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会计硕士学校毕业论文3篇
2021年会计硕士学校毕业论文一:Z百货公司企业价值测评及驱动因素研究
第 1 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经营组织和管理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思想面临巨大挑战。财务管理思想已经由利润最大化向价值最大化进行转变。企业价值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管理者的目标跟随着财务管理目标而改变。企业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关注重点也转变为价值提升,价值提升也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现代企业要维持良性的发展,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更要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和根本出发点。要提升企业价值,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就要准确评估企业价值。只有在评估的过程中,分析出企业的哪些行为能够提升其企业价值、哪些行为会降低其企业价值,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适宜该企业的提升策略。 Z 百货公司设立于 1987 年,经历了 3 次发展,于 1997 年完成企业股份制改造。多年的经营使得 Z 百货公司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近几年,由于经济低迷、市场竞争加剧以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对传统零售业形成了强烈冲击。身处沈阳商业区的 Z 百货公司受到了来自其他大型商贸中心与电子商务平台的激烈竞争。由于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Z 百货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评估其企业价值、找到影响其企业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并提出相关提升策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最合理的决策,是当前 Z 百货公司应对行业竞争加剧的有效手段。本文选取 Z 百货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同时,选取同行业的其它大型商贸中心进行评估。通过三家企业与行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影响 Z百货公司企业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并提出相关提升策略。.........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企业价值的概念诞生于 20 世界 60 年代初的美国,由于产权市场的出现,美国管理学者提出了这个概念。西方发达国家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将企业价值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企业价值评估起源于 Irving Fisher(1906)发表其著作《资本与收入的性质》,在该文中提出了资本价值理论。该理论从利息率的角度对资本收入与资本价值的关系进行探究,说明资本价值的来源[1]。1930 年在对其观点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创立了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一个项目将其未来产生的预计现金流量按照风险利率折现后的现值即为该投资项目的价值,该现值同样也是投资者投资项目的未来收益现值[2]。Modigliani 和 Miller(1958)两位学者在其共同出版的《资本结构、公司财务与资本》一书中首次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加入不确定性。此举象征着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建立[3]。从那以后,各发达国家对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研究逐渐趋于成熟稳重,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给资产评估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规范的市场体制、活跃的交易市场和广泛的评估范围等。随着资产评估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也为资产评估的各种方法在实践中应用与完善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第 2 章 企业价值评估相关理论概述2.1 相关概念界定企业是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企业作为一项特殊资产,其价值概念更加复杂。与企业相关的经营活动参与者,对企业价值的理解也因其位置与出发点不同而不同。因此,企业价值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也不同,如表 2.1 所示。从表 2.1 可以看出,企业经营参与者对于企业价值理解不尽相同。三者中只有企业内在价值考虑到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兼顾企业过去和未来的状况与发展。同其他两种价值相比,其涵盖的因素更加全面,越能体现企业的真实价值。因此本文选取了企业的内在价值作为企业价值的评估对象。想要提升企业价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需要企业管理者寻找影响企业的关键驱动因素。关键驱动因素是对企业价值影响较大、较为重要的驱动因素。该因素受到企业内外部条件影响,比如企业软件设施、外部政治环境、经济状况等。而这些因素均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获利能力又通过企业价值来反映。
