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基础上长春市地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情况评定概述

国学论文计算机论文

GIS技术基础上长春市地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情况评定概述

雷动天域围观:℉更新时间:12-18 10:21

GIS技术基础上长春市地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情况评定概述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用地矛盾突出

谈到土地,人类经常用赖以生存;来形容其对人类生活、发展起到的关键作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人类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正在逐步恶化,人地矛盾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我们的社会已经逐渐形成了以建设用地经济化、工业化带动经济全面发展、人口快速增长的战略性发展现实,同时,人口、资源、环境相生相损的怪圈也逐步建立。目前,人多地少的矛盾一直没有缓解,环境破坏程度却在日益扩大,人类承受着雾霾带来的沉重危害同时,加速进行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使得耕地保护以及粮食安全等问题日渐芒利,人类与土地之间的供求平衡正在打破,我们将面临空前严重的土地、空间与环境之间形成的压力。因此,如何正确、快速地整合现有土地资源,使之得以高效利用是缓解目前矛盾的关键所在。

针对上述突出矛盾,我国早在 1999 年就开始尝试改变: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是由中国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的针对国土问题的大型调研工作,标志着我国对解决人地矛盾问题的开端。同时,在此次调查中,特设城市土地价格调查与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为子课题,力求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将建设用地利用问题实际化。2000 年,北京大学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设计;项目支撑下,经过多方思考与实践,会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编制出台《2000 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实施方案》。同年,以此方案为依据,天津、济南、长春、包头等七个城市率先进入试点研究,开展针对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方向的测算与评价。经过多年理论与实际的研究,中国国土资源部于 2007 年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将眼光放到了开发区上,并利用上海、厦门、兰州、哈尔滨等十个城市的开发区开展了试点项目,并基于此次研究,颁布相应的评价规程,将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推动到城市层面。2008 年 3 月 5 日,温家宝在第十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中强调:国家长远利益与中华民资生存之根基不仅来源于发展经济,更在于保护土地,要加强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能力;, 报告促进了《国务院对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 号)和《国土资源部对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对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6 号)两部文的出台。当年,《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规划》将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列为重点工作,并制定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标志着我国对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全面展开。2021 年 12 月,国土资源部重点部署北京等 16 个城市作为开展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第一批试点。2021 年 6 月,《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对于部署开展沈阳等 14 个重点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21]627号)中将长春市列为第二批重点城市,并要求于 2021 年 12 月底前全部完成该项评价工作。因此,只有大力推进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确保区域内经济水平全面协调发展,才是解决我国人地矛盾突出的主导思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我国自开放以来,节约集约议题逐渐实质化,但与之而来中国土地粗放、闲置的中国经济增速靠发展;还是中国经济增速靠增长;问题引发了社会的深层讨论。许多地方把眼光放在了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之上,造成了土地利用方式的粗放经营,使得用地效率底下,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模糊。本文以长春市为例,通过对长春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方法的研究,达到以下研究目的:(1)从经济、人口、环境三个方向着手,探讨长春市经济增长、人口变动、环境改变与城市建设用地关系,确定相对合理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模型,进一步完善长春市建设用地的评价理论体系,力争科学合理、有效可行。(2)基于 ArcGIS 地理信息软件,计算长春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模型涉及数据,并形成相应管理系统,将成果数据化、图片化、形象化,为政府了解长春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现实提供依据。(3)科学评价长春市南关区、宽城区、朝阳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农安县、九台市、榆树市和德惠市十个评价单元的区域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用地状况,为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为促进长春市实现动态稳定,经济、人口协调发展,环境状况不断改善的社会,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合理提议。(4)从探索制度的角度,在长春市节约集约用地的已有法规条文的颁布下,再次探寻有效可行的激励措施,并总结长春市试点经验,探索更有意义的策略,在坚持创新的前提下,为政府发展长春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在用地艰、改造难的背景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早已成为熟稔话题,并被政府列为重点工作方向。目前国内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的研究不胜枚举、层出不穷,但是大多数研究都停留在界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意义层面上,对理论方法的研究。对于构建的评价体系,也大都是从经济与人口变化两个方向进行,本文将环境指标引入评价体系,试图从经济、人口、环境三个方向探索长春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并对其进行评价,具有以下意义:(1)进一步挖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含义,将土地节约集约研究与区域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程度研究有机结合,并加入环境指数,完善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理论,促进区域建设走含义式集约化道路。(2)区域用地评价是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发展历程的重要节点,目前国内研究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均停留在经济与人口发展的研讨阶段,论文设立环境绩效指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我国土地集约理论体系。(3)长春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相关规程与规范应用的典型案例,论文研究有利于完善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体系。(4)本文探讨长春市区域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的完善、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权重值和标准值的确定方法、评价模型选择等问题,通过对相关指数的计算,得出长春市区域建设用地利用状况,对区域建设用地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一定实践的意义。(5)为政府制定关于长春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方向法规政策提供充分依据,为国土部门制定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标准提供依据,为长春市总体规划和长春市土地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科学依据。

