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是个什么玩意儿

国学传统文化

朱熹的“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是个什么玩意儿

仙门主宰围观:℉更新时间:12-06 17:14

朱熹的“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是个什么玩意儿

朱熹影响力最大的至理名言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对此他曾亲自解释:“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对此,我们可以试作如下推理:吃面团充饥是天理,想在面团里包肉又加味精等美味就是“人欲”了;住茅房遮风挡雨是“天理”,想盖砖瓦房住得舒适就是“人欲”(朱熹门徒“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文中就明确要求人们“勿谋良田,勿造华屋”),而想装修得富丽堂皇又装空调之类更当“革尽”;穿灯心草等编织物遮羞是“天理”,穿棉衣保暖姑且恩赐,而想穿毛衣之类又暖又轻便又好看则决不能不革……

总之,为生存着想是应当复尽的“天理”,为享受着想是应当革尽的“人欲”。举一反三,乘飞机而不走路,点电灯而不点油灯,用电脑而不用传统的“文房四宝”等等,统统属“人欲”。然而,推动科技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正是“人欲”。

18世纪初,荷兰思想家曼德维尔出版《蜜蜂寓言》一书,写一群蜜蜂,一个个讲究享受,于是努力工作,整个社会迅速繁荣。后来,这群蜜蜂突然改变,不再追求享受,崇尚节俭,结果民生凋零,最后连敌人入侵都无法抵抗。西方经济学中的“节约悖论”就是说:私人储蓄增加,在个人来说是增加财富,对社会来说则相反。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不仅注意到《蜜蜂寓言》这种虚构的故事,更注意到古埃及兴衰的史实。古埃及建造宏伟的金字塔,又大建教堂并大规模做道场,促进了消费,所以古埃及很繁荣。后来,它不再建金字塔和教堂,社会也就衰落。

罗马帝国也如此,每年节日多达三个月,庆祝达西亚战役胜利活动长达123天,享乐的消费促进了它的繁荣昌盛。至于我们自己,可以稍加回忆:倡导“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候,那是什么样的时期?

当然,我们也应尊重朱熹及其子弟们在历史上的作用,理解他们的时代局限,但为它的复辟倾向深感忧虑。

标签:历史

标题:朱熹的“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是个什么玩意儿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76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