......2.2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目前,理论上常用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有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这三种类型构成了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基本体系,具体如图 2.2 所示。 收益法还可以称为收益现值法和收益还原法。这种评估方法是把被评估企业的预期收益折现或者预期收益资本化作为评估对象的价值。该方法企业价值与预计未来收益现值之和,遵循现值的规律。预期收益、取得收益所需承受的风险以及预测期是使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的三大要素。其中,预期收益可以用利润、现金流量或者股利等形式表示,不同形式的预期收益对企业价值的最终结果有直接影响。除了合理预测收益外,折现率的选择尤为重要。不确定性贯穿企业的经营中,未来收益也客观的攒在风险,如何准确判断该风险,判断风险的真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折现率的确定。而折现率的判断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收益期的预测也很重要,合理预测并适当考虑收益情况能够帮助价值评估更为准确。现金流量折现法和经济附加值法是目前收益法中最主要的两种方法。.......第 3 章 Z 百货公司概况及企业价值测评 ..... 213.1 Z 百货公司企业概况....... 213.1.1 企业概况 ....... 213.1.2 企业的基本组织架构 ....... 223.1.3 行业发展现状 ......... 233.2 Z 百货公司企业价值评估......... 233.3 同行业对比公司企业价值评估.......... 363.4 企业价值评估结果分析............ 41第 4 章 影响 Z 百货公司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分析 ........ 424.1 自由现金流量驱动因素分析.... 424.1.1 经营利润分析 ......... 424.1.2 经营营运资本分析 ........... 464.1.3 资本支出分析 ......... 504.2 资本成本驱动因素分析............ 514.3 影响 Z 百货公司企业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 52第 5 章 Z 百货公司企业价值提升策略分析5.1 提升 Z 百货公司销售收入通过前文分析,Z 百货公司在销售方式、销售途径以及销售种类方面均存在不足,严重影响 Z 百货公司的企业价值。而企业的经营效率决定其经营性利润率,从而决定其销售收入。此处的经营利润指的是息税前利润,即不需要考虑税收和债务筹资因素对利润的影响。依据卡普兰的价值链理论,并结合 Z 百货公司的企业特点得出影响 Z百货公司经营利润的因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升 Z 百货公司销售收入。目前,Z 百货公司销售模式以联营为主,与同商圈其他大型百货品牌同质化严重,在平价百货以及时装品牌、个人护肤彩妆、家电品牌以及家居品牌上并无大差异。而在这些业务占到 Z 百货公司总销售收入的 90%以上。而 Z 百货公司对于同商圈其他零售百货企业而言,在奢侈品品牌种类上具有绝对优势,这对 Z 百货公司的经营利润具有很大帮助。但从历史数据来看这方面优势并未发挥重大作用,其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不足 7%,因此 Z 百货公司应加大这部分的销售份额,同时在无与众不同优势的产品上面找到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而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 本文认为,Z 百货公司应多发展自营模式下的品牌与商品,一方面可以避免商品同质化严重,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由供货的成本从而能降低销售价格,吸引消费者消费。而自营模式可以借鉴南京新百建立买手制模式的经营的路径。目前,买手制已经成为年轻消费者的首选。买手制模式指在服装销售过程中,该产品从设计、生产到运输、销售形成了完整的服装供应链。服装买手作为服装的专业买家,其重要目的是取得利润并满足消费者需求。买手负责需要从服装生产商、批发商等供应商那里挑选商品,然后供给服装零售商进行销售,因此买手是建立在服装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桥梁。对百货商店而言,其百货商店的员工就是百货商店的买手,需要从供应商手中买入需要的服装并将购入的服装在百货商店内销售。这种买手模式可以缩短消费者与商家的距离。买手依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购买,让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样可以成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枢纽环节。除此之外,买手模式可以避免商品重复的现象[46]。Z 百货公司可以通过建立买手制模式找到消费者的需求商品,迎合消费者心理,吸引消费者持续消费。从另一角度看,建立买手制模式同样帮助 Z 百货公司建立品牌优势,增加企业销售收入从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最终目的。........结论企业价值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了解影响企业价值的决定因素,掌握和提升企业价值的策略与途径,努力实现企业自身的最佳价值。