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对会计的关联影响
会计论文: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对会计的关联影响 硕士学校毕业论文中心,硕士论文组整理提供,本文阐述了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对会计的关联影响
1 会计电算化发展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1.1 改变了原有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体制手工系统的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作为制定的主要依据。一般电算化会计可以划分为以下专业组:数据收集组、凭证编码组、数据处理组、系统维护组等。显然,这两种会计工作组织体制是截然不同的,电算化会计将手工会计对数据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记录的操作方式,改变为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式,使会计信息的提取、利用更适应于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1.2 簿记规则发生了变化手工会计规则规定的日记账、总账要使用订本账册,明细账要使用活页式账册,通过若干个套账来实现相互牵制,相互核对的目的;账记录的错误之处要用划线法和红字更正法更正。
电算化会计只要输入的原始凭证是正确的,计算机可以迅速完成手工条件下已由计算机代替,明细账记载的各种会计资料只需计算机查询功能就可完成显示或者在需要时打印出来。人们更多的是依赖电算化系统建立各种辅助账,更多地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
对于账簿记录的错误的处理,不可能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错法,但为了保证审计的追综线索不致中断,一般规定,凡是已经校验过的数据不得更改。如果出现错误,那一定是合法性问题,采用输入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类似于红字更正法,便留下改正的痕迹。
1.3 账务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一般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等,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的需要,选用其中的一种,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处理程序,其共同特点就是平行登记;,即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会计信息总是同向、等量、平行地记录于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中。如此,一方面各有侧重地反映会计信息,同时,发挥总分类账对明细分类账的统辖作用,通过二者之间的对账发现可能出现的人工记账错误,及时加以纠正。在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中,所考虑的是会计数据处理的目标,即获得管理所需的各种会计信息。
它的中间数据处理都可以认为是源于原始会计数据的加工处理,因此,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所有的中间加工过程都由计算机控制,上一过程数据处理的结果又作为下一过程数据处理的来源,整个处理过程在程序上安排下完成,具有数据处理集中化;和自动化;的特点。存储于数据库中的会计信息,实际上没有类似于手工会计那样的总账与明细账之区别,但可以按总账或明细账的格式输出。
因而,在电算化系统中,打印输出的总账和明细账之间不存在内在的统辖与被统辖的关系。
1.4 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变化在手工操作下,有岗位责任制和各种内部牵制制度,保证了手工核算下会计信息的正确性,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计算机的引入使得内部制度的形式、内容、重点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内部控制形式的变化。由于电子计算机具有高速、稳定的特点,有很强的逻辑判断和逻辑分析能力,使内部形式主要有两方面变化:①原手工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试算平衡的检查。②原手工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转移到计算机内了,如凭证的借贷平衡校检;余额、发生额的平衡检查。由此,电算化后的内部控制分为以组织控制措施为主的一般控制和以计算机控制程序为主的系统控制,而组织控制是系统控制的基础和保障。
(2)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w,tm作增加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控制措施,如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分析、编程,维护人员与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内部牵制,计算机机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的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人员等的岗位责任制等等。
(3)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会计电算化后的内部控制的重点将放在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人机交互处理的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的控制几方面。
1.5 会计信息的质量发生了变化会计信息的质量表现为时效性、可靠性、重要性、相关性等,电算化会计将大大提高这些指标的质量,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增强会计核算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处理、存贮实物量和与之相依存的货币量,在需要时提供出来。
1.6 会计档案的保管形式发生了变化实行电算化会计后,大部分会计档案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各种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存贮于磁性介质上,复制、备份或删除都很容易,这就要求建立更为科学的方法,加强对会计档案资料的保管。
1.7 人员机构发生了变化手工会计系统的人员均是会计人员,由他们来组织会计工作的运转。电算化会计中的人员,除部分为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等,其中的权威是系统设计师,由他来系统设计电算化会计的总体构想,并负责系统的安全。
2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2.1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内部控制不仅是对财务及关于业务活动的控制,而且要对整个组织机构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必要的控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减到最低。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的现存问题有如下三点:
(1)不相容职能的分离,职责分工原则的重要性下降。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建立在不相容职能分离及相应职责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算化后,由于功能和知识高度集中,导致职责的集中,原手工操作下不宜合并的岗位,采用电算化后可以合并,会计人员大大减少。某些会计人员可能即从事数据的输入、处理,又负责数据的输出、报送,他们可能在数据来源的相互关系、数据如何处理、分配及输出的使用等方面具有详细的知识,也熟知内部控制的缺陷,这就有可能使他们在未批准的情况下,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修改和操作处理,加大了出现错误与弊端的风险。
(2)输入依据和输入结果不严密。采用电算化后,程序和数据存储在一起;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形式和手工会计系统也不大相同。数据的输入可能缺乏充分可靠的记录,未经确认没有附件的数据亦可能被输入系统内。在输出方面,有些业务或处理结果不被打印出来,只有依靠电子计算机才能阅读存储在磁性、媒体中的数据。而如何存储改动数据的命令和程序又集中在同一装置内,如果没有适当的控制,未经批准擅自存储或改动数据就很有可能。
(3)数据库安全性不稳定。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通常是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层经过二次开发完成的,一些重要的会计数据及资料均以数据库的形式存放。虽然有一些会计控制措施,但这些软件对其系统中存在的各类数据文件却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直接读这些数据库文件,甚至对文件的数据直接进行增删修改等操作。这样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2.2 建立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
2.2.1 程序控制的形式 程序控制是指依靠计算机程序对会计核算进行内部控制,以实际系统的自我保护,这种自我保护的内部控制更为有效。程序控制由输入控制、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输出控制、系统维护安全控制组成。
输入控制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保证输入的数据确已经过审批手续,并且能够正确而完整地输入计算机。会计数据正确输入后,数据将要由程序进行具体的加工处理,遵循输入、复核、更改、汇总、分类、登账、对账、转账、结账等过程。这一控制过程是为了确保计算机运行时发现、纠正和报告某些有错误的输入,从而保证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输出控制的最重要目标是保证各种输出结果的正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保证输出的接触人员仅限于经过授权的人员。
会计软件必须有控制系统初始的功能。对用户和计算机设备授权是目前比较普遍使用的系统安全保护措旎。因此,系统必须具有授权系统.检查用户身份和核对操作权限的机制。
2.2.2 制度控制的形式制度控制一般是以管理制度的形式实行的,即由主管部门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控制或监督会计部门执行从而保证会计核算软件正常和安全运行,免遭外界干扰破坏.向企业提供准确无误的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