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开奶前让孩子先开胃的习俗
中国民间在幼儿饮食方面也有一些科学的方法。为了让小儿以后饮食有胃口,我国许多民间有开奶前让孩子先开胃的习俗。
古代医书有过记载:小儿出生三人之内,要给孩子喂朱蜜,一种用飞朱砂与赤蜜和匀的蜜水。三天后,可将米碾碎,加大豆做成乳酪厚薄的食物,喂孩子吃,一天喂三次,满七天后才可以给孩子哺奶。民间还有一种食蜜水的风俗,是在产妇乳水未来时给初生三天的婴儿喂食。人们以为婴儿在牛下三天之内,不吃母乳也不会饿,但须用蜂蜜或黑糖冲一些开水,再用一条绵浸入糖水,给婴儿饮下,“就得止饥。俟三天之后,产妇乳水来临时,以风葱泡开水,洗涤乳部污物,然后始给婴儿吮吃”。
开乳前给孩子喂蜜水,在古代没有奶粉的情况下,对维系孩子生命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母亲喂乳前须清洁乳房的习惯,符合当今的卫生要求。
民间有句俗语:“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育儿经验的总结。民间忌给孩子喂食太饱,以防积食,认为“饱则令吐”,凡孩子吐奶,都是太饱的缘故。在哺乳期,母亲身体好坏直接影响婴儿的健康。因此,母亲们在哺乳期就必须懂得一些育儿知识。我国南方许多民间以为夏天母乳太热,会使婴儿呕吐;冬天母乳太寒,令婴儿咳嗽、腹泻。因而做母亲的应注意夏天防乳太热,冬天宜保暖防乳太寒。
唐代王焘在他的《外台秘要》中谈到避免夏天喂乳过热的方法:母亲“当先以手按散其热气,勿令乳汁奔出”,揉乳,则散热,二则足怕乳急呛着孩子。王焘还谈到,如果乳急噎着孩子,应停止哺乳,待孩子缓过劲再喂乳。“如噎即便夺其乳,令其气息定,复乳之,如是十反五反,视儿饥饱以节度之。”哺乳之时,母亲应注意不让孩子吃得过饱,“一日之中儿乳而足,以为常准”。一天喂几次就够了,这也是母亲应掌握的尺度。
孙思邈在他的《千金翼方》中还谈到乳母的健康和生活情形对婴儿造成的影响:“母患热以乳儿,令儿变黄不能食。母怒以乳儿,令儿喜惊,发气疝,又令儿上气癫狂。母新吐下以乳儿,令儿虚赢。母醉以乳儿,令儿身热腹满。母新房儿赢瘦,交胫不能行。”民间历来忌讳乳母在寒、热、怒、醉、房事时乳儿;同时忌讳母亲在生病、精神小愉快、大喜大悲时喂乳,不然婴儿将会受到伤害。
民间育儿除喂乳时有讲究,在添加辅助性食物时也有忌讳。民问忌婴儿吃生硬、不消化的食物。如北方忌让婴儿吃大米饭、馍、油饼、青菜等,月子里的孩子只能吃母乳。孩子满月后,才可喝稀粥、面汤、菜汤、肉汁等易消化的辅食。肉类、豆类食品也在禁忌之列,直剑满周岁,孩子才能动荤腥,否则孩子会积食、生病。适时给婴儿添加辅食,并以流汁食物为主,是当今科学育儿方法。古代民间禁止给婴儿喂生硬、不易消化的食物,是有科学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