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最重要的是营造提高兴趣的气氛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请一群青年学生阅读4篇他们不很熟悉的宣传材料。其中一部分学生在阅读休息时可得到一些可乐和花生,而另一些学生则不提供他们食物和饮料。等所有学生阅读完材料之后,请他们对材料的内容发表支持或反对的意见。结果发现,享用过食品和饮料的人对材料内容持肯定态度的比另一部分人多。
可乐和花生是不会影响人的判断的,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实验结果呢?原来,影响人们判断力的并不是这些可乐和花生本身,而是它们所营造出来的气氛和随之带来的愉悦情感,而愉悦情感又使人对材料产生了兴趣。这就是现在的座谈会、讨论会的主办方要为到会者准备茶水和糖果的原因,也是许多商家进行促销活动时要送顾客一些小礼品的原因,其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兴趣。
为了营造出有利于培养兴趣的气氛,我们要注意交友,如果和自己玩的人都是爱读书的人,我们也会在他们的带动下对读书产生兴趣;如果和自己玩的人都是爱钓鱼的人,我们也会在他们的带动下对钓鱼产生兴趣;如果和自己玩的人都是爱赌博的人,我们也会在他们的带动下对赌博产生兴趣,最后成为赌徒。这就是古人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是吕近溪先生《小儿语》中说的“要做好人,须寻好友;引酵若酸,哪得甜酒!”这也就是刘禹锡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骄傲的原因。
在培养兴趣的时候,我们要结合自己的智力结构和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和培养自己的兴趣。我们经常说,要扬长避短,“扬长”是对的,这是“发挥优势”,但“避短”就不一定是正确的了。如果已经面临问题,扬长避短是正确的,因为“临时抱佛脚”已经来不及了。如果在平时,“避短”就不对了。我们不妨“平时多烧香”,只要知道自己“短”在什么地方,有意识地对和“短处”关于的事多有一些兴趣,多下一些工夫,我们就可以把“短”转化为“长”,通过“勤能补拙”来完善自己,这就是俗话说的“平时多擦枪,上阵不用慌”。
在开始培养兴趣时,存在着一个心理学中的“飞轮效应”: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产生了惯性,想让它停下就困难了。这时,我们就无需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许多人在开始做某事时,并没有多少兴趣,但在做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做的价值和做的乐趣,于是,兴趣就被培养起来了,就像已经转动的飞轮一样,要停止都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