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税收遵从行为概述
1 导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2021年全国税收宣传月主题延续使用税收、发展、民生;,意在宣传社会主义税收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收入的筹集是国家财力的重要保证,是改善民生的关键所在。但是,在税制制定和公民纳税意识上,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税收流失情况严重,骗税、抗税、各种偷逃税等不遵从现象时有发生,且呈现涉案金额呈上升、作案手法逐步多元化和违法活动集团化、区域化等趋势。根据《中国税务年鉴2021》统计,2021年全国共查处税收违法案件20.74万起,存在各类税收问题的纳税人20.22万余户,查补收入957. 72亿元,不容忽视的是仍有部分经济实体未被纳入检查对象和地下经济的存在。因此,提高我国税收遵从行为意识已迫在眉睫,对我国税收遵从行为的分析及对策研究已刻不容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理论意义上,我国对税收遵从的研究起步不久,通过对理论模型的不断探索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国税收管理理论,为提高征管水平夯实基础。此外,把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与税收遵从模型研究进行有机融合,能切实有效的从源头解决税收不遵从行为。在现实意义上,对税收遵从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防止税收流失,保障税收收入稳定,从而使政府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收入分配和社会资源配置等方面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促使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维系我国税收与公共服务之间的正常关系,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对我国税收遵从行为的分析和对策研究也是顺应国际税收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财税体制亟需完善,通过借鉴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稳重的税收管理理念与模式,与我国的国情加以结合,提出适宜有效的措施来提高税收遵从度,减少税收不遵从行为,对保证税收合理稳定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更好更快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外对税收遵从的研究起步较早,国内学术界在己有的理论基础上也形成自己的体系,这些学术成果对我国提高税收征管水平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对已有理论进行归纳与总结也有助于我们在税收遵从行为研究这个课题上有新见解、新突破。税收遵从是个古老的议题,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亚当?斯密公平、确定、便利、节省;的税收四项原则中就涵盖了税收遵从中偷逃税这一典型问题。学术界在近几十年才对此问题进行近距离的考察,依靠国外学者的研究,已经为税收遵从问题的构建了基本的理论研究框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尝试着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Allingham和Sandom (1972)假设纳税人都是理性的,其做出的行为决策均是建立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因此,纳税人以追求预期效用的最大化为逃税的主要目的,这种重点研究税率、稽查率与税收遵从之间相关关系的模型被成为A-S模型。该模型得出纳税人逃税额度与税率关系不确定,但是与罚款率、稽查率呈负相关关系,因此税务机关可以通过提高罚款率和稽查率来降低偷逃税动机。但由于A-S模型中对偷逃税的罚款是按计税依据来计算的,这并不符合大部分国家的现有情况,且在现实操作中,罚款率不可能太高,因此,此模型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偏离。Yitzhai基于A-S模型,以逃税额作为处罚的依据,惩罚率和税率互为比例,修正了 A-S模型存在的上述问题,分析得出税率与逃税额呈负相关关系,得出A-S-Y模型1。然而,预期效用理论理性人的假设并不能解释纳税困惑、预缴现象等一系列税收遵从异象。因此,之后学者逐步将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引入分析,使得模型更贴近现实情况。
2 税收遵从行为的理论分析
2.1税收遵从的基本概述
税收遵从与税收作为一对孪生体,二者是相伴而生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就对税收遵从做了定义:税收遵从要求纳税人应当按时、按规定填写相应的申报表格,若未按照法院裁定、国家税法要求填写表格的,视为不遵从、为完善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和监督的需要,由联合国和货币基金组织共同援助下完成的《2000-2006年中国税收征收管理战略规划纲要》(后简称《纲要》)中,我国首次提出了税收遵从的概念:所谓纳税遵.从,就是纳税人遵从或税收遵从,即纳税人依照税法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包括及时申报、准确申报,按时缴纳三个要求6。此外,除了《纲要》提出的定义之外,国内外众多学者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税收遵从进行解释。综合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税收遵从的观点可以看出,对税收遵从的界定可以达到以下两点共识:一是税收遵从必须有法可依,税收遵从与否是以是否完成各种法定义务为判定标准;二是以法律、法规为唯一准绳,不区分纳税人主观意愿。可以看出,这两点共识己经抓住了税收遵从问题的核心本质,但我们同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任何事物发展都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因此对税收遵从的界定同样有改进的空间。现阶段,我国税法体系在不断的探索改进,税收法规仍存在诸多漏洞,公民纳税意识较为淡薄,即便不违反税收法规仍有可能利用漏洞做出有违立法精神的避税举动,这同样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流失,因此理应视为税收的不遵从行为。此外,根据国内学者测算,我国地下经济规模较大,这些不在监管范围的经济活动同样造成了税收不遵从行为。
.
