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思索——以山师、山艺对鼓子秧歌的传

国学论文管理论文

对于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思索——以山师、山艺对鼓子秧歌的传

仙念围观:℉更新时间:12-19 15:49

对于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思索——以山师、山艺对鼓子秧歌的传

第一章 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定位

第一节 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体现

1. 教育体系----重要引领

在当下高校教育中,本科阶段教育人员数量占有较大的比例,在专业方向种类上也非本科莫属。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本科层次具有一定的普及性;。从教育的阶段性来说,一般高校的本科学习为 4 年制,大一、大二老师主要针对学生进行理论基础知识的教育,针对所学专业的技能和文化底蕴的培养。有了对初级知识的学习后,在大三的时候,老师会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拓展,目的是在学生原有的两年基础上进行升华。到了大四以后,学生们有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拓展以后,在已有的专业知识积累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意,老师变为客体,给予少量的指导。最后一阶段的训练也是完成了对民间艺术传承的再创意。在具体课程设置方面,高校的教育已经形成体系,有课时、有课程设计、有课后评价,这就确保了民间艺术在高校内能有学习和考核的规范和标准。不依靠口耳相传,以文字和具体的动作教授作为课程设置,不会产生太多的偏差和遗漏。大学生是目前最为年轻,富有创新精神,并具有现代主流审美的群体。当他们接触到民间艺术之后,会根据自我的需求和喜好,保留住相关民间艺术精髓的同时,演变和改进出更富有时代特色,更时尚的内容。在考核过程中,采取汇演、各种活动表演的形式,又进一步将民间艺术进行了对外展示,从中可以得到更多年轻群体的反馈。

以现在我国的国粹京剧来说,许多高校都有开设京剧鉴赏的课程,对于我国的京剧名家名段进行鉴赏学习,让学生能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充分了解京剧的唱腔、念白和身段的欣赏方式,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许多文化的丢失,都是源自受众的减少。而不懂得欣赏是受众减少的重要原因。高校的教学体系,融会贯通教与学两个方面。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同时在学生中培养了对民间艺术学习欣赏的人群。通过教育,让人充分理解和了解民间艺术中的美感,主动自发的去参与欣赏和表演,才是民间艺术最好的宣传。在这一点上,高校的教育格外重要。

第二节 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重要性

高校职能的形成和发展,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地扩展,一一从培养人才发展到教育、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多元职能共同发展的格局。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对于高等教育系统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也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职能便应运而生。也就是说,高校纳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从宏观和微观来看相统一。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今天,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这四大职能具有了一定的引领性。不可置疑,提起高校,教育职能是最为基本的职能,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培养人才。高等教育体现了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水平,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明确服务社会职能的目标。这其中就需要高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立足所在地域和地区的实际,深入挖掘和整理文化遗产,加强对当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制定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发挥于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指出,必须要把提高质量始终贯穿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各项工作之中;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文化的创新基地和重要辐射源。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定位,还体现在文化引领的层面。文化引领是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各种优秀的文化创造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思想,高校是先进文化思想的传播地。高校里的教师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准,学生具有鲜活的思想和创造潜质,师生互动这一特性是传播和引领社会文化思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高校不仅满足了对文化传播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文化前进的方向,并能够从中培养出代表先进文化的中心力量,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发展。现如今,在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培育艺术人才和受众群体,高校具有了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以及构建全过程、全方位文化育人长效机制的前提条件。并能通过对传入校园的各种外来文化的融合和更新进行学科化、专业化的梳理,使社会文化中最先进、最前沿的部分得以系统记录、广泛传播,尤其是将传统文化的含义渗透到校园中,为社会培养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章 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分析与思考

第一节 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形式方面的体现-----以山师、山艺对鼓子秧歌的传承为例

