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婚恋嫁娶习俗简介
傣族的婚恋习俗,丰富多彩。凡到傣族地区旅游的游人,住在翠竹荫翳的竹楼上,每当风清月白之夜,常可以听到从竹林深处隐约传出的竹笛声,这往往是青年人在谈恋爱。
傣族生性活泼开朗,男女之间的接近便很自然,恋爱饶有风趣。男女青年在婚前有相当充分的社交自由和恋爱自由,傣族把男女社交恋爱叫“列少”,当地汉族称为“串姑娘”、“串卜少”。其进行的场合和方法多种多样,每逢傣历新年、赶街、纺线、舂米、嫁娶,以及各种节日活动、宗教集会等场合,都是傣族男女青年进行社交恋爱的好机会。男女一旦由此相识,便可经常往来。每当夜幕降临,外寨的男青年吹着柔和、委婉而富有情趣的乐器,来到姑娘的村寨,徘徊于姑娘楼下。姑娘通过不同的乐声,能辨别出意中人,便循声前往,挽臂踏歌,畅述衷情。
在德宏的瑞丽、遮放等地,尚有一种恋爱方式是在碾房里。晚饭后男青年们便隐蔽在碾房的四周,和着流水与碾杆转动的声音,唱出抑扬委婉的情歌,用来挑动碾房里姑娘们的情意。男女经过一番有问有答的对唱之后。最终男子挽着姑娘走出碾房,消失在夜色中。
还有一种有特色的恋爱方式“丢包”。“丢包”是傣族过春节的一种娱乐活动,一般同一村寨的男女青年不丢包。节日来临时,姑娘们就精心制作花包,花包用漂亮的布缝制成型,大多为心型,内装有棉籽或豆壳,有些还绣有花纹。丢包一般是春节后3天开始,到了这一天,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花包,由“贺少”(女青年领头)带着来到丢包场,男青年则由“贺冒”(男青年领头)带着也来到丢包场。男女青年分别排列两边,相距十多米相向而立互丢。丢包开始,你抛我接,不久,花包像有了情意,在一对青年男女之间飞舞,这对青年便悄悄离开丢包场,小伙子便每天晚安无论路途多遥远都要去“串姑娘”。
内地傣族有一种饶有风趣的恋爱方式,叫“赶花街”。“赶花街”,是傣族青年男女利用集市贸易的机会相互认识、谈情说爱、选择对象的盛会,因赶街的姑娘个个穿戴得如花似朵而得名。“赶花街”的时间,因地而异,有的是农历正月十三,有的是春节后第一个虎日,有的在五月初六。“赶花街”这一天,天尚未亮,姑娘们就起床,以村为队,由一位为人厚道的老大妈领着穿越街市而过的姑娘,寻找自己的心上人。当姑娘们走完街道,停留于树荫下憩息时,有意的小伙子便会向心爱的姑娘走去,送给姑娘一些礼物,诸如笠帽、毛巾、精致的小细花篾箩等,作为相爱的信物。姑娘也会以亲手绣制的手绢和亲手织染缝制的衣服或布料回赠。这一天,每个姑娘都带有一“秧箩”丰盛午餐——足够两人吃的糯米饭和鸡鹅肉、腌鸭蛋、牛肉干巴及油炸黄鳝等菜,两人便一同到僻静处共进午餐,并倾吐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