第 2 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概念的界定是研究的基础,本文基于研究目的,对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等核心概念和含义加以界定。

2.1.1 区域

区域;一词本身是没有特定概念的,不同学科之间对其有不同的概念定义:目前发布的最权威概念认为,区域是具有一定凝合力,并以一定划分方式来区别于相邻地区的、属性特异的地区。区域概念的划分要在一定特定目的下,按照结构的同属性或特定评价目的集合原则划分的,集合体的能动性对整体而加以分异的一部分地区。叶依广则认为区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空间属性,区域乃是因为某些特殊的研究目的而圈定,具有统一性和等量性,同时也具有相对性特征的土地。区域是在某特定研究目的下,依照所属其所属空间分以能力二单独划分的单位个体,是特定地域的经济要素以及由此形成的空间因子所组成的空间地块,它是对不同关系体之间的抽象组合。

区域的基本特征:

(1)衡量性。区域是拥有一定的土地面积、特定的范围和边界,在空间利用上可查可控,是在数据属性中可以量度的一个具体部分。

(2)系统性。对于以区域为单位衡量的区域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区域在开放的社会体系概念上土地具有的等量性、区域分层的系统性和区域含义属性的广泛性三个方面的含义。在特定研究方向下,还可以细致分层。在行政区划的内部结构上,还有村、镇、组等单位。同时构成区域特定集合。

(3)不可重复性。不可重复性是区域的重要特征,按恒等原则、指数划分的成块原则,同一层次的区域既不相互覆盖,也无遗漏。行政区之间区域界定出现分界覆盖的情况,就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行政区区划必须在全区域形成覆盖,避免缺失,避免异议土地,否则在后续工作中,如出现重复,则必然会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4)分异性。对于区域在全球范围上的界定,其定义是一个国度中占有一定政治利益并且拥有政治权利的地方,或者一个国家,甚至可能囊括多个国家,如北美地区、南美地区,东欧、亚太等。

本文所探讨的区域概念,与按照行政区划作为评价单元中所划分的单位相较一致,以此为评价单元,探讨区域用地状况,易于空间把控,便于收集资料和明确研究对象。

2.2 理论基础

2.2.1 区位论

区位论又称区位理论、地理区位论,是土地与人类活动的重要地点,是空间分布和组成的人类社会性行为的互动理论,以此来探讨经济活动在土地及其承载社会能力的原因。区位论最初主要是针对土地利用问题的探索,目的是根据农业生产和供求关系,将场地租金紧密结合,在农业生产布局和种农产品的土地市场范围内,以相对狭长的带状结构逐渐在人类社会物品交换上的变化趋势,形成一系列的关键节点,这就是著名的杜能圈;理论。继上世纪农业区理论达到鼎盛时期,欧洲工业水平逐年增强。1909 年,德国学者韦柏发表文章,题目为《论工业区位》,这可以看作是工业区位论形成的开端性标志。1933 年,德国地理学家克瑞斯搭洛发表著作中首次引入地理学层面的概念,即以供求市场为主要体系,探索土地立体聚落特点,提出中心地理论。1940 年,德国经济学家劳石在编写《经济空间序列》一书时,把土地市场供求水平看成一项空间变量来研究,从而探讨了市场区位体系和工业企业最大利润的区位关系,最终形成了市场区位理论。

区位论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最优分布的理论,区位论的研究内容包括影响因素、经济行为、产业结构以及空间区位配置等多因素间的彼此关系。[42]本文探讨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需要探讨土地结构的科学性、空间布局的改善程度等空间区位指标,因此,区位理论是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指导的重要理论基础。

2.2.2 边际理论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土地报酬规律是优化土地利用投入产出关系与经营模式的基本依据。在正常情况下土地报酬的运动规律一般用在一个额外的投资资本和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劳动力。先呈现递增趋势,达到最大报酬之后逐渐呈现递减趋势(图 2.1)。

当土地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力达到经济水平一定阶段时土地集约利用边界时,土地本身的供给能力将不再对经济发展做贡献,在继续投入劳动力的过程中,集约效力不随之而升高,土地集约利用边界因强化理论的运用,拥有更高的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不符合土地集约利用边界被称为理论的广泛使用,土地利用效率低。