1.课程设置促进鼓子秧歌传承的广泛性

鼓子秧歌在 1950 年、2001 年分别纳入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的教学科目。此鼓子秧歌的学习便迈入了高校,高校在鼓子秧歌的传承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鼓子秧歌引入学校后打破了鼓子秧歌以往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不同于传承人的传承,鼓子秧歌采用课堂教学教学的方式,并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安排合理的课程结构和准确的教学计划。学校的传承方式优势在于:首先,这种有明确目的、有组织结构的教学方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鼓子秧歌传授给学生。其次,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都具有基本的艺术素养,这在有利于鼓子秧歌学习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鼓子秧歌创新力的提升。再次,鼓子秧歌进课堂教学不但技能本身得以传承,育人的功能也得以发挥。

山东师范大学舞蹈课程包括《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基训》等,其中,鼓子秧歌作为地方性课程,被安排在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当中。所谓的地方性课程又称地方本位课程,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人才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设计、实施的课程。山东师范大学在民族民间鼓子秧歌;课程上,被划分为两个层次:主体的 教;与客体的学;。

所谓主体的教;,是指以老师身份为主,按照系统的教材、学时的分配、定期的考核等教学原则对学生们进行知识的传授。

系统性教学方式:是指教材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从易到难,由单一到组合,从单一动律到较高技巧和表现力。;1首先是讲解,老师对鼓子秧歌的具体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的规格以及蕴含的意义做出准确而详细的说明,这样便减少了口传心授传承方式的盲目性。其次示范,鼓子秧歌作为一门靠视觉传递的艺术,教师的形象示范是学生学习时直接的模仿对象,它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老师的示范要形象、风格要到位,只有高质量的模仿才能保证学生准确地接受。比起鼓子秧歌传统的传承增强了它的表演性。最后更改,课堂教学中的传承是教学和科研行为,老师具备艺术思辨能力,对于鼓子秧歌在肢体语言上存在的问题能够用专业、科学的眼光进行分析和改正。而不同于鼓子秧歌民间传承的感性、模棱两可的识别。

第二节 高校为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渠道

1.发挥文化创意在民间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中国民间文化资源根基深厚,内容丰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经受住历史的波折和涤荡,并传承至今的,都可谓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精髓。但在现代信息爆炸的生活中,民间文化的竞争力往往处于劣势。其原因主要在于:民间工艺的产出往往来自手工、传统工艺,相对现代文明下的工艺来说,产量少、工期长、效率较低。原本有着自身文化特色和以生动鲜活著称的歌舞,经过多年功利性的演出,不断被模仿和改造,只留下艳俗空洞的形式。诸如此类的文化现象还有很多,比如:戏曲就只有表演艺术,工艺就只有单纯的工艺品。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优秀的民间文化受地域的限制,各个传承人各自发展,缺乏统一的文化品牌推广,无法衍生出文化产品的产业链条。但传统的民间文化要想在现代商业艺术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文化创意最为关键。

在当下文化创意产业的时代下,创新的基础通常就体现在民族的创造力,一个民族的竞争活力往往就表现为创新精神。判断真正的文化创意产业还需要考虑四大职能:一,拥有个人创意或者文化积累;二,体现只是产权形式的开发和运用;三,具备创造财富并且提供相关就业机会的潜力;四,呈现出直接提升相关质量的效能。由此可见,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有了清晰的界定。在高校里不论是通过课程设置、对外交流等形式都能流淌着民间文化的信息,而在高校当中从事民间文化研究的研究人员,可以创新出丰富的民间文化内容。这其中最能在民间文化传承中体现的就是语言文字和图像记录,语言代表了一个民族民间文化的符号,文字代表了一个民间文化的民风民俗、思维,图像是对民间文化变迁过程的一个存档记载。这两个方面都是民间文化传承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是源泉,创意是关键,产业是保障。高校作为民间文化传承的再发展,无时无刻都能与文化创意相联系。文化创意为民间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保障。

比如: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举办的CIF 创意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意思维,将许多不被人熟知的民间艺术经过时间的磨砺和各种民间文化的粘合,以全新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其中包括利用各种苏绣、蜀绣、湘绣等不同元素为基调所表现出的各具美感的民间工艺。不仅贴合了当下的审美需求,而且对推动我国民间文化的再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除此之外,云南艺术学院设计专业都有开设专门的民间美术课程,将优秀的民间文化带入大学课堂教学,融入现代的设计课程之中,如创意云南;标志图形的创意,云南山泉针对云南专门制定的云南印象系列广告中随处可见的插画、彩画等,都是对传统民间文化的推动。