本文以自由现金流量模型为 Z 百货公司、南京新百以及广州友谊进行价值评估,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对三家公司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结果 对 Z 百货公司、南京新百以及广州友谊进行价值评估,结合历史数据的变化趋势,预测三家公司企业价值。得出 Z 百货公司在 2021 年企业价值达到为 3.49 亿元,南京新百企业价值为 80.40 亿元,广州友谊 4.17 亿元。由于三家企业经营规模不完全一致,为统一口径,将计算结果减去债务价值得出三家企业股本价值,并计算出股价。结果显示,南京新百企业价值最高,其次是 Z 百货公司,广州友谊企业价值最低。(2)对企业数据分析得出影响 Z 百货公司企业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 对比分析三家企业历史数据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得出在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和资本成本这三大方面为影响 Z 百货公司企业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而销售收入是决定企业价值的重要驱动因素。销售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时间越长对于保持企业竞争优势越有利。销售成本过高也是导致 Z 百货公司企业价值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降低成本、保持成本优势,对于 Z 百货公司是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参考文献(略)
2021年会计硕士学校毕业论文二:ZD果汁公司外汇会计风险管理研究l 绪论1.1 研究背景全球各国货币实行浮动汇率后,美元,英镑、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每天都会产生一定幅度的波动,这种汇率波动使任何一个持有外币的经济组织产生了外汇风险。2021年至2021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一直位于世界前三。我国众多进出口企业作为参与这一过程的经济主体由于每日汇率的跌宕起伏,必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外汇风险;这种汇率的波动对企业而言体现在会计期间的处理发生的折算损益和交易结算。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加深,导致参与对外贸易的中国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外汇风险。如2021年和2021年人民币对美元分别升值5.22%和贬值5.57%。其中2021年7月到8月,仅一个月的时间里贬值幅度就达到5.23%,2021年人民币对欧元汇率月波动幅度也接近5%。在已公布2021中国大陆上市公司财年业绩中,大约700家公司披露的年度汇兑损益数据显示,汇兑净损失额高达322.8亿人民币比2021年扩大了11倍之多。就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进出口企业还没有完全转变经营理念,汇率风险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多数企业把外汇风险归咎于客观因素,缺乏主动管理意识。很多外贸企业运用一些常规的方法试图规避外汇风险,如运用贸易融资和贸易合同法、提高出口产品价格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降低了公司的汇率风险,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并没有对外汇风险起到有效的管理,这种对风险的消极管理方式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对于以出口为主ZD果汁公司而言,如何通过对科学的方法对外汇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有效降低外汇风险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同时建立一套适用于ZD果汁公司的外汇风险评价体系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显得至关重要。.........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我国进出口企业众多且贸易总额常年位居世界前三。ZD 果汁公司作为以出口为主的浓缩果汁民营企业有其自有的特征。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在企业外汇风险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对 ZD 果汁公司从折算风险、交易风险、经济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评估,及时发现 ZD 果汁公司在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 ZD 果汁公司外汇风险中在的折算风险,交易风险,经济风险以及外汇风险管理的具体情况,提出降低该公司外汇风险的对策提议,从而达到促进公司健康发展的目的。通过对 ZD 果汁公司外汇风险的识别评估,旨在建立一套适用于 ZD 果汁公司的外汇风险评价体系,体系的构建能为今后 ZD 果汁公司日后的外汇风险管理提供保障。通过构建 ZD 果汁公司外汇风险评价体系,选取风险评价指标并确定权重,根据指标实际情况填写外汇风险评价调查表计算出风险评价分数从而达到为公司决策层提供参考并降低外汇风险管理成本的目的。.......2 相关理论基础2.1 外汇风险理论外汇风险是任何一家金融组织或经济主体在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风险,国家或者个人在管理外汇储备和外币存款时也会受到由于汇率变动而带来的收益或者损失。