土地自身是不能用于人类社会与物质获取的,只有当人类劳作和对人力的投入过程与土地结合时,才能得到产量;。本文通过了解该理论基础,并探索如何增加单位生产资料的投放,来达到最大限度的转折点,研究如何在提高付出时避免盲目突破转折节点而带来效益的下降研究如何增加投资,避免盲目突破临界线下降而引发的效益变差的现象,简要揭示针对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

第 3 章 GIS 概述及其在评价中的应用.......... 17

3.1 GIS 发展历程............17

3.2 GIS 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中的优势和意义 ..............19

3.3 GIS 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中的应用 .............20

第 4 章 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选择............ 21

4.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21

4.2 区域建设用地驱动力分析.....................22

第 5 章 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实证研究以长春市为例......32

5.1 研究区域概况 ..................32

5.1.1 长春市概况..................32

5.1.2 长春市土地利用现状...............32

第 6 章 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途径探讨

长春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结果表明长春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程度已达到了中期发展水平,但是为了保障该结果在提高城市土地管理和决策水平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议逐步建立以下几点政策。

6.1 发挥市场机制,调控土地供给

在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中发挥调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手段。由于缺少切实可行的土地规划、施工成本不公开透明,导致在土地划拨问题上产生了大量的闲置土地,土地利用率低。国有土地制改革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土地资产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依靠市场机制调节是集约节约用地的内在动力,发挥市场机制供应土地,能够有效保障土地资产的合理管理,保护土地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且安全的土地市场供给环境。用法律法规规划土地市场,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保持市场公平、稳定、合理发展。

土地不仅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更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运用土地价值及适当调整税收额度等经济手段,按照市场运行规律对长春市土地进行宏观把控,确保长春市经济发展程度维持健康稳定现实。

一方面,长春市政府要集中各方力量,对该市的城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已用和未用土地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土地利用标准,合理分配人口居住区和产业发展区;另一方面,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保障人口居住区交通便利、绿化达到指标、环境适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经济效益,是反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指标,通过土地利用程度和利用率等体现;(2)社会效益,是评价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的指标,通过公共设施方面体现;(3)生态环境,主要通过环境污染指数和城市绿化率等来体现。

第 7 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建设用地作为土地资源的主体,其粗放、低效利用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学者一直对如何解决这种无序扩张问题、建立合理的优化配置机制来提高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能力为热点,逐年探索中。随着国家在近年来针对开发区土地、高校教育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及小城镇土地等展开的探索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所形成的理论体系及技术方法路线还亟需完善。本文在总结国外发达的治理经验和总结国内专家、学者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的探索,大胆引入环境指标,从经济发展、人口发展和环境改善三个角度,按照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综合利用理论与方法研究手段,从土地管理实践意义出发,展开对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含义的厘定,对长春市建设用地现状特点的分析,利用 ArcGIS 软件实现数据数字化、图示化的方法,建立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并对相应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与研究,试图探索一条适宜我国国情的、可持续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之路。本文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本文在总结相关理论的前提下,结合《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以及学习2021年在全国14个城市开展的第二批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项目的实践经验,引入环境指标,构建了包含利用强度指数、增长耗地指数、环境绩效指数、用地弹性指数、贡献比较指数五大类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价。

(2)本文通过相应指标体系,以吉林省长春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长春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利用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长春市十个评价单元土地利用趋势均处于低效扩张型和集约扩张型两种类型上。且以中心城区为低效扩张型居多。在具有时代意义的评价实地上,长春市建设用地发展速度高于经济发展和人口激增速度。通过对长春市各市、县、区的相应等级的排序,将长春市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分为四个级别,并由此得出了长春市大部分地区集约利用水平。这对于下一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有效依据。理论上讲,越不集约的地区其在土地开发上的潜力是越大的,长春市未来经济发展走向将从进一步挖掘土地潜力为主,以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环境改善三个角度出发,开展有效用地政策。从经济发展来看,各市县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等级与各市县的经济实力排名相对吻合。

(3)基于本文的指标体系和集约度计算方法,在添加环境影响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信息系统,该系统科学性强,数据真实有效,是进一步制定土地利用政策的良好参考,为相关部门查询相关数据提供快捷有效的通道。

(4)本文从节约用地的观念出发,对生态保护与建设用地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量化计算,探讨下一步长春市政策制定的方向,和集约利用的途径。

参考文献(略)

标签:德国学者

标题:GIS技术基础上长春市地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情况评定概述

链接:http://m.zhaichaow.cn/lunwen/jisuanji/428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