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岭南民居建筑的特点
综观岭南传统民居,品类纷繁,特色鲜明,正好反映了岭南居民群体所走过的生命旅程,体现了岭南人群构成的特殊现象,即除了民族的分野之外,同是汉族,还有客家、福佬、广府民系之别,还有历史上称为“蛋族”的水上居民:这些人类共同体,除了方言的区别之外,居住、饮食、婚嫁、娱乐等,都有许多不同的习惯。
这些习惯的形成,是这一共同体的成员,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本团体行为的结果,开始可能是个别的、偶然的,后来经过社会纵横方而的交流,刀逐渐固定下来,客家的大围屋、围龙屋,便是这种积累的结果。它反映了客家先民强烈的抵御意识,至今客家妇女在江边洗衣,也必定是面向岸边,背朝江心的,这也是一种警觉抵御的习惯,可见它是根深蒂固的。
岭南建筑的特点,应以广府民系为代表。它的发展,亦经历了几个阶段:本地建筑的基础,西洋建筑的传入,民族传统的复兴,以及近代建筑有意融合中西风格,博采古今样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建筑与园林有机结合,形成轻巧通透,富有传统文化韵味。
代表作有中山留念堂、广州市政府大楼、原中山大学(石牌)校舍等,这是中西合壁的“折中主义”式的建筑;“骑楼”商业街,其佼佼者当椎爱群大厦、新亚大酒店及大新公司(即后来的南方大厦);民居则以西关大屋、竹简屋和近代花园式洋房为代表。西关大屋的基本布局是庭院式的,但其小的木挨窗却使人想起满洲老屋的一些构件。
广州的茶楼建筑,其基本构架是竹简屋,但它模仿西洋古典风格,又偏重传统特色,别具一番风味,如陶陶居、莲香楼、惠如楼等。花园洋房当以东山新河浦一带为代表,其中又以梅花衬陈济堂公馆最典型。这些建筑格局,对近年来新建的一批园林宾馆、酒家都有一定的影响。
居住风俗的演变,冈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本如服饰、饮食趋时变奏。时至今日,现代高楼林立,电光空调装配,依然有人住竹筒屋,住艇,住船形屋,就中有需要者,有不可能他住者,也有因袭世俗者。电白博贺港的渔民,近年建了许多现代化的小样楼,屋内地板仍喜欢用小块抽木板拼按装修,打上油蜡,有如船上的地板一般。世界就是如此多姿多彩。保留一些真正的自然博物馆,于社会也是必要的,因此不必人为地去促使某种人类史迹的消亡。如今广州、中山、佛山、汕头等地都把有传统建筑特色的街道保存下来,辟为步行街,这是可喜酌明智之举。
改革开放以来,岭南建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层建筑林立,大型建筑群蝴起,构成了现代化城乡的一幅幅美景。城乡住宅小区园林化,乡村民居楼房化,许多住宅小区,还公开标榜为“欧陆式花园洋房”,以西式、港式为时尚,设计新颖,色调明朗,装饰华美。住宅的功能已由遮蔽风雨发展为护身健体、功能齐全、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岭南民居的迅速发展,表现出极鲜明的开放性和创造性。