁道来感化野蛮的东洋人,对话过程中咬文嚼字,最后他得到了日本人的一记耳光。这记耳光虽不光彩,但他却终无勇气抬起手捂脸,更无勇气用它回敬日本小队长一记耳光。作者说在崔五爷的高度忍耐中凝聚了深刻的儒家风范和中国人的仁义厚道那一记结结实实的耳光被后人记写到县志里,似乎也卓然证实着民国县长在国将不国的国难时所表现出的高尚风范;这段话极具反讽意味,批判了传统文化中的保守、愚昧、麻木。

...........................

结语

在寻根文学思潮的裹挟下,路远完成了一部部具有文化寻根意识的佳作。综观其迄今为止的创作历程会发现,虽然路远从未公开主张或认同寻根;的创作理念,但其 80 年代中期以来的多部作品仍旧不自觉地暗中契合了寻根;的主旨追求,并将这一寻根;意向延续至今,其创作贯穿了寻根文学的发展流程。因而,将路远归入寻根派作家的行列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

根据寻根文学的前后分期,路远的小说创作也鲜明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他从非规范的草原文化的优根;中探寻自己的文学之根;。在努力寻铎的过程中,渐渐找到了文学之根;,即草原精神。路远在歌颂草原精神的同时,也批判了民族文化中的劣根;,具有鲜明的启蒙意识。而与寻根文学不同的是,路远表现了对文化当下现实的强烈关注。尽管作品中还存在着缺陷与不足,但仍达到了寻根;的目的;后期的小说创作是对前期的继承与发展,路远拓宽了地域书写及文化探寻的范围,更加注重小说文本的民间性,以民间立场还原民间。与后寻根文学不同的是,路远并没有因民间立场的写作方式而舍弃启蒙意识,并且表现了对文化过去现实的关注。在批判传统文化痼弊的同时也赞扬其积极向上的一面,深化了对文化的反思与探寻。

路远的小说创作在切合寻根;主题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独异之处。尽管其作品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比如 80 年代的某些小说中有时会脱离现实生活,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还不够细致、纯熟。但瑕不掩瑜,路远的小说创作仍具有一定的价值。虽然他在寻根文学的浪潮中并不突出,在创作上与寻根文学的名家们仍有较大距离,但作为内蒙古当代作家的后起之秀,也为寻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略)

标签:历史与现实

标题:寻根文学思潮与路远小说创作

链接:http://m.zhaichaow.cn/lunwen/wenxue/428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