第三章 依托高校平台,推动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升级 ..................... 21

第一节 善待文化资源,完善形式与内容 ............................. 21

第二节 立足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民族文化认同 .................. 22

第三节 发挥创意人才在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 ........... 23

第四节 推动高校创意产业园的建设,提升民间文化的传播空间 ................... 25

第三章 依托高校平台,推动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升级

第一节 善待文化资源,完善形式与内容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越加凸显的是文化的意义。文化实力代表了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文化实力体现在文化生产力的竞争上。对于民间文化来说,目前占有一定的文化地位,如何发挥和利用民间文化资源,进一步将民间文化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对于民间文化形式与内容的相统一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从宏观上来看,内容决定着形式,要想体现内容的不同,就需要不同的形式来展示。一般人们往往认为,形式要比内容更为重要,形式大于内容。但其实不然,形式与内容不是相互割裂,是可以转换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民间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较于现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一般比较单一。而在现代社会,受众习惯了多形式、多角度刺激感官的艺术形式,面对形式与内容比较单一的传统民间艺术,往往呈现出较低的关注度,这就使民间文化在文化市场中的占有率和竞争力不断降低。因此,在民间文化的传承中,对于形式与内容相平衡的关注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第一方面,对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高校可以调动最富创新精神,最有活力,最有创意的青年群体,同时这一群体也是对文化市场极为敏感的群体。在立足于民间文化的基础上,高校可以凭借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开展活动,实现民间文化内容传播和形式的革新。青年人群是我国文化消费市场中最重要的消费者,在高校平台的基础上开展民间文化的传承活动,可以让青年人群基于了解的基础上参与进来,通过活动、汇演等诸多方式,了解和创新民间艺术,用不同的形式,来完成同样内容的传承。这种方式一是能较好的避免民间文化不会产生重形式轻内容的传播局面,二是可以为民间文化内容赋予新的艺术形式,保护民间文化的竞争力。

结语

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高校平台的传播和支持。近几年,集聚地方特色又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艺术样式也立足于本土的文化资源,在高校机构中开始了积极的探究和思索。民间文化的传承不仅要靠政府的支持、民间艺人的支撑,更需要发挥高校其本身的功能与作用,特别是在文化的传承和创意上,高校更应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给予民间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宽广的平台和空间。在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样式进入高校以后,我们看到了通过媒体、人才培养、文化教育的弘扬,产生了广泛、深刻的传播效果。

结合高校的现实情况,我们一方面,提高创作意识的培养,二方面是有机平台的拓宽。提高创作意识,这就需要教学模式的革新和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创意人才是基础,但创意思维的培养不能只局限就这着学科技艺基础之上的创造,而是更多的要结合其他学科---比如艺术学和心理学,从中增加学生的人文修养和作为一门民间艺术研究人员的专业素养,摆脱停留在模仿和抄袭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热情和创作的激情。提高创作意识,摆脱模仿不仅是民间艺术的源头,也是当下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平台的拓宽,就需要发挥教师的前瞻性眼光,指引学生如何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创意,并进行清晰的挑选,最终形成具有丰富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创意环境。有了创意在先,依托高校平台转型升级,大到能够输出有效的文化产品,小到创意成果带动生产力,打开市场通道。在这种环境中,不仅能够培养艺术市场人才,对民间艺术的传承拓宽了渠道。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艺术的更新也并非静止,传统的民间文化,在跟随时代变迁的同时,不断的融汇、交融和吸收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时代并行。当然,民间文化的创新不是为了能够追逐时代的潮流,而是为了能够在把握自身的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发展思路,拓宽民间艺术的传承空间。只有这样,民间文化才能更好的进行良性发展,并产生出兼备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的创新性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略)

标签:历史的

标题:对于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思索——以山师、山艺对鼓子秧歌的传

链接:http://m.zhaichaow.cn/lunwen/guanli/43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