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是什么节日,不同地区六月六的迥异习俗
六月六是什么节日呢?不同地区有着大不相同的习俗。但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农历六月六日曾是个充斥着生活气息的民间节日,人们在这天晒衣物、驱腐虫、避暑热、回娘家、煞是热闹。
秦汉时期,六月的节日叫做“伏”,它与十二月的“腊”日相对应,是农家一年中最为盛大而热烈的两个节日。按照古人阴阳起伏的观念,六月六日是阳气极盛之日,接下去的日子将会转阳为阴,而此时长江流域则刚刚度过了梅雨季节,因此,六月六日这一天人们翻箱倒柜,将被褥衣物拿出来晒晒,民间习称此日为晒衣节。
唐宋时期是六月节普遍流行并丰富发展的时期,从官方到民间都很重视六月六日,一般百姓翻箱底晒衣物,皇宫内晒銮驾,仕宦人家晒官服,读书人晒书籍,僧人则要晒经卷,仿佛朗朗日光下有一种神秘的气息在飘荡。
宋代又称六月六为“天贶节”,这是宋真宗听从臣僚王钦若言,伪称梦神人降天书而玩的把戏,他于此日率众赴泰山祭上清宫,并忌杀生一天。所以,六月六又融入了道教文化内容。宋以后,六月六节日越来越具有地域性特点,如汉族地区有祭观音或谷神、洗沐禳灾、喝绿豆汤消暑或喝“青蒿六一散”解毒、手艺人祭鲁班等习俗;少数民族有云南等地的星回节(火把节)祭火神、贵州布依族的祭虫王、瑶族的过半年等习俗,表现了中华民族节日文化多元化、多样性的传承特征。
山西民间长期以来也称六月六日为“晒衣节”、“晒书节”。这天,人们把家中皮套子、皮大衣、毛衣以及被褥等拿出户外晾晒,书香门第之家把书籍取出晾晒。民间认为这天晒过的衣服书籍不生虫、不反潮。农家主妇这天要做“曲”,认为用这天做的曲酿出的醋味道醇美、酸度浓烈。学生在这天要给先生送礼,做“菜盒”(一种近似菜馅饼的食物)请先生吃,先生则要馈赠学生一枚桃子,意为桃李遍地。
晋西北称六月六为“虫王节”。六月初,正是农作物生长、虫害最多的时期,山西此时雨水稀缺,俗语有“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之说,六月倘若有雨,可以抑制害虫滋生泛滥。于是,民间举行集会,宰牲、设供,前往虫王庙里祭虫王、龙王庙里祭雹神,祈求丰收。现今虽然宰牲设供之俗已不兴,但有些地方还习惯在这天举办“开园”活动,有菜园的农户要邀请朋友在园中饮酒。
晋南称六月六为“回娘家节”,也称“走麦罢”。六月初,小麦即将收获完毕,女婿要陪媳妇回娘家团聚,看望父母,报告丰收。回娘家时要蒸上一个大月形面角子馍,丈母娘要做七八样菜招待女婿。在安邑、解州一带,娘家习惯用南瓜丝和面粉做的“胡饼”招待女婿。万荣一带则要给女儿吃煎饼,饼面配以椒叶,呈五色,取意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暗喻女儿有女娲之才。
此外,山西襄垣县民间称六月六日为牛羊节,凡饲养牛羊者必以美食犒赏放牧之人。吕梁离石、柳林等地称六月六日为天贶节,民间以新麦蒸馍、猪肉烩菜庆祝夏粮丰收;汾阳一带则以白面菜饼祭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