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周习俗的历史来历 抓周是什么意思
婴儿出生养育到一周岁,要举行一定的礼仪以示庆祝,古代有“啐盘”的仪式,民间叫“抓周”和“试儿”。足日,亲戚朋友们前来馈送庆贺,继而为小孩辟邪祝愿;特别是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把小孩周岁作为生命重要大典来庆贺。其中最重要的庆典就是“抓周”仪礼。抓周,又称试儿、试啐、拈周、期场、试周等,即当婴孩出生满周岁时,在其面前摆设各种玩物和生活用具,任其随意抓取,以此来预测日后前途、性格、志向和兴趣。千百年来,这种育儿风俗流行于我国人部分地区。
啐,原足婴儿一周岁之称,叫“周啐”。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载:“至来岁生辰谓之周眸。”子生一岁谓之啐,周啐,即是周岁礼。后来,又通用于婴儿满百日之称,叫“百啐”。所谓“睥盘”即指婴儿满周岁或百口时,家里人用一只盘子,放着弓箭、珍宝、玩罐、针线、文房、书籍等物件,让婴儿自由抓取,以先拿什么为征兆,来预测他(她)未来的一生和前途,因足测试性的,故也叫试啐。
抓周一俗,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可上溯到南北朝之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中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舆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享云。”至唐宋,这种习俗更为盛行,叫“试啐”。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杭州民间“罗列盘瑾于地,盛果木饮食、官诰笔研算秤等,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啐’。此小儿之盛礼也。”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育予》记述:“(小儿)至来岁得周,名日‘周啐’,其家罗列锦席于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都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啐’,其日诸亲馈送,开筵以待亲朋。”不仅个人野史笔记中有对抓周习俗的描述,而且官方正史中也有抓周仪俗的记载。
《宋史•曹彬传》(卷258)中就有曹彬抓周的记录:“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后果以武功挂印,为节度使。”围绕这一记载,古代画师作《养蒙图说》,形象地刻画了曹彬提戈取印的情景,被称为“印取戈把抓周图”。至明代,抓周习俗被称为“期场”。沈万三《聚宝盆》传奇第十出:“(旦)乳娘,摆于期场(梅香应抬盘上)……(老旦付)员外、院君、太公子右手擎剑,左手持一金冠戏看,_公子持书喜笑,手弄乌纱,后来必定是文武状元。”即为其例。
到了清代乃至近代,才有了“抓周”、“试周”之称。其仪式内容与宋、明时一样,不过所摆物件,有的男女孩有所区别,有的则完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