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中行M分行盈利能力的会计学影响研究
这是一篇会计学学校毕业论文,本文将站在盈利的角度,以现代金融理论、长尾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等作为理论支撑,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创新思路。综合考量中行 M 分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建立起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盈利能力指标体系,制定出一套符合中行 M 分行盈利能力提升的对策和提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内市场瞄准国外电子金融、网络金融的发展契机,互联网金融也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这对我国的传统金融行业势必会造成深刻的影响。2021 年后,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始陆续进军金融行业,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势和精细化的客户服务迅速抢占了部分金融市场,并诞生了一大批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京东金融、陆金所、快钱等。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 P2P 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结算、货币基金市场等多个领域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优势,逐渐将信息技术对金融行业的改革渗透到各个角落,我国传统金融市场也面临着重新洗牌。
互联网金融最早产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穆罕曼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通过建立格莱珉银行,传递小额信贷理念,解放传统银行的信贷约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格莱珉银行的模式奠定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也最早实践了陌生人之间借贷关系存在的可能性,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起源。随后,欧美国家将这一模式逐渐发展,开发了 P2P网贷模式,2005 年,第一家网络借贷 Zopa 在英国成立,网络 P2P 平台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开来,这种新型的理财模式已被身处网络时代的大众所接受。我国互联网金融从 2021年后也以势如破竹的步伐加速发展,截止今日已经成长为涵盖 P2P 信贷、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为一体的网络金融体系。据艾瑞咨询《2021 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网络资管规模超过 2.7万亿,网络信贷余额超过 1 万亿。2021 年互联网支付用户规模约为 4.9 亿人,同比增长16.7%,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约为 4.4 亿人,同比增长 22.2%,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为 41.7万亿元。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前,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信贷业务的利息收入以及中间业务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而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结算、货币市场基金以及 P2P 网贷业务分流了银行的客户人群,大大地减少了银行的信贷业务和中间业务收入。因此,研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受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影响关系,可以使得商业银行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同时,借助互联网金融进行业务转型,不断减少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不利影响,逐步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增强客户粘性,现实操作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银行业面临的冲击有:第一,支付中介功能边缘化;第二,资金中介和信息中介功能被部分替代;第三,存款成本增加和总量下滑等。所以,商业银行应分析总结其自身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以 M 银行为例,应对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所暴露的问题,解决 M 银行影响盈利能力的问题,提高 M 银行盈利能力。
1.2.2 研究意义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理论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本文针对中行 M 分行的盈利能力模式转型研究,完善了银行业盈利模式创新的研究体系,加快了中行 M 分行传统经营服务模型的转变,同时为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其他金融机构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盈利模式稳定转型提供了参考。此外,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可以作为商业银行自我盈利价值提升,弥补不足的样板。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互联网金融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从本世纪初开始就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但是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互联网金融名称的由来最初是由 MingStallaertWhinston(2000)、Christiansen(2001)等对于网络金融或者电子金融的定义,逐渐演变为如今的互联网金融。虽然各个学者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持不同的态度,但是对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功能及平台功能却有着普遍的共识。
国外学者早期就电子金融;、网络金融;的概念展开了部分讨论。MingStallaertWhinston(2000)指出网络金融的平台功能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更方便快捷的交易界面,大大提高了交易频率,同时节约了时间成本。AllenMcandrewsStrahan(2002)在阐释电子金融概念的过程中强调了计算机电子通讯技术对金融市场服务的重要性,因此将电子金融定义为使用电子通讯技术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新模式。
LinhuiLinXianjunGengWhinston(2009)指出网络金融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金融服务模式,势必会加剧金融行业之间的竞争,从而推动金融服务模式的改革。国外对于网络金融;、电子金融;概念的讨论为我国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提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是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最先由我国提出,目前也没有权威的定义(李克穆,2021)。
