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命名的,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中国传统历法中,有二十四个节气。下面我们简易介绍一下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命名的,介绍一下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中国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七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这就是中国著名的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的出现,是对天象长期观察、反复探索的结果。
西汉时《淮南子》一书完整地记录了全部“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同农业息息相关,是我国人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法宝。
我国人民根据天文,划分出“二分”(春分和秋分)、“二至”(夏至和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当太阳位于黄经0度时,太阳光线直射到赤道,这时是春分;当太阳位于黄经90度时,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这时是夏至;当太阳位于黄经180度时,太阳又直射赤道,这时是冬至。
二十四节气中,大部分是反映气候的。比如:小暑、大暑、处暑中,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表示还未达最热,大暑是最热之时,处暑是暑即将结束的日子。小寒、大寒是指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渐增多。谷雨表示雨水增多,以有利于谷物的生长。白露表示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霜降表示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小雪、大雪表示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其他的节气则是反映物候现象和农事活动的。比如:“惊蛰”表示地下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清明”表示草木茂盛,天气晴朗;“小满”表示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稳重;“芒种”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稳重,夏种开始。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还有二十四候花信风之说。二十四候花信风以梅花为首,楝花为终。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如: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花,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蘼,三候楝花。
楝花排在最后,表明楝花开罢,花事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