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

国学传统文化

历史上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

血炎围观:℉更新时间:12-07 01:22

历史上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

希楞柱鄂温克人住的圆锥形的帐篷,叫“希楞柱”,也属于穹庐居的类型。“希楞柱”高约一丈,直径约一丈二尺,用三根上端有权的主干木搭成三角形的架子。再用二三十根辅助木杆搭成框架,上部用桦树皮苫盖,下部夏、秋季用布围子,冬季改用犴皮围子。从外部看,像一把撑开的伞。门设在日出的方向,室内地上夏秋两季与室外野地一样。室内北面是“玛鲁”神的位置,中央是生火做饭的地方,俗谓“火位”。

鄂温克人在森林里没有固定的住处,经常要随狩猎而搬迁,搬迁主要是根据野兽多少或猎物种类而定。夏秋两季,多猎取狍鹿,在一处最多住20天;冬季主要猎取灰鼠,常常是几天就要搬迁一次。虽然频频搬家,但却有游动规律,往返的路线基本是一致的。原先留下的希楞柱可以继续利用,各户的住位也仍是原先的位置。每次搬家,总是男人先把希楞柱架好,妇人用驯鹿驮运家什,这样的居住方式,经久约定俗成。

达斡尔族村落民居格式达斡尔族由黑龙江左岸迁徙到嫩江流域以后,建了许多的村庄,在选择村址时,多是选择靠山临水的向阳之地。靠山便于上山狩猎,便于人山砍取烧柴,临水便于捕捞鱼虾。有水的地方,就有冲积平原,在开阔的土地上便于耕种五谷。

达斡尔族的村落多为本族聚居,房舍整齐,村落建筑布局有序,每条街安排得很整齐。每个村子屯基开阔,每一户有较大的田园,在房子的左右、屋后都有一大片园田,用来种植各种蔬菜,在园田四周,用篱笆围起,既整齐美观,又能防畜兽。

达斡尔族的房舍有两间、三间、五间不等,用料是土坯等。院落讲究院套,围墙有土筑围墙,亦用木杆围成的围墙,大门两侧有耳房,进门后,院内有住房、仓房、碾房、畜圈、猪舍、狗窝等等。院门有的设单屋院门,有的设二层院门,有大门、二门,正房坐北朝南,有东西厢房、仓库、碾房,西南、东北、西北是畜圈、猪圈。

如果是两间屋,便在东边开门,如果是三间房或七间房,便在中间开门。进屋的外屋是厨房,里屋是居室,南北西三面都是炕。达斡尔人以西为大,长辈住南炕,晚辈住北炕,有的家庭人口多,晚辈便住东屋或厢房。

达斡尔族房子的特点是窗子多,有南窗、北窗,还有西窗,窗棂上糊窗户纸,喷豆油,窗明几净。

达斡尔族的仓房很有特点,《黑龙江志稿》载:“柱子埋于地,露二尺许,造屋其上,贮不能潮湿之物,望之如小榭,然楼日房。”这样的仓库是先将四根圆柱或八根圆柱埋于地下,仓库的地板离地面高约二尺,然后用圆木刻叠而上,顶部盖板或苫草,这样的仓库既通风防潮,又能防鼠害。

标签:历史上

标题:历史上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79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