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如何运用于珠三角地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第一章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一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观念的提出从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来看,实践证明: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条件,又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环境问题是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环境问题一方面是由不适宜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另一方面,环境问题的完全解决,又需要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才有可能(因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需要配置一定的资源,即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因此,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系(李善同等,2002)。自从1992年在巴西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对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己受到普遍的重视。当时的李鹏总理在此次全球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经济发展必需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编制领导小组,1994)。由于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与《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完全一致的(于光远,1988),而且从任何区域范围来看,可持续发展都要求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关系(李文彦,1994);反过来说,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人和自然关系协调发展的规范(郑度,1994)。............第二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环境与经济关系的评价是基于区域的,在一定的区域中,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环境对经济发展起到制约作用。按照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思想,区域环境经济系统实现的目标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衡量的指标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包括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另外,环境与经济协调具有一种时空特性(蔡宁,1999)。从时间上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差异,因而对经济发展要求的迫切性和环境对人类生活质量影响的认识不同,协调标准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从空间上讲,协调涉及国家经济与环境、地区工业发展与环境、工业企业生产和工业项目与环境的协调各个层次(蔡宁,1996a)。此外,人们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偏好也影响协调标准的确立。由此,可以认为环境与经济协调的标准并非是点标准而是区域性标准,这一标准必须能够反映环境与经济协调的时空特征,它是与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标准。.............第二章珠三角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和方法第一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价研究一、评价流程与原理无论是数学模型法还是系统模拟方法,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流程(郭镭等,2003a)包括:首先,分别建立经济、环境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或数学模型方法求出经济、环境系统各自的综合发展指数;然后,对经济、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进行协调发展水平(包括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最后,根据经济、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以及协调度、协调发展度指数对区域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整体评价。用图形表示即为:选取指标一建立指标体系一选定数学模型一确定指标权重一计算各指标体系综合发展指数一计算两系统间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一进行协调发展状况评价...............第二节珠三角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前已述及,目前国内外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价存在着构建指标体系方面的不足,这首先与研究者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即专家经验)等主观因素关于,同时也受到一些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影响,如: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等)、不同区域级别(如国家、地区、省、市、县等)在进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时,就不可能构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指标体系来适宜任何情形下的评价;但同时,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对比研究,所以构建指标体系时,又不得不同时考虑对比多方的情况,构建尽可能适宜对比多方的标准;指标体系。影响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观因素可以通过提高研究者的相关专业知识水平和增加相关经验尽可能降低。同时,需要在充分分析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适宜评价具体区域和具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原则,为最大程度客观准确地评价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水平打好基础。................第三章珠三角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评价分析....................31第一节珠三角经济发展状况...................31第二节珠三角环境质量变化状况..........................34第三节珠三角环境与经济协调状况..................37第四节珠三角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41第五节珠三角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综合分析.....................45第四章珠三角区域环境、经济及协调重心演变分析................................49第一节重心理论及研究方法......................................49第二节珠三角环境、经济及协调重心的演变轨迹及分析...............50第三节珠三角环境、经济及协调重心的对比分析................................54第七章基于GIS的珠三角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信息系统(PRD_DEIS)第一节GSI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人类正在迈入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社会,而GSI可以将各种信息以一种通用的、可视化的空间语言加以表述,使人们可以方便地了解和获取地球上所发生的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相关的各种信息。人类以前所使用的大多数模型、工具和方法并不能对现实世界提供全面的度量,这样的模型所产生的结果很可能会有缺陷或无效。但GSI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显示现状和理解世界发展规律的空间架构,它真实地再现了地球表面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同时,GSI具有的综合性和多学科的特征,使其能够提供地球表面和变化过程的真实描述,我们可以将发生的事情模型化。更重要的是,GIS提供了指导人类活动的框架。这个框架首先提供了空间相关的背景,然后是建模和分析,还提供了可视化能力。最后具有决策分析的能力,指导人类的活动。GIS可以将科学模型和实际操作模型相结合,具有跨学科和跨机构的综合能力,可以将各种现象以真实、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便于人们之间的交流。总之,GSI无疑将是实现和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技术(富融公司,2003)。............第八章结论与展望第一节结论本文通过对珠三角环境质量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九五;一十五;期间珠三角经济发展状况.横向对比:分为三个集团;,即广州、深圳和东莞属于实力最强的第一集团;佛山、中山、珠海属于实力中等的第二集团;惠州、江门和肇庆属于实力相对较弱的第三集团。从经济实力空间结构分布来看,内圈强于外围,东岸强于西岸。.纵向变化:九五;期间回落波动,十五;期间稳步提升。.综合评价:在经历了九五;时期的回落波动之后,十五;期间整体实力快速增强。二、九五;一十五;期间珠三角环境质量状况.横向对比:惠州、肇庆、深圳和珠海为质量最好的第一集团;江门和中山为第二集团;广州、东莞和佛山属于环境质量最差的第三集团。空间上具有跨区域性特征;与经济实力分布对比来看,体现了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统一性。..............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