无论政府、银行、公司或者个人,只要拥有这些以外币形式存在的债券与债务,就是风险的承担者。很多人从事外汇买卖工作以求避免外汇损失,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成效显著,但汇率的变动终会影响那些买卖盈亏不能抵消掉的部分,通常将这一暴露在风险下的外币部分称为外汇敞口;。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外币结算而带来的外汇风险,且损失金额可计算的外汇敞口为直接敞口;;由于汇率的变动对经济状况与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且损失金额不可计算的外汇敞口为间接敞口;。通常将外汇风险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也称会计风险)与经济风险三类。在进行国际间贸易时,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外币进行结算,交易达成的日期与发生款项往来的日期之间往往存在间隔,这段时间里的任何汇率波动会导致使双方公司所得利益出现不均衡的局面,必有一方在本币与外币之间进行兑换时,发生现金实际流入额与预期数额不等的情况,从而产生交易风险。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汇率波动引起公司或未来一段时间的收益或现金流量变化的一种潜在风险。与交易风险不同,经济风险侧重于企业的全局,从企业的整体预测将来一定时间内发生的现金流量变化经济风险。现阶段公司一般采用本位币编制财务报表,即使对于不存在本外币兑换业务的公司,在衡量公司实际效益时,也需要在账面上进行外币的折算工作,那么在一定时期内,外币折算成本币的账面余额会随着汇率的变动发生变化,则产生了折算风险。........2.2 外汇风险管理理论现代的外汇风险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外汇风险管理首先要对企业是存在哪些风险进行识别,从外汇风险的分类来看,由于存在会计科目的本外币折算就必然产生折算风险,交易的发生就必然存在交易结算风险。汇率变动会使企业未来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就必然产生经济风险。其次,要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因为要进行会计报表的本外币折算,所以企业必然面临折算风险评估,对于有境外子公司的企业还需要以母公司所在国家的货币进行报表合并,对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等资产负债类科目进行折算评估。由于企业在交易开始和结算时存在一定的周期导致经营中存在着大量的应收应付款,就必然面对交易风险评估。构成了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从而产生的经济风险也要进行评估。最后,要对识别和评估的结果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评价。有相关的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的外汇风险的不同类型提出管理办法。.........3 ZD 果汁公司外汇风险的识别.....133.1 ZD 果汁公司基本情况.......... 133.2 ZD 果汁公司外汇风险之折算风险识别.......... 143.3 ZD 果汁公司外汇风险之交易风险识别.......... 153.4 ZD 果汁公司外汇风险之经济风险识别.......... 163.5 本章小结.............174 ZD 果汁公司外汇风险的评估.....194.1 折算风险评估.....194.2 交易风险评估.....214.3 经济风险评估.....234.4 ZD 果汁公司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34.5 本章小结.............255 ZD 果汁公司外汇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275.1 明确外汇风险评价的目标.....275.2 构建外汇风险评价体系的原则.......275.3 构建 ZD 果汁公司外汇风险评价体系..... 285.4 风险评价体系的应用.....345.5 本章小结.............386 降低 ZD 果汁公司外汇风险的对策提议针对本文对外汇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实地调查发现 ZD 果汁公司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本文对外汇风险评估的结果,本章从以下几方面提出降低 ZD 公司外汇风险的对策提议以加强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6.1 增设风险管理部门现代的大型企业如果有商业银行要想对 ZD 果汁公司的外汇风险进行科学管理,以 ZD果汁公司现有的公司组织架构还需要一个建立外汇风险管理部门对识别出的折算风险,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进行评估和评价。风险管理部门应独立于董事会、审计、财务等其他部门,由高级管理人员、外汇风险管理等专业人才组成的风险管理团队。董事会作为 ZD 果汁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必须深刻认识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做出坚决支持构建外汇风险管理体系的决策,把握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方向,统筹公司发展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监控外汇风险管理状况。如图是根据 ZD 果汁公司的组织现状加设了风险管理部门。各种外汇风险管理办法与涉及的部门可谓是既交叉又互补。例如在选择外汇期权和外汇期货进行外汇风险控制时,财务部门需要销售部和审计部的配合制定出最适宜 ZD 果汁公司比例。