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权益观点分析
第一章导论
本章系开篇之论,交代本文的写作背景,讨论了本领域的研究状况,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并介绍本文的内容章节安排。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澎教授在试论经济学是会计学的基础;一文中指出:经济学是会计学的基础,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密切依存于经济理论。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对会计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环境具有正确而不是错误的认识,乃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必要前提。现代产权经济学,又称为交易费用经济学,是以科斯、诺思为代表的产权理论体系,是过去30年间主流经济学中发展最为迅速、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现代产权经济学中的企业产权理论,更是会计理论研究者学习的重要内容。认为,会计和审计都是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是为监督企业契约签订和执行而产生的。90年代末,我国会计界一度出现了产权理论研究的热潮,研究者将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全面运用于会计,出版了如《产权与会计》(伍中信,1998)以及《产权会计论》(田昆儒,2000)等著作。这些著作从产权理论的角度对会计学的定义、会计产生发展的历史动因、以及企业产权变更情况等等作了重新认定。这些成果虽然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开拓了研究的思路,但并未从根本上触及到会计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例如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原则以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会计学教授Har LWo,在与另一位会计学教授合作的《会计理论》(1997)中指出:企业及其所有者在业主权益帐户中交汇,会计权益理论试图描述这种关系(P136)。会计权益理论主要是讲述企业与其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论,该理论试图从企业与其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通过对权益含义及其外延的界定,强调不同的权益持有人或利益关系集团的权益,解释企业所有的事项(evenis),进而构建出企业会计的理论框架。会计权益理论除了影响企业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的含义之外,还侧重于另外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谁是企业净收益的受益者;二是在财务报表中应如何反映权益关系。在西方,会计权益理论等规范性理论在70年代以前受到很大的关注。而后,随着经验性研究方法的兴起,会计权益理论逐渐居于次要的地位。但是,应当承认,会计权益理论现在仍然被视为西方会计理论最基本的部分。
第二章会计权益理论概述
权益,英文为equlty,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在经济学、财务学和会计学中都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经济学中,一般不用权益(equity)一词,与权益比较接近的词有资本(c即ital)、产权(propertyrights)、所有权(o~rship)、要求权(daims)。从财务学上讲,权益一般指股东权益,是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或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从会计学上讲(《英汉汉英双解会计辞典》,1993年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权益是指:(l)对资产的任何权益或要求权,权益享有者可以是债权人、部分所有者、业主或股东;(2)在财产或企业中次于债权人要求权的权益、业主所有权;(3)指普通股加留存收益。会计理论界从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这一与众不同的角度,对权益含义的不伺理解和外延的不同界定,形成了众多的权益理论。而权益含义的界定对会计理论和实务有着重要影响。那么,会计上的权益究竟是指什么?不同的权益理论对权益含义的理解和外延的界定又有什么区别呢?本章将较为系统地探讨这些问题。本章共三节。第一节阐述权益的会计表述;第二节阐述会计权益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为本章小结。
第一节权益的会计表述
从会计学上讲,权益更多的体现为相关主体对企业资产的一种索取安排即要求权(Claims),侧重于产权的受益权部分。一般而言,权益有两种基本涵义,一种是狭义的涵义,仅指所有者的权益即仅指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另一种是广义的涵义,不仅包括所有者而且包括其他的相关主体如债权人等的权益。权益是否包括债权人等其他相关主体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取决于不同的会计权益理论。
第二节会计权益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权益理论是以企业产权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权益含义和外延的不同界定,进而构建出企业会计的理论框架。会计权益理论起源于复式记帐理论,经过会计界长达数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今天众多权益理论流派相互并存的局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业主权理论(ProPriet娜Theory)、主体理论(Entity Theory)、剩余权益理论(Resid tyTheory)、指挥者理论(C~ander Theory)、企业理论(Ente rise Theory)和基金理论(Fund Theory)。很难说业主权理论是由谁于何时提出的,实际上,其产生的最初动因是对记帐规则的解释。虽然十五世纪复式记帐就己普遍应用,但记帐规则并不统一,不同类别的业务分别有不同的规则,教科书中列举的记帐规则一般在40条至70条之间变动,这给学习者带来很大困难。到18世纪下半叶,对这种麻烦学习方法的不满日益增多,从而开始了对一般记帐规则的探讨。于是在很早就出现过的帐户拟人化;学说被重新提起并加以发展。根据这种理论,只要一个基本借贷规则就已足够2。业主权理论是直接由复式记帐的拟人化;学说演变而来的。查特菲尔德对业主权论和复式记帐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复式记帐法是一种围绕企业的目的、资本的属性、特别是从业主立场看待帐户意义的理论。这种对业主权益的关心导致了业主权和主体学说的产生,这个学说至今还是簿记方法的合理成分和会计理论的统一结构;(《会计思想史》中译本
第一章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5
四、本文的内容安排5
第二章会计权益理论概述7
第一节权益的会计表述7
第二节会计权益理论的产生与发展9
小结20
结论
剩余权益论所反映的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既高度分离又统一的微妙关系,认为财务会计的目标应以决策有用性为主、同时兼顾经管责任。全面收益的概念、以现值为基础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收益确定的资产一负债观;与剩余权益论相吻合。此外,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发达,金融工具的持续创新,出现了越来越多在性质上介于负债和权益之间的金融工具。根据剩余权益论资产负债表右边分成三个部分列示:负债、特殊权益、普通股权益。根据剩余权益论,普通股权益要在传统会计披露的基础上,增加附注来披露关于公司对相应法律的遵循情况以及公司股利分配能力的信息。
参考文献
1.A.C.利特尔顿著,林志军、黄世忠等译,1989:《会计理论结构》,中国商业出版社。
2埃尔登5.亨德里克森著,王詹如、陈今池编译,施仁夫、陈乃宽审校,1987:《会计理论》
3.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编,1993:《企业会计准则》,法律出版社。
4.程春晖,2000:《全面收益会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陈国辉、陆建桥,19%:企业产权组织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监督;,《会计研究》,第5期。
6.陈建煌,1999:权益理论与合并财务报表观念;,《上海会计》,第9期。
7.陈建文,1999:法律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体系:各国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会计研究》,第12期。
8陈国辉,2001:《会计理论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陈今池编著,1998:《现代会计理论》,立信会计出版社。
10陈信元,1995:《净权益会计论对我国所有者权益会计的探索》,立信会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