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概述我国科技创新的相关问题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大爆发的时代,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把握了先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已成为促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国也都将提升本国科技创新能力视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尽管如此,但各国间科学技术水平的差异日趋明显,科技创新的能力及成果也大为不同。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科技发展迅猛、创新成果丰硕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文明高度发达、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这就像斯塔姆在《创新力》这本书中所提到的:文化既有可能成为创新成长的土壤,也有可能成为创新枯萎的园地。肥沃的土壤本身不会生长出任何东西,但是如果没有它的话,任何东西都会失去成长的根基;。
1.1.2选题意义
纵观历史前进的脚步,不难看出科学技术的创新及发展都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次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都伴随着同一时期文化的繁荣发展,而同样那个时期文化的发展也必然包括了那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近现代以来,文化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互动日趋频繁,而从文化视域去研究科技创新的相关问题,既是一个新的视角有一定新颖性,更具备一定的必要性,也得到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总体而言,从文化视域去研究科技创新的相关问题,对丰富技术哲学与相关理论也有重大意义,因此具备一定的理论意义。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因此对于能直接影响科技创新走向及成果的文化内因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要实现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创新的不断提升,就必须有与之相协调相适宜的文化环境。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土壤;,也是影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传播的沃土;。因此,从文化视域研究科技创新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水平,而且对经济等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文化与科技创新之间相关问题的研究比较早,从国外相关文献来看,其研究状况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科技创新与文化关系的理论辩驳
在科技哲学史上关于科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理论辩驳主要有三个阶段,首先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全盘否定,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技术自身的求真性,对真理的不断追求才是科技发展及创新最根本的原因,而文化则是形而上学对科技发展创新毫无作用的因素。虽然逻辑实证主义在科学技术部分理论上的见地是犀利而深刻的,但它在谈论研究科学技术时没能与科技发展史很好地结合联系起来,因此它本身也有形而上学的影子。历史主义的开创者库恩提出了范式;的概念。
历史主义中范式;的理论又重新强调了文化内因对于科学技术的影响。它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会被文化因素所影响,并且只受特定的文化因素影响,而并非全部。
以唐伊德为代表的科学解释学认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结构中最重要的支柱,因此其本身也属于所处社会的文化之中,也是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其研究成果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都会对文化有所作用,就像文化本身也会作用于科学技术一样,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
(2)区域层面科技创新问题的比较研究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娃谷与公路在科技创新上的比较分析。相同的市场、相近的技术水平、相当素质的科技研发人员,最终的结果却迥然不同,一方面是桂谷的步步为营,另一方面是公路的节节败退。究其原因在于文化的不同,桂谷具有能促进科技创新的文化,并慢慢积累形成了特有的娃谷文化;。文化引领着桂谷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而科技创新又会反作用于鞋谷文化;。这些就是公路所没有的。萨克森宁的《地区优势:鞋谷和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一书中有详细的分析研究。
第2章科技创新的相关概念
2.1创新的含义及意义
2.1.1创新的含义
进入21世纪以来,创新;一词被社会组织和机构广泛应用,可以说在各行各业和各个知识领域都有创新;的术语,创新;这一概念被使用得很频繁。到底什么是创新;?我们应对创新的含义做一深刻理解。
汉语中创新;算是个新词,20世纪70-80年代的英语中出现了创新这个词,创新在英语中的意思是变更、革新、有破旧立新的意思。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熊彼特(美籍奥地利人)第一次对创新做了具体的研究,界定了创新的概念和含义,将其作为理论术语来对待,由此创新正式进入研究发展。
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立足经济建设领域对创新做了初步的解读和阐述,在其所著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创新是指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它包括以下五种情况:第一,为一个已有的产品开辟一个以前不曾有的新市场,即新市场的开拓;第二,引入一种新的产品,即研发新产品;第三,采用一种未曾采用过的新的生产流程和工艺,即研究新技术;第四,实行一种不曾有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采用新的组织结构;第五,找到一种新的原料或半成品的来源,即拓展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知识领域的限制,熊彼特的创新概念仅限于经济领域,未能全面、细致、系统的阐述创新的概念和含义,人们也把他当时的理论也称为技术创新理论,这为技术创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实,亚当斯密和马克思在熊彼特研究创新之前,在相关观点中已表露出了一定的创新思想的萌芽,是典型的创新理论研究的先驱者,他们已经初步解开了创新理论的面纱。虽然他们并没有直接明了的提出创新;的理论概念和含义,但在所述观点和说法中己包含了创新的新思想、新看法。例如,马克思看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对整个社会生产力产生推动作用,会加速生产力的提高;亚当斯密在其所著的《国富论》巾,初步揭示了技术创新可能带动经济的发展和增长,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研究创新的时间顺序来看,马克思和亚当斯密是先驱者,而熊彼特进一步发挥并扩展了马克思的创新理论,并依靠其在经济领域的知识,提出了比较具体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理论。但从哲学高度来看,马克思的创新理论思维更深刻、空间更广阔、应用前景更广,需要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价值。
2.2科技创新的概念及特征
目前,科技创新在学术界的研究中,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含义式理论,其中牵涉到社会诸多方面的因素。例如企业、政府、管理以及思想文化等等。
2.2.1科技创新的概念
一般来说,科技创新的概念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科技创新的思想是新技术的开发和引进,在新技术的带动下,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进而产生更多价值和效益。其次,认为科技创新是科技成果的首次商品化应用,即创新的商业化实施和运行,也包括创新的思想与产品的结合,之后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过程。第三,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和实施,即采用新的工艺或改进方法,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第四,认为科技创新包括对新产品和新外观等的发明与设计,在制造和销售所有商品中所有环节的新想法和实施变革。第五,认为科技创新是对企业,工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或更改组合方式,达到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2.2.2科技创新的特征