在制定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的选择上,风险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市场部销售部和生产部反映的实际情况控制外汇风险中的经济风险。在制定战略规划方面,ZD 果汁公司董事会需要综合考虑各部门的情况,如生产部的果汁产量,销售部的果汁销量情况,财务部门的账务情况,权衡之下科学的规划公司战略。面对众多部门的协调工作,风险管理部还要有人负责协调审计、财务、法律等相关部门;有了评价辅助部门的协调,风险管理部门的成立工作就可以顺利开展,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外汇风险管理战略、执行战略、统筹风险管理程序和方法,向董事会及时报告 ZD 果汁公司近期外汇风险方面的问题,并对未来;风险管理部门在报告之余还要根据董事会的指示负责执行风险管理战略并严格执行外汇风险管理程序。
...........结论本文通过对 ZD 果汁公司的外汇风险从识别,评估,发现其存在的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 ZD 果汁公司外汇风险评价体系几个方面展开比较全面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外贸型企业在折算风险和交易风险是可以通过数据进行评估的。本文通过对 ZD果汁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结汇规模进行计算并得到了结果。这对 ZD 果汁公司相关部门的工作有现实意义。(2)企业的外汇风险是可以通过构建体系进行评价的。本文通过选取指标、发放问卷、数据统计和确定权重等步骤构建了 ZD 果汁公司的外汇风险评价体系,并对该公司进行了应用,证明了该体系的可行性。让 ZD 果汁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具有可操作性。(3)针对 ZD 果汁公司提出的降低外汇风险的对策是行之有效的。本文从调整资产负债机构、增加进口贸易额,增设风险管理部、运用多种金融衍生工具组合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降低 ZD 果汁公司外汇风险的对策提议。为 ZD 果汁公司和其类似的外贸型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上提供了参考。.........参考文献(略)2021年会计硕士学校毕业论文三:费用粘性、会计管理者自利与企业业绩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理论基石,费用习性理论自诞生以来一直是会计理论研究人员、会计实务从业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运用传统管理会计工具(如本量利;分析、作业成本法)、预测企业业绩以及进行成本费用预算等所依据的基础理论。传统费用习性假设认为,企业费用在不同的业务量变化方向上表现为同方向等比例变动;然而国外学者 Anderson 等(2003)选取美国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当公司的收入增加或减少 1%时,其销售、管理费用相应地上升 0.55%而只下降 0.35%;据此,三位学者得出该国上市公司存在费用不对称性特征的结论,并首次明确提出费用粘性;概念[1]。不久之后,Subramaniam 和 Weidenmier(2003)再次对美国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进行分析,观察到上市公司的销售成本也表现出了非对称变化的特征,并创造性地提出成本粘性;概念[2]。孙铮和刘浩(2004)最早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对费用粘性问题展开研究,发现当公司收入增加或减少 1%时,其费用相应地分别上升 0.56%而只下降 0.50%,从而率先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费用存在粘性特征的结论 [3]。孔玉生等(2007)同样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当企业收入上升或下降 1%时,其营业成本相应地分别增加1.04%而只减少 0.91%,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成本粘性特征的结论[4]。据此可见,企业存在费用粘性特征这一客观事实推翻了传统费用习性假设所主张的企业业务量与其费用呈线性变动关系,撼动了传统费用性态理论在传统管理会计理论中的基础地位,使得传统的管理会计工具、管理者绩效考核与评估、盈余预测以及预算编制方法的使用不再科学有效。这促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传统费用性态理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普适性,改变并革新传统的费用控制和成本管理理念,重塑企业基本面分析,从而更有效地改善企业绩效。因此,进一步厘清费用粘性的成因及其经济后果影响亟不可待。.........1.2 研究意义费用粘性的提出是会计理论研究者对传统费用习性理论不断进行研究的成果体现,但由于费用粘性是一个新兴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尚待丰富。国内外学者对于费用粘性的已有研究更多侧重于公司特征方面的各种客观因素对费用粘性的影响,而对于费用粘性的经济后果研究(如与企业业绩的关系)仍处于贫乏现实。本文以企业存在费用粘性特征为研究的切入点,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就企业费用粘性水平与其业绩的关系展开分析与研究;进而从管理者自利的视角,考察其对费用粘性与企业业绩关系的调节作用,以期基于管理者约束和激励的视角提出调节和改善费用粘性对企业业绩影响的对策,从而丰富关于费用粘性的经验证据。本文创新性地将费用粘性成因(管理者自利)、费用粘性及其经济后果(企业业绩)放到同一研究框架下,系统性地研究了费用粘性的成因及其经济后果。