2.2基于预期效用理论的税收遵从分析
根据前文的介绍可知,预期效用理论最早由Allingham和Sandom在1972年提出,其目的在于研究税率、稽查率、处罚率等威慑因素与纳税人偷逃税行为的相关关系,本文试图在A-S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传统经济因素对税收遵从影响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程度。在以纳税人为理性经济人的前提假设下,从传统经济因素分析提高纳税人遵从行为的方法有如下两个:一是提高税务稽查率和惩罚力度;二是降低税率。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发达国家对涉税违法事项均处以较重的判罚并在税制上实行宽税基,低税率;政策的原因之一。然而我们同样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基于简易预期效用理论模型的分析有其局限性,首先较大的稽查率增加了稽查成本,对税收征管的水平要求较高;此外,处于破产约束和公平的考虑,在设计罚款率上不可能太高;最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忽略了纳税人作为主观感知人的感受,其社会心理成本得不到衡量。
3.我国税收遵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16
3.1我国税收不遵从行为的现状.......16
3.1.1征税机关税收不遵从行为.......16
3.1.2纳税人税收不遵从行为.......17
3.2我国税收遵从行为的经济因素分析.......18
3.3我国税收遵从行为的政治制度因素分析.......22
3.3.1财政支出.......22
3.3.2税收制度.......24
3.4我国税收遵从行为的人本因素分析.......25
3.5我国税收遵从影响因素之间的联动关系.......26
4提升税收遵从行为的国际借鉴.......29
4.1民主的政府预算运作机制.......29
4.2健全的税收征管制度.......30
4.3完善的配套措施.......31
4.3.1高素质的税务中介机构.......32
4.3.2广泛深入的税收宣传教育.......32
5.治理我国税收不遵从行为的对策.......34
5.1基于制度角度的治理对策.......34
5.2基于征税人角度的治理对策.......36
5.3基于纳税人角度的治理对策.......39
5.治理我国税收不遵从行为的对策
5. 1基于制度角度的治理对策
制度的范畴涵盖政府财政体制、税制及其他配套制度。完善的制度是治理税收不遵从行为的基本保障,是提供良好税收环境的关键因素。基于我国现有的制度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近年来,我国虽然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目标,但我国现行财政制度在支出环节上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支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等与公民生活相关的公共品供给力度相比于发达国家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财政支出制度上,应以改善民生为核心,力求适应公共财政的需要,优化现行的财政支出结构。在优化进程上,政府应分清主次,以压缩行政事业性支出,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的支出为现阶段目标;以承担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为中长期目标,并且政府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形成适应市场化要求的良好公共服务体系。在财政收入层面,我国公民除了缴纳必要的税收外,还需承担大量的非税支出。特别是地方政府由于缺少主体税种,为自身建设的需要只能加大预算外和制度外收入,从而造成我国大、中、小口径宏观税负不同,大口径税负明显偏高。鉴于此,我国在适当培养地方税源的前提下,应规范各类收费,明确政府收费的范围,做到多使税,深减费;,把有税收性质的收费纳入税收体系。从而使政府财政收入向透明化、民主化、制度化转变,实现统一的政府预算制度。
..
结论
有效的税收宣传对培植税收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税收文化有利于税收遵从意识的养成。目前我国税收宣传方式主要依靠征税机关组织进行,宣传手段零散单一,覆盖面窄。因此创新税收宣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税收遵从意识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宣传养成的习惯意识,培养这种习惯意识就好的办法就是将税收遵从理念引入课堂教学。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几乎没有涉及税收的详细知识,青少年往往对突然降临的纳税人;身份持排斥的心态,对税收的本质含义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应该考虑将税收的知识纳税国民义务教育体系,以专设课程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税收遵从意识的培养,从长期看,这对我国良好税收文化的形成和税收遵从意识的提高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二,我国税收宣传在内容上太过专业,不易理解。在宣传手段上一般只集中于税法宣传月期间,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看到关于税收知识普及的宣传。因此,在宣传内容上,征税机关应把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通俗易懂的文字,通过丰富的渠道进行宣传,例如:公交、地铁的广播电视,公共场合的宣传栏、电视节目等等,只有把税收宣传深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去,实现宣传的日常化、多样化、通俗化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