科技创新作为一种创新活动,它的特征通常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体现的。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新颖性即我们所说的日日新、月月新;。科技创新产品的新颖程度,从时间、地域、范围上可以区分为高低不同层次,比如,对某个体而言具有新颖性称,属于低层次,而对于世界范围,或者国家范围的就是比较高的层次。
(2)价值性
即某个创新带来的潜在价值,不管是社会价值还是商业价值等,只要科技创新产品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能做出的积极的贡献,我们就称其有意义、有价值,创新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衡量,并能进行细化。
(3)先进性即科技创新产品在哪些方面带来新的突破,其和传统的、类似的东西在哪些方面有区别,不管是在性能、功能还是在效率、效果等方面,都应该比原来的、旧的产品的有很明显的提高或者更新,以保证其先进程度。
(4)连续性科技创新是对有用的东西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这也符合人们认识客观的方法,因为这是一个逐步细化、求精的过程。由于人们的需要是不断变化升级的,人们会不断追求美好的事物,所以就需要用不断的创新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当然这也是创新不会停止的重要原因。
第3章文化视域下我国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9
3.1科技共同体内部存在的问题.......9
3.1.1滥用学术权威的问题..........9
3.1.2对科学第一人;的争夺......10
第4章影响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因素分析.......18
4.1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分析.......18
4.1.1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对科技理性形成的制约.........19
4.1.2顺应自然的文化观对科技意识及创新的影响........19
第5章营造有利于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29
5.1提升对于科技创新的思想意识...........29
5.1.1不断加强全民族的科技意识........29
5.1.2造就良好的思想文化土壤.......30
第5章营造有利于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
人类经历的大量极其深刻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和永远汲取。只有通过这些经验教训,我们才能变得聪明起来,才能很好地挖掘并充分利用本国的文化资源,营造一个有利于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从而尽可能减少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创新工作的磨难,加快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加速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逐步接近和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5.1提升对于科技创新的思想意识
不断加强全民族的科技意识
科技兴则国兴,科技意识必先行。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产生与发展,要求全世界各族人民都要不断强化自己的科技创新意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这次革命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排除干扰,顺应潮流,发展自己。因此,科技意识是当代民族意识的主流。其实,从历史上看也是这样,一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科技意识的强弱、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科技事业的发展。一个民族整体的科技意识增强了,人们识别和接受科学新成果的自觉性和能力也就增强了,从而就能为推动科技进步创造有利条件。世界各民族的科技意识程度是不平衡的,有的强些,有的弱些。如果新成果出现在科技意识强的地区,在本地区可以顺利传播,而在较弱的地区出现则可能不被接受,阻碍在空间上的传播;更为甚者,如果新成果出现在科技意识很弱的地区,则可能在本地区就被埋没了,更无法向外传播。因此,要想使科学成果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就必须不断强化全民族的科技意识。
要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首先应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充分发挥世界教科文组织的作用,组成一系列有实效的世界性的学术团体,定期召幵学术会议,大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创造一种浓厚学术氛围。同时,还要创办各种学术刊物,尤其是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专业刊物。落后地区要采取积极措施,反对闭关自守,执行幵放搞活的方针,主动引进外地区的先进的科技成果;先进地区在继续提高本地区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也应尽力支持和扶持落后地区,形成一个布满世界各地区的科学文化交流网。可以创造条件让先进地区的科技人员到落后地区工作一段时间,这样一方面用先进的科技知识为落后地区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培养落后地区的科技人才作贡献。而落后地区也应主动派大批留学生到先进地区深造,当然,先进地区在某些方面也有向落后地区学习。总之,各地区都应为繁荣整个人类的科学文化和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而共同努力奋斗。
结语
人类文明的发展始终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这迫使人们不断创新,努力寻找文明的新方向。近代以来,人类逐渐走出对宗教或伦理生活的追求,并逐渐认识到知识的力量,产生了谋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现代观念。为了突破由各种稀缺带来的瓶颈,人们开始致力于资源发现、知识创造、科技革命、产业更新等一系列的活动,并在实践中引入了观念、制度、组织形式和行为方式等层面的不断变革,这些实践活动构成了文明演进意义上的创新。
追溯现代文明之路,科技创新不仅聚集了知识的力量,更通过持续的科技革命为文明的进步装上了威力无比的引擎。而文明的演进也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正基于此才引发了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对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深刻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因素,从古代传统文化到当代思想观念,从科技共同体的内部因素到管理体制的外部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进而从思想意识、体制机制、学术环境等五个方面,给出如何构建有利于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选择。
当前,人类文明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科技创新所拥有的反思、批判和创新精神,促使人们在观念、制度和技术三个层面上展丌新一轮的创新。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先进文化的指导下,推进我国科技创新的进步,寻求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虽已结束,但研究还未停止。限于本人学术水平尚浅、研究能力有限,对本课题的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我国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归纳梳理不够全面,仍有一些问题未能发现涉及到;二是对影响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因素分析还不够深刻,虽分析的因素较全面,但在个别因素的分析上略显浅薄,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上能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