该研究主要运用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会计类学科的理论知识,从而为会计理论研究者从费用习性的角度了解管理者费用行为模式选择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与此同时,它还可以发展和完善尚且不成熟稳重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为后续的费用粘性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2.1 理论基础Berlc 和 Means(1932)率先提出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这一命题[49],从此以后,委托代理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发展起来。虽然国外学者对委托代理内容的表述并不完全相同,但其核心内容不乏有重合之处;即委托代理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代理关系,代理人在委托人的权利授予范围内代替委托人行使权利,而委托人利益的获取取决于代理人的行为决策。当企业的管理者本身就是企业的所有者时,拥有企业全部剩余索取权的管理者工作积极勤勉,并不会滋生代理问题。但是,由于企业所有权与其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代理双方追求不同的效用函数,企业管理层为最大化自身效用,并不时刻以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为其行为决策依据。这导致两权分离下的企业价值小于两权合一时所创造的企业价值,两种现实下的企业价值差额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代理成本;。Fama 和 ensen(1983)研究发现,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不再享受剩余求偿权;且无须承担风险分摊责任;;因此,不再以股东财富最大化进行经营管理决策,而是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为决策的终极目标[50]。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管理者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熟知企业所有的业务事项和重大决策,针对对外披露的某一会计信息,会有比委托人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此外,因受制于法律、技术等因素,企业管理者通常无法将自身所掌握的信息完完整整地告知股东;而且,出于对企业经济利益的维护,企业年度财务报告并不能充分披露出企业的所有信息(涉及商业机密)。现代会计的产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委托代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然而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代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2.2 概念界定粘性概念最初广泛使用于经济学中,表示某一个变量相对于其他相关变量变化的延缓调整(刘媛媛,2021)[55]。后来,会计理论研究者发现并提出了费用粘性;概念。传统费用习性假设中,当业务量变动一定额度时,企业费用(涵盖营业成本和三大期间费用)在不同的业务量变化方向上表现为等比例同方向变动;然而,国外学者 Anderson 等(2003)选取美国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当公司的收入增加或减少 1%时,其销售、管理费用相应地上升 0.55%而下降 0.35%;据此,三位学者得出该国上市公司存在费用不对称性特征的结论,并首次明确提出费用粘性;概念[1]。描述性定义是界定费用粘性的常用方法,费用粘性指的是企业销量与其费用变动的一种不对称的依存关系。具体来说,销量上升 1%时相应的费用增加额大于销量下降 1%时相应的费用减少额;即业务量在不同方向上变动同一比例时,费用的增加幅度要大于其减少幅度。苏捷等(2021)分析提出企业费用粘性特征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上体现更为显著[56]。万寿义和徐圣男(2021)实证研究了各个类别费用的粘性程度差异,结果显示,与销售、管理费用的粘性程度相比,营业成本的粘性程度显著较轻[37]。因此,本文选择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合计额作为企业费用粘性水平的研究对象。.........第三章 费用粘性与企业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 183.1 研究假设、变量定义及模型构建.... 183.1.1 研究假设............. 183.1.2 变量定义............. 193.1.3 模型构建............. 20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13.3 实证分析.... 223.4 稳健性检验.......... 263.5 本章小结.... 28第四章 费用粘性、管理者自利与企业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 294.1 研究假设、变量定义及模型构建.... 29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14.3 实证分析.... 324.4 稳健性检验.......... 364.5 本章小结.... 37第五章 研究结论、管理启示及局限性......... 395.1 研究结论.... 395.2 管理启示.... 405.3 局限性与展望...... 