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傩--汉族驱疫除鬼的仪式

国学传统文化

大傩--汉族驱疫除鬼的仪式

龙武之祖围观:℉更新时间:12-06 20:30

大傩--汉族驱疫除鬼的仪式

大傩为汉族驱疫除鬼的仪式,起源于远古时代。据《周礼》记载,每逢年终岁末,举国上下共同举行驱鬼仪式。“宫廷里隆重的驱疫祭典,通过一年一度的乡傩而流布于民间,逐渐衍为习俗。”汉代至隋唐时期,傩仪作为国家的重典,规模盛大隆重。傩仪模拟巫术仪式,在刚健的音乐伴奏下,祭师与鬼神,均头戴狰狞凶恶的面具,狂热起舞,以强悍的威力,驱赶疫鬼邪祟。宋代以后,大傩之仪在官方典礼上式微,再难见于正史。但民间各种类似傩仪的驱鬼仪式并未消失。特别是佛教、道教大力渲染神魔鬼怪的魍魉世界,日益加重民众对其驱鬼法术的依赖。形形色色的打鬼、驱鬼仪式吸引着众多的痴迷者。

清代京城喇嘛寺庙每年正月都要举办“跳布札”,“驱魔散祟”,保佑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其中,雍和宫跳布札的仪式最隆重。

雍和宫为清廷管理藏传佛教——喇嘛教的中枢。每年农历正月三十日,举行善愿日法会,“跳布札”。二月初一早晨,打鬼,送祟除邪。此庙会为春节时期最后一项活动。人们以打鬼送祟,迎接新年的来临。

正月三十日,法轮殿上,燃灯数百盏,鸣角会集众喇嘛,唪经奏乐后,“善愿日”法会开始,在天王殿前“跳布札”。该寺庙的大型宗教音乐舞剧共分十三幕:“跳白鬼”、‘跳黑鬼”、“跳螺神”、“跳蝶神”、“跳金刚”、“跳星神”、“跳天王”、“跳护法神”、“跳白救度”、“跳绿救度”、“跳弥勒”、“斩鬼”、“送祟”。在音乐与诵经声中,白鬼、黑鬼先后出场,象征群魔乱舞。随后,佛祖派遣大批神通广大的神将前来伏魔驱祟。螺神、蝶神、四大金刚、二十八星宿、四大天王、十六位护法神、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的化身等相继出场,手持法器,与象征魔王的梅花鹿展开激烈搏斗。最后弥勒上场,与诸天神齐心合力将魔王擒获。斩鬼时,扮演金刚的喇嘛举起利斧,将象征魔王的面人脑袋砍下,以示残害众生的魔王已被正法。送祟一幕,由弥勒作法,收聚魔王的灵魂,送往佛祖处献俘。众喇嘛将魔王残骸送出昭泰门火化,象征魔瘴彻底被消灭。

次日(二月初一)凌晨,全庙喇嘛列队出庙,绕庙墙一周,“清乡安民”,表示清查魔王潜伏在民间的党羽。

清朝鼎盛时期,雍和宫“跳布札”仪式,由步兵统领衙门具体承办。皇帝亲临主持,王公大臣均来观礼,场面十分隆重。

次日(二月初一)凌晨,全庙喇嘛列队出庙,绕庙墙一周,“清乡安民”,表示清查魔王潜伏在民间的党羽。

标题:大傩--汉族驱疫除鬼的仪式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77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