国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讨论中,谢平(2021)在《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一文中最早提出了此概念,他指出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的商业银行融资和证券市场金融模式都不尽相同,属于第三类更为民主、普惠式的融资模式。牛锡明(2021)也赞成谢平的观点,提出互联网金融不仅实现了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发展,还实现了金融服务的技术革新,对传统银行业务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
2.2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来源,随着市场的逐步发展,逐渐形成了金融中介理论、长尾理论和金融功能理论等为一体的互联网金融理论体系。
2.2.1 金融中介理论
所谓金融中介,是指从资金供给方获得储蓄投资,然后提供给资金需求方的制度安排,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媒介传输作用的平台。Gurley Shaw(1960)、 Benston George (1976)的研究成果均表明在充当资产转换的媒介过程中,金融中介充分利用了规模经济的好处,为投资者和借款人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选择以及最佳的风险承担现实,大大节约了交易成本。因此,在理想的无摩擦完全金融市场上,金融中介也可看作单个借贷者在交易过程中需求规模经济的联合,从而使得个体得到几乎极致的多样化选择。目前市场的金融中介主要包括了商业银行、保险机构以及其他诸如证券公司、投资基金和财务公司等。金融中介理论起源于上个世纪 60 年代,随着时代的演变,至今经历了传统金融中介理论到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历程。
传统的金融中介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日益开放,这个时期的资金融通可以不必通过银行的中介过程,金融中介的功能逐渐弱化,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金融脱煤;压力,学者们也开始纷纷思考金融中介存在的意义。BensonSmith(1976)指出相对于个体而言,金融中介在交易监督和信息获取上具有比较优势,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lein(1973)、FreixasRochet(1997)以及 AllenSantomero(1998)则证实了金融中介在资产交易中的参与成本优势,可以降低潜在的市场风险,从而金融中介是风险转移的推进器。Bryant(1982)的成果证明金融中介是一种防范个人/家庭面临消费不确定性时的意外流动性冲击的保险手段。DiamondDybvig(1983)提出了著名的 DD模型,该模型指出金融中介可以提供流动性风险保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避免投资和消费中的固有风险。LelandPyle(1977)、Boyd Prescott(1986)、Campbll racaw(1992)等强调了金融中介在预防市场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的重要作用。
.............................
3 互联网金融影响中行 M 分行盈利能力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23
3.1 中行 M 分行简介 .................................. 23
3.2 中行 M 分行盈利能力现状 ....................... 23
4 互联网金融影响中行 M 分行盈利能力的路径分析 ......................... 31
4.1 互联网金融对资产类业务的影响.......................... 31
4.1.1 个人网贷平台的影响......................... 32
4.1.2 机构网贷平台的影响......................... 33
5 互联网金融影响中行 M 分行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 ........................ 39
5.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9
5.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40
6 提升中行 M 分行盈利能力的对策提议
6.1 完善盈利能力评估体系
第四章中提到中行 M 分行在盈利能力评估体系的建立上,主要是缺乏合理可靠的评估方法,在指标选取上忽略了与互联网金融的交叉影响因素,造成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盈利能力的判断不足。针对评估体系不健全,评估方法不合理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互联网金融影响中行 M 分行盈利能力的指标评价模型,通过综合采用 AHP 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因子分析法,进行因子的选取和确定,权重的划分和分值的计量,应用到实例中具有很好的数据分析效果。鉴于第四章已经就指标体系的搭建进行了详细地叙述,本章节就盈利能力指标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及操作步骤进行适当的补充。
........................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近年来,借助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的是,国内互联网金融在模式多元化、业务个性化上更好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使得传统的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备受冲击。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对传统业务造成影响,使得商业银行接受着新技术革新的洗礼;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又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不断革新自身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增强客户粘性。
中行 M 分行作为立足于本地市场的四大行之一,如何通过互联网金融服务及产品的提升来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抢占市场先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面对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行 M 分行必须通过核心盈利能力评估的思想,来解决互联网金融下的业务发展问题,进而提高中行 M 分行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选取了中行 M 分行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综合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以及案例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互联网金融相关理论作为支撑,通过结合层次分析法 AHP 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因子分析法对中行 M 分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盈利能力指标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得出了中行 M 分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改进提升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可以分为三点: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