41第四章 费用粘性、管理者自利与企业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4.1 研究假设、变量定义及模型构建委托代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为管理者自利动机的成因解释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ensen 和 Mecling(1976)率先提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委托代理问题的滋生提供了可能,而该问题根源于管理者和股东个人效用函数的差异;一旦委托代理关系成立,理性的管理者就有动机通过多种利益攫取方式谋取自身效用最大化而完全不顾对股东财富的损害[68]。秦兴俊和李粮(2021)认为管理者的自利动机包括牟取私利、提高声誉、保障职业安全等三个方面;无论是哪种自利性动机都会引发管理者与股东的代理冲突,难免发生诸如滥用企业自由现金流、管理者短视的机会主义、过度投资等非效率投资行为[33]。行为科学理论主张动机决定人的行为,行为导致结果的产生;那么,毋庸置疑,作为管理者费用行为决策的结果体现,费用粘性一定受管理者动机的影响。管理者自利动机引发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必然会对费用习性造成影响(李粮,2021;李粮和宋振康,2021)[69-70]。自利的管理者迫切掌握更多的资源给自身带来更大效用,并不总是以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决策的出发点。为了维持自身福利待遇水平、稳固自身地位和权力以及持有足量的可控资源,纵然企业经济业务向下波动,自利的管理者也不会做出减持企业经济资源的决策,而是将自身的可控资源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从而减少未来市场需求反弹对自己工作的影响,以及投资者对自己看法。而当企业经济业务向上波动时,自利的管理者往往倾向于做出增持可控经济资源的决策,提升自身地位,扩大自身权力范围。据此可知,管理者自利动机的存在使得企业费用变动与收入变动呈现不对称性,具体表现为收入上升时费用的增加额度大于企业收入下降时费用的削减额度,费用粘性形成。国外学者 Chen 等(2008)[21]、国内学者穆林娟等(2021)用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作为管理层做大做强;动机的替代变量,发现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程度随该动机的增强而增加[71]。
...........结论近年来,随着学者们在费用粘性领域的探索,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确具有费用粘性特征,而且不同行业的费用粘性程度层次不齐;其中,制造业表现显著。已有的费用粘性研究多聚焦于其存在性、中微观影响因素及宏观差异性分析方面,鲜有学者对费用粘性的运用进行研究。那么,费用粘性究竟会给企业业绩带来怎样的经济后果,以及管理者自利行为对费用粘性与企业的长、短期业绩关系的影响均不失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因此,本文选择数据样本充足且具代表性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我国 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近五年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样本企业费用粘性水平与企业长、短期业绩的关系,以及费用粘性、管理者自利与企业的长、短期业绩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如下:(1)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 2021-2021 年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 WEISS 模型计量企业微观层面费用粘性水平,发现部分企业具有费用粘性特征,而部分企业具有费用反粘性特征。从时间序列上来看,具有费用粘性特征的样本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现象,这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特征愈来愈显著。(2)费用粘性与企业短期业绩显著负相关:2021-2021 年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水平与其短期业绩显著负相关,且在 5%或 10%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样本企业的费用粘性程度太大,增加了企业短期的费用支出,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短期盈利水平,致使企业短期业绩表现不佳。(3)费用粘性与企业长期业绩显著正相关:费用粘性水平与企业长期业绩的系数均为正值,这印证了企业费用粘性水平与其长期业绩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费用粘性水平过低的确很可能会导致企业未来付出更多的资源配置费用,降低企业的长期盈利水平;而维持一定程度的费用粘性使企业具备充足的生产能力,以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反弹时对企业产品供应的要求,有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4)管理者自利在费用粘性与企业短期业绩的关系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为明确管理者自利在费用粘性与企业短期业绩关系中的调节方向和程度,本文定义了交叉项 Sticy_Fcf,并将其与代表企业短期业绩的变量 ROA 进行了回归。检验结果显示,费用粘性水平和自由现金持有量水平交叉项 Sticy_Fcf 与企业短期业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持有量水平过高会激发管理者自利动机,使其基于自身效用选择费用行为模式,进一步增强企业费用粘性水平与其短期业绩的负相关关系,不利于企业的短期业绩表现。.........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