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早已不复存在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画、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烧炮竹、烧烟花、掼春盛、年例、逛庙会等习俗。
但是,还是有许多春节习俗,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能继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句子这些没有被继承下来的春节习俗。
古代,在立春前一天,官府会鞭打用土做的牛,后来又改成芦苇和纸做成的牛,名为“迎春”。在立春这天,帝王为了显示自己的礼贤下士,体察万民,也要率领群臣举行迎春典礼,亲自扶犁耕地一块,表示对农耕的重视。这种迎春仪式一直沿袭到清朝。
在西周初年,出现了每年一次欢庆农业丰收的活动,庶民百姓在新旧岁交替的这一天,都会在家中用火烘暖房子,用烟熏走老鼠,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同声祝贺。
汉代民众在除夕这一天的夜晚,还要举行一种击鼓驱鬼除瘟疫的舞蹈仪式——逐傩:一群威猛剽悍的男子头戴猛兽面具,手持戈矛盾牌,边舞边呼,驱赶想象中的鬼怪魅魑。
汉代人为了表述自己不伤生灵的善良意愿,还会在春节期间放生鸟雀;为了防鬼避恶,晋代人把雄黄丹散制成弹丸,春节来临时,男左女右带在胳膊上。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春节的时间问题,即古代春节时间与我们现在的春节时间并不一致。从秦汉到魏晋时代,人们都将立春定为春节,到南北朝时,人们曾一度把整个春季定为春节,但不久,人们还是把“立春”定为春节。现在意义上的春节,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孙中山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