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把茅榜与打锣挖地习俗

国学传统文化

壮族的把茅榜与打锣挖地习俗

八方尊主围观:℉更新时间:12-06 18:19

壮族的把茅榜与打锣挖地习俗

壮族开垦荒地有“打标为记”的习惯。桂中柳江等县,旱地称“畲地”。垦荒种旱粮三年轮歇,年年要丢熟地开生荒。立冬后家家上山找地,寻找轮歇已久、土肥、水土流失较少的地。选定后,在地中央和四周就地取材,用一把茅草或一丛芭芒的尾端弯折,扎成带把倒立的三角形标记,俗称“把茅榜”(也称“草标”);或在树干上、高石上扎个三角形茅榜,或在选定地方的四周锄几锄新泥再扎茅榜。

后来者见了茅榜,便自觉离开另找别处。年初五开始锄地,大规模开荒常在元宵以后。

在桂西凤山、巴马、大化、东兰等县,开春后妇女、少年结伴换工,打碎去年冬耕冬锄所翻起的土块。一天打完一家的土,一家设宴;一天打完几家的土,几家合宴慰劳众人。他们打土块时,要面朝太阳,日出朝东,日中朝北,日落朝西。民间认为,人随太阳转,必有大丰年;人面若朝南,见草不见粮。

在桂北越城岭南麓的龙胜、全州、资源等县,红瑶、花瑶、盘瑶山区和融安、融水等县瑶、苗、壮、汉杂居山区,还流行“打锣挖地”风习:

主家请歌师,备茶水、饭菜,出通告,各村男女中青年闻讯自带农具来帮工。挖地时,由歌师(兼巫师)到地头敲锣打鼓,并引吭高歌,挖地者按着鼓点随声附和,边唱边劳动。鼓点声密,众人舞锄也密;鼓点声稀,则舞锄也稀;谁若落后,歌师便到他身边唱歌促进;鼓点声停,则众人休息。

他们认为,击鼓唱歌能将山神唤醒,开出的荒地才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男女青年白天在劳动中比体力、赛工效,夜间已婚者各自回村,未婚者留在主寨比智力、赛歌才。所以,打锣挖地内含社交与物色恋爱对象的社会功能。

标题:壮族的把茅榜与打锣挖地习俗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76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