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领域农推在职硕士培养问题及思考
1背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十八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总结这一年来取得的辉煌和成就,总书记再次强调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针对农业基础依然薄弱、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问题,提出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思路,为我国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现代农业的发展与所属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有专门化的人才, 特别是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这些就需要教育为农业机械化领域培养符合现代化需求的在职人员。2农业机械化领域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审议通过以后 ,全国 22 所 院校从 2000 年起进行试点招生和培养[1],2004 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农业推广硕士农业机械化领域[2],该领域的设置不仅补充完善了我国专业学位的学科门类,也大大推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行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了人才培养的基础。 农业推广硕士从 2000年的 22 所院校试点招生,到 2004 年专门设置农业机械化领域,再发展到 2021 年 39 所院校正式招收农业机械化领域研究生,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该领域为农村输送了许多一线的技术人才,也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与其他领域相比,农业机械化领域是一个交叉性较强的领域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复合性,涉及农学、工程技术、管理、经济等相关知识学科,其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掌握信息、电子、液压技术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专业技术知识[3],再加上我国开设农业机械化领域硕士研究生学位招生的年限较短,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当前农业机械化领域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出现许多问题,具体如下:2.1 报考农业机械化领域在职硕士群体小,生源结构多样化一方面,据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2021 年统计,目前农业推广硕士生中,科技人员、行政人员、高校教师以及与农业企业技术人员占到 93.28%,在田间地头工作一线人员较少[4];另一方面,全国招收农业推广农业机械化领域研究生的高校只有 39 所,在 39 所院校中区分专业方向也仅有 17 所,也可能由于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就咋做;的传统观念影响,导致大多数人认为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不需要太高的学历。2.2 农业机械化领域在职硕士培养方案偏于统一化;,缺乏特色多数高校农业机械化在职硕士和全日制硕士的培养方案基本相似,没有体现出在职硕士生源的自身特点。在课程体系方面,由于生源较少,为了便于在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课程设置时大部分课程与农业推广其他领域统一安排,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不多;在教学内容上,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偏向基础理论,没有结合生产实际,缺乏本领域前沿的知识;在教学上,参考全日制硕士培养方式,大多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讲授的方法,没有实现多样化教学,虽然培养方案中有专业实践的环节,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不能使在职硕士研究生可以迅速利用从课堂教学上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3 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导师较少由于开设农业机械化硕士学位的年限较短,使得许多高校大多数导师都是理论方面的专家,缺乏过多实践经历,然而录取的在职硕士研究生结构多样化,且大多具有一定实践经验,过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实现科技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另外也不符合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化领域人才的需求。 偏离了实际的教学往往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 也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这样就对本领域硕士研究生的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4 论文选题与实际问题存在偏离农业机械化专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普遍存在与农业生产实践相脱节、 不具有实际农业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创新性明显不足的情况,而且其论文评审和教学质量评估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评估体系[5]。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是获得学校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的评定标准之一,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农业机械化领域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等方面存在不足,我们必须从论文的开题入手,规范其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机械化领域培养出符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兼具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在职工作人员。3保障农业机械化领域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3.1 加大宣传力度,改革招生制度农业推广硕士从 2000 年开始招生,到设置农业机械化领域,再发展到至今招生农业机械化领域硕士研究生,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该领域为农村输送了许多一线的技术人才,也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由于开设此专业的年限较短,农业机械化领域的学位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并不高,所以在招生时,各招生单位应加大宣传力度,对报考条件、考试内容、考试时间、收费标准、培养方案和就业前景等应作出详细说明,采用多渠道的宣传方式,以此来保证生源的数量和质量。与此同时,在进行招生录取的各个环节应严格把关,尤其在报考资格审查这个环节,应严格按报考条件进行核对,不符合报考条件如: 专业不对口或者没有达到一定的工作年限等都不能给予通过,否则会对后期的培养工作造成巨大的困难。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招生制度是保证生源质量的前提,所以各招生单位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3.2 优化培养方案,体现在职硕士培养特色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化领域已逐渐拓宽,涵盖农、林、牧、渔多种领域,所以,对于农业机械化领域在职硕士的培养方案应突破传统全日制的培养模式[3],体现出在职硕士的培养特色。在课程体系方面,由于招收的在职硕士年龄、学历结构和工作经历等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所以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应体现出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宽广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并结合学校所在区域农业发展特点、办学特色和优势专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纳已学校毕业研究生、用人单位和基层培养单位的意见,制定出适宜在职硕士培养且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农业机械化领域本身的复杂性、交叉性和复合性等特点,所以就得要求各任课教师要在众多的知识中选择能体现其专业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基础知识并在有限的课时数中讲授,达到使学生了解其专业特点并为以后自主探究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同时,教学内容还应包含学科前沿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教学方式方面,在职硕士大多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上课听讲不是空着脑袋而是带着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对学科前沿知识的渴求来到学校进行学习,希望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和进一步指导实践。现在大部分培养单位采用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教学,时间短且内容多,所以对在职硕士理论知识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不应是单一的课堂教学讲授,而是在课堂教学讲解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会,理论的讲解和专业实践相结合,加大专业实践比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较短的时间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 培养方案制定出来以后,学校应严格按照培养方案来进行教学,及时接受来自学生和导师的反馈,最后对培养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合理知识结构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2]。 因此,双导师;制度必不可少,即高校中的教师队伍不仅要有在学校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理论知识较丰富的校内导师,而且还应该有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一线的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只有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导师才可以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生,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化领域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许多培养单位已经开始采取这种培养的模式,即以一名研究生的培养由高校导师和校外研究员共同负责,其中校外导师以辅助为主,弥补高校导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校外导师的引入可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充足的生产实践条件以及在学位论文选题和指导中能够切中现实生产问题[6]。3.4 严格把关论文的各个环节,提高论文质量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知识水平、实践技能、研究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选题是体现论文质量的前提,实时和实地贯穿于论文的选题中,要求论文选题来源于研究生工作实践,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体现学、研、推结合[5]。 农业机械化领域在职硕士的选题应结合自己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个人兴趣和将来发展的需要,经过和导师探讨后,来确定自己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最好是和导师的课题相关联,这样导师可以在论文的写作中给予更多的指导。 由于各培养单位对在职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模式,他们在校的学习时间和导师交流的机会都不多, 所以就必须要求导师在论文的开题、检查、预答辩、外审等环节严格把关,确保论文质量,体现在职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生产中问题的能力。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和学术性的农学硕士处在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5],所以农业机械化领域的在职硕士的学位论文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应用研究,也可以是项目设计、调研报告或者设计图纸等其他形式,论文的成果能切实服务农业、农村、农民。4结论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并且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7],所以各培养单位应根据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特点、学校办学特色和师资结构合理制定培养方案,加大宣传力度保证生源质量和数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在职硕士进行引导和教育,使他们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并通过专业实践获得扎实的实践知识,以达到为所属单位带来经济上利益的目的。 最后各培养单位应规范硕士学位论文各个环节,为培养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人才作最后的评定工作。 当然,在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仅仅是各基层培养单位的事情,它需要各用人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机械化领域在职硕士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