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神话的主要特点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神话出现也较早,但中国神话比较零散,而且不成系统,与我们的历史文化不相匹配,但我们的神话传说也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神话研究专家袁珂先生提出“广义神话”的观点,他在《上古神话》中说:
一是神话最根本的属性是文学,文学是神话的主旋律;二是除了原始社会能够产生神话,进入阶级社会尤其是进入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也能产生神话。并进一步阐释说:“我们从广义神话的观点出发,认为神话的界说大致应该是:以原始思维为心理背景,创造出来的带传奇色彩的神异故事。”
从现存资料看,以汉民族为主的中国,上古神话显得很单薄,资料少,内容零乱,相互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不成体系和系统。这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概括说,中国的上古时代,各部族、部落林立,黄帝时号称万国,每一部族往往有自己的图腾和神灵崇拜。周王朝统一,建立礼乐典章制度,以农业文明为整个文明的基石,这就要求对自然进行现实、客观、理性的把握,所以中国的天文学、历法学发达较早,两至、两分、二十四节气出现得都十分早,这是汉民族神话较早退出人们思维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中国史学发达很早,用理性的历史思维来处理许多神话主题,使神话过早地被历史化了。如《史记•五帝本纪》,许多取材于上古神话传说,这样,神话自然就不为人们所注意,逐渐消亡。
中国没有专门的神话书籍,分别记载在许多典籍中。保存神话资料比较丰富的是《山海经》、《淮南子》、《穆天子传》,另外《左传》、《国语》、《诗经》、《楚辞》以及诸子百家中也有一些神话故事的只言片语。就保存和流传神话最丰富的典籍而言,首推《山海经》,其次是《淮南子》;就文学作品而言,可以窥测神话端倪的最主要作品是屈原的《天问》。
中国上古神话主要可以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自然斗争与社会斗争神话等。创世神话的代表作品是“盘古开天地”,于是出现始祖神话。中国许多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始祖神话,但影响最广泛的是女娲补天和造人神话。其他还有英雄神话等,比较著名的有